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慈善是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个体道德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国慈善传统的核心是以"慈悲为怀"为基本理念的"爱"的价值观,以及以"行善立德"为社会准则的"善"的行为模式。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结构和社会发展状况,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慈善行为多以志愿活动为依托,同时体现了时代的新特征。在慈善文化基础上发展中国当代青少年志愿服务需要从一些基本建设抓起。首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创建独具特色的中国志愿服务文化。其次,要通过志愿服务促进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慈善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再就是以"慈善法"发布为契机,依法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行为,推动青少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三五"规划期间,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其中,志愿服务的发展与繁荣成为被高度关注和重视的现象之一,它呈现出十大趋势:一是志愿服务成为国家战略;二是志愿法规政策体系建立;三是志愿文化呈现多样形态;四是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五是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六是志愿服务组织分层发展;七是志愿服务项目分类实施;八是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日趋普遍;九是志愿服务督导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十是"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成为国际品牌。这些创新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国际理念与中国特色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精准把握其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的"中国特色",成为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对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主体、志愿服务受体的边界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组织的边界包括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     
《精神文明导刊》2014,(6):64-64
4月21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并讲话,强调要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以社区为重点,坚持社会化推动,推动建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刘奇葆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吴国干 《新东方》2007,(12):4-6
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阐述,是对29年来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成果,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前我们在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过程中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笔者认为,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认真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鲜明的理论特色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体,它既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综合信息     
《政策》2011,(8):77-79
干部培训要适应国家和岗位需要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在谈到干部教育和培训情况时介绍,中央党校的教学布局为"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一个中心"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为中心;"四个方面"就是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概括起来,就是理论教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创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四个全面",有助于我们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广州作为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利用对外交流的优势,重视中西文化的融合,较早推动志愿服务生活化、日常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的"时尚生活方式"。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在组织化动员、社会化运作、民间化参与、时尚化引领、国际化合作等方面表现出新型模式。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创新和特色,成为中国志愿服务"南方模式"的萌芽,成为中国志愿服务顺利转型的示范。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着中华民族迈出新的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以当代中国的时代条件为背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面对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措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十四五"规划期间,志愿服务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十个发展新趋势:即新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发展方向、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普遍现象、党员志愿服务发挥示范作用、团员青年成为志愿服务先锋、文明实践激活农村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日趋重要、关爱帮困志愿服务深入细化、文化民俗志愿服务掀起热潮、志愿服务组织专业规范发展、中国志愿服务国际影响扩大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新时代志愿服务将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融入"两个大局"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治理创新、"助人"与"育人"双功能将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志愿服务为塑造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美国的历史和文化所塑造。政府介入、社团主体、项目运作、立足社区和全球拓展,是其发展的几个主要特征。美国政府在志愿服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一部分重要力量。美国志愿服务发达兴盛有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在政府支持、学校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所做出的切实努力。这给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之路以及构建中国志愿服务地方模式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的根本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制度成熟化定型化的新阶段、道路价值建构的新阶段和理论体系"书写"新篇章的新阶段。从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和理论形态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活内容,是在新阶段新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4.
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区领域开展工作的项目总称,它以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1999年开始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和2006年启动实施的"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为代表,以"共建、互助、共享"为主题,以创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为重点,根据社区群众实际需求,大力拓展"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广泛动员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这样几个问题时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是什么?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外延或容量到底是多大?三是怎样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称得上科学?四是如何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阐发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编辑部和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绵阳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以及全国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主题,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深化与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和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与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是指主要由共青团组织发动和组织的、以青年为参与主体的志愿者行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开始以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不仅成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作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主要的促进力量。在持续不断、日趋深入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好运北京"系列赛事是2008北京奥运会测试赛,此项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进志愿服务理念与完善管理机制同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代表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的最高水平.此项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定位不够准确、组织建设不够规范、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工作领域不够专业、服务对象不够认同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援外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开展,青年群体逐步成为我国援外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本文通过对参与援外志愿服务项目的10位青年志愿者典型进行深入访谈发现,他们普遍将自身视为“国家使者”,自认为负有代表中国青年形象、展现国家价值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使命。这一群体特征揭示了中国援外志愿服务深厚的集体主义根源,显示了独特的“集体赠礼”特色:不同于西方志愿服务源于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公共精神,我国援外志愿服务更多植根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志愿礼"应2010年广州亚运会而生、承中国礼仪传统文化而立,成为志愿者专属的标志性礼节。"志愿礼"体现的是中国公民社会的积极发展,是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时代精神与时代气息的浓缩,也是中国文化品格的体现。"志愿礼"重视志愿者的精神收益和心理感受,符合了现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志愿礼"的使用与推广,将会使社会对志愿服务有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会激发志愿者的荣誉感与认同感,必将为推动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独特贡献。同时,"志愿礼"作为广州亚运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载入志愿服务发展的史册,成为广州志愿服务事业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