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党政治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合作,必须构筑和坚守合作的政治基础。构筑和坚守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政党学说的必然要求,历史和现实也验证了构筑和坚守共同政治基础对执政党执政的重要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充分说明,构筑和坚守共同的政治基础对执政党继续执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成员要通过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其一应结合自身党派的实践特色,体现自身党派的特点,发挥自身党派的优势,并通过不同形式践行之;其二应在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五个结合"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更是我国基本民主制度之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党合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党合作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制度保障;其次,多党合作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桥梁;最后,多党合作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基于我国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政党制度 ,它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适度扩大政治参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我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讨论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哲学基础,有助于建构中国多党合作理论,摆脱西方现行政治学理论的话语霸权和解释无效状况.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哲学基础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逻辑起点,即政党政治的创制.这是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前提.二是道义结构,即政党政治的结构性本体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性具有与政权相融和一体化的特征.多党合作旨在充分利用政治资源、减少政治浪费,内在地排除了竞争权力.三是全面领导与分工,即政党政治的功能性方法论.多党合作以领导和参加的分工方式构成一个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政党体系中担负领导职责,参政党参加分工、分享了执政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进步的表现。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也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进步状态,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和发展程度的标志。更高意义上的政治文明是指与人类高级社会形态保持协调联系的政治制度的综合反映,是政治科学化、政治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政治制度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公开化、政治廉洁化和政治高效化等方面的表现。具体表现为:1、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们的政治积极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2、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人们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世界上的一种独特政党制度类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更主要地是与国体相联系.而不是与政体相联系;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组织机制的系统;执政-参政关系模式和民主-协商-监督关系模式成为中国政党关系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的产物。多党合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多党合作中的政治协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民主党派影响政权的重要方式。从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看,多党合作中的政治协商,是充满活力的,符合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的一种民主形式。本文对中国政党政治语境中政治协商的源起和演进、政治协商的民主要求和原则规范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政治协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揭示了政治协商与协商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最早的地区之一,上海在多党合作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上海在民主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多党团结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既是整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富有鲜明的上海特色,因而具有十分宝贵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在西柏坡最初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西柏坡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为多党合作制度的诞生提供了有力保证。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西柏坡精神的形成为多党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西柏坡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是多党合作的稳固基石。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积极探索是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多党合作中的领导权,各民主党派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积极探索多党合作中的理论和实践,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在西柏坡最初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西柏坡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为多党合作制度的诞生提供了有力保证。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西柏坡精神的形成为多党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西柏坡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是多党合作的稳固基石。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积极探索是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关键。中共积极争取多党合作中的领导权,各民主党派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积极探索多党合作中的理论和实践,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换届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际格局加速演进、深度变化的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胸怀“两个大局”的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高度重视政治交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凸显政治交接的鲜明政治性,不仅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高度重视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政治领导,强调传承、发扬党派优良传统和铭记多党合作初心,而且大力加强五大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深化政治交接,努力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同时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必须把推进新型政党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努力走出一条以深化政治交接为抓手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实现新的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成功道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党合作也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多党合作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变化的分析,说明了多党合作的必要性,明确了多党合作不断巩固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也从多党合作的适应性、党际关系和制度化建设方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多党合作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强大的、稳定的、能够有效吸纳、代表、综合各方面诉求和利益的政党制度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党制度在现代化发展中能够在扩大政治参与的同时调控政治参与的规模和速度;能够有效地代表各方面利益,培养公民对整个体系的认同和忠诚;对社会起到很好的整合作用;并有效地探索了合作型政党制度框架中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特别是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政党协商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一重要论述的形成主要仰赖于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协商的思想,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民主因素,三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协商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践,围绕政党制度建设、多党合作基础、民主党派性质、民主党派职能、民主党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关于政党制度,强调要更好发挥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关于多党合作基础,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关于民主党派的性质,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关于民主党派职能,强调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容得下批评,强调在提高政党协商水平中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首要责任;关于参政党建设,提出民主党派特别是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习近平关于多党合作的系列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这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强化了中共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核心地位;它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使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更具生命力;它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做出了新的界定;它将推进我国民主监督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情况决定的。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差异,以及政治现代化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很难用某一国的价值观念或理论模式来评判。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不同国家政治现代化运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来分析,从不同国家政党和政党制度的产生,以及在政治现代化中发生作用的历史规律和特点来把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