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躬于福地享高龄,人在晚年逢盛世”,这是惠来县葵潭镇青坑村敬老院大门的一副横批为“幸福晚年”的对联。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元旦期间,青坑村14位孤寡老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建成的敬老院。青坑村是一个偏僻山村,只有650户3600多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一些家庭贫穷的年青人一直讨不到老婆,到如今,村里有30多位60岁以上的“单身哥”,零星居住在祖辈留下来的土角厝,一直依靠民政部门的救济过日子。  相似文献   

2.
如今,“乡村中国”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朝着“城市中国”进发。没有人能说得清,一座座村庄的消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幢幢高楼竖起的刹那,大量见证历史的地方文物随之消逝。祖辈、父辈种稻收麦的耕作之苦,如今的年轻一代可曾体会?夏夜围坐庭院“磨黄昏、讲老空”的温馨场景,现在搬进小区公寓的邻居们尚能忆否?  相似文献   

3.
尹赛楠  张玲 《台声》2023,(2):66-67
<正>“在祖国大陆种出台湾的茶叶,就像祖辈们远赴台湾生活,而自己如今又回到这片土地,落叶归根,一脉相承……”从当初对茶一无所知,到如今与“茶”相伴二十载,42岁的台商二代黄启荣,也从那个初出象牙塔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两岸茶文化的“传承者”。黄启荣的父亲黄群和,出生于台湾台中,最初在岛内从事建筑行业。“受台湾经济危机的影响,父亲于2000年选择来到祖国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明启 《世纪行》2012,(6):44-46
一根扁担,一双草鞋。我们的祖辈肩挑背磨,用血汗甚至是生命踩出盐大道.赋予了太多太深的内涵,留给世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一段历史,其文化旅游价值正在开始为人所识.受到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并与“丝绸之路”“茶麻古道”等同对待。  相似文献   

5.
姚瑜 《前进论坛》2009,(5):63-63
清朝神医叶天士,江苏吴县人,祖辈悬壶济世,少承文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能决生死,慕之者不远千里而至,医室四壁墙面上“再世华佗”、“当代扁鹊”等匾额与布幅挂得层层叠叠。  相似文献   

6.
邓瑾 《公民导刊》2004,(7):40-42
改革开放大潮中的重庆周边区县,有大批人员离家出国或到外地去经商、务工或学习,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给祖辈、代养人或教师照管,由此,出现了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孩”,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其身心发育会受到哪些影响?他们受教育的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使她们得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为“祖辈家长”开展培训活动。“我们各位家长的教育观念要改变,跟上时代的步伐,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晓村小学常务副校长陈学秋在该校的家长会上说道。晓村小学于去年成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并每学期陆续召开毕业班及各年级段留守儿童学生家长会。晓村小学现有在校生1901人,40%左右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  相似文献   

8.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曾经,这句话激发了几代中国人的斗志和干劲,可随着时间推移,却变得有些曲解。如今的我们越来越着急、越来越怕“等”,甚至有评论说,中国人成了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相似文献   

9.
“陌生人”是一个普通的词儿,并不起眼,如今竟成为一个国际流行的话题。西方有名曲Joy Division(快乐的分界线):“我们恨陌生人。我们爱陌生人,我们在陌生人的目光里生存。我们每个人的额上都刻着‘陌生’两字。”不同的人对“陌生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态度,也许警惕,也许观察,也许求取什么……  相似文献   

10.
谢彦春 《人大论坛》2006,(11):34-34
“乱世之时,祖辈选择闭塞和险要之地作为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到了太平盛世,连条马路都通不到寨子。前辈人选择的安乐窝成了后辈人的桎梏……”为从悬崖上修一条进寨公路,村民押上身家性命,于是——  相似文献   

11.
如今,关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及其理论的书籍越来越多,让青年人应接不暇,真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现实中对“企业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企业家是企业的所有者或最高经营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老板”。当下,如果是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是职业人,不满足现在公司,下一步要选择什么样类型的企业7面对当前中国食品业的乱像,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企业家来扭转“乾坤”?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企业家?这类问题,足以令人窒息。我们可从企业家的境界来分析企业家和他所在的企业特点,同时也来帮助职业人与企业家理清思路。根据我的理解,企业家有如下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12.
我们校园里的外地民工潘庆云大城市里总有些人瞧不起外来人口,不管他们来自农村城镇,一律称之为"乡下人"(上海地区称为"阿乡"或"巴子")。其实大都会大抵是移民城市,这些人忘了自己的祖辈也都是从全国各地涌进大城市的。目下,大城市里不少脏活、重活和危险工种...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缅怀     
邓小红  吴璐 《世纪行》2011,(9):12-13
我们的祖辈,吴醒汉老先生,亦名基培,字厚斋。湖北黄陂人(今武汉市黄陂区),清光绪几年癸未生(公元1883年)。  相似文献   

14.
如今,奉贤农村的“老老人”拿到退养金时,仍会激动地说:“在很多人眼里这点钱算不了啥,但对我们来说,做梦也想不到会拿到比以前多得多的退养金,是人大代表让我们梦想成真,他们是吾伲的贴心人呢!”  相似文献   

15.
如今,名人荐书、名人评书成了书市上一道醒目的风景。书籍的封底或腰封上,常用突出的字体印刷着名人的品评或推荐,虽说其中不乏平实中肯之语,但大多数却是兜售招揽之词,动辄“跨时代”或“里程碑”,其轻飘、花哨、夸张,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相似文献   

16.
“高高苗山芦笙响,小妹想起小阿郎,妹想阿郎走梁梁,只望嫁郎做新娘……”一曲优美动听的芦笙情歌回荡在云南省马龙县轿子山苗族村。唱歌的姑娘们笑嘻嘻地说:“韩师傅不仅传授给我们千百年来的苗族芦笙情歌,而且还教给我们许多祖辈留下的芦笙舞曲。”姑娘口中的韩师傅就是现年45岁的韩尚云,他与芦笙相伴近30载,是苗家山寨里远近闻名的“芦笮王”。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10,(18):32-33
水与火,二者对立,绝不相容,然此处所提“水火”相“融”,乃百色城文明社区两条老巷古名——“水洞巷”与“火烧街”。新中国成立后,两街合并为“祥庆巷”,巷内共有107户人家,近400人,居住有汉、壮、回、瑶等民族。这里的人们,自祖辈以来,家庭和睦,邻里相处十分融洽,情意浓浓,巷乐融融。  相似文献   

18.
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为官者当然也不能例外。按理说,生病住院,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前去探视探视、看望看望,也是人之常情。但如今,一些“探视”之意义似乎已不在“病”,特别是对一些大权在握的为官者更是如此。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单位以“探病”为由,巧妙地以各种方式向生病领导大慷国家之慨;一些人不远百里,甚至千里,借“探病”之名,行送礼之实。有时候,从一个病人的探病人数之众寡、频率之高低、礼品之轻重,你能窥视出该病人的职务之高低、权力之大小来。其实,一些人已是名为“探病”,实则直接或间接地行贿,…  相似文献   

19.
时下流行“酷”。满街的金头发,大男孩带耳环,涂成黑色的嘴唇、指甲,还有出格的装束。一句话,尽量以所谓“展示个性”的姿态,让观众或路人留意。于是也就有了“‘酷’文化”。一些人对此津津乐道,或称“张扬个性”,或称“体现人生价值”。每当港台或外国流行什么,不多久就会在内地见到“克隆”牌。记得开放初期,一些人以留长发、戴墨镜为时尚。可没过多久,大概自知乏味便销声匿迹了,难怪有人说“流行似一阵风”。如今是“酷”的世界,只要看看电视节目里出现的流行歌手以及某些主持人的装束打扮,就可得到印证。“酷”一词来自美…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网络招聘来说,微博招聘的匹配率会略高,微博博主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注方向。当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微博也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只言片语的“微”信息,通过“围观”或“关注”(@某人),可以呈几何级速度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微博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在各个领域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魅力。如今,微博招聘也异军突起,被越来越多求职者视为“应聘新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