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案件当事人胜诉心理的矫正李松玺,刘桂璞近一个时期以来,民事审判中出现了投诉多,重复诉讼多,判决多,上诉多,申诉多等特点。其所以出现这些特点,无不与当事人的胜诉心理有关。所谓胜诉心理,是指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所希望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在诉前、诉中...  相似文献   

2.
司法审判的价值目标为诉讼公正,诉讼公正之实现是以程序法与实体法对诉讼参与人的规制为其保障的。对裁判者而言是严格执法,而对当事人及其受托律师而言则是合法行使其诉讼权利。某些当事人出于对审判的不信任,或追求双保险效果,往往会从事法外竞技活动,在庭外通过多种方式去迎合法官的个人需要,以期对裁判活动施以影响,争取获得对己有利的判决。作为受托人的律师,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容易发生角色错位。因此有必要探讨律师在诉讼外活动中如何正确定位的问题。一、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律师与当事人委托与受托关系一经确立…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实施某项诉讼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是民事诉讼中解决部分程序性争议的关键和难点之所在.鉴于当事人主观心理状态的内在性、复杂性和难以直接判断性,常规的证明方法已难以在此类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主观心理状态的查明具有区别于对一般案件事实查明的特殊性,为此创设符合其产生原因和表现规律的新型证明方法是有效处理该类纠纷的方案之所在.在当事人主张自己的主观意思表示受到法院审判行为的不正当干预时,其应首先对审判行为不正当进行顺向疏明,然后再由法院对审判行为的正当性进行逆向证明.在司法机关依职权查明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恶意串通时,其应在一定的证明标准之下,根据相关行为的间接证据对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进行推定.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旁听了本院开庭审理的一批民事案件.同这些主持庭审的法官进行了座谈,发现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法官必要的心理修养与庭审中的心理调整直接影响着庭审质量,关于司法公正。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一、庭审中,法官处于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难免陷于被动原告将案件起诉到法院,再经过被告应诉,法院与当事人形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讼活动即进人审理阶段,其重心在公开开庭审理,即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都到庭,群众旁听,在这种场合下,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公正裁判。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法官始终处于组织、指挥的境地,其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心态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由于遭遇障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被阻抑的感觉和消极情绪状态。青年律师由于刚从求学者到职业者,从书本的世界到纷繁复杂的司法实践天地,一些不平衡的社会现实使一些本来心理承受力低、自我协调能力差的青年律师更容易产生挫折心态。一些刚刚迈出政法院校大门的青年律师对自己的的生活、工作环境充满着太好的憧憬。然而面对律师有限的诉讼职权、依附性较强的诉讼地位与当事人期望值过高的矛盾,以及社会淡薄的法律意识氛围,感到手足无措。主观心理与客观实际达到统一,才能形成平衡,反之,将会发  相似文献   

6.
自我冲突心理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内在活动过程.每一个民事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自我冲突的心理状态都或强或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潜在的自我冲突心理对处理民事案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通过审判活动的调查分析归结起来有八种.  相似文献   

7.
蒋华 《江淮法治》2009,(10):50-51
集团诉讼是指由处于相同情况的、有相同利害关系的人临时组织的集合体作为诉讼当事人,并由其代表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作为解决群体纠纷的有效途径,集团诉讼最初起源于英国。设立此项诉讼是为了应对涉及多数人利益的诉讼问题,在许多情况下让所有当事人实际到庭应诉是相当困难的,而如果分别进行诉讼,又会导致重复诉讼,产生相互矛盾的判决,既耗资又费时,大大增加了法院和当事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了当事人享有的各项诉讼权利,并为当事人行使这些诉讼权利提供了诸多机会和途径。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却有不少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或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因种种原因或出于其它考虑,明知自己应该在此时行使法律赋予其的诉讼权利,却不去行使,反而在以后的场合或时机才予补救,从而影响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诉讼权利的懈怠行使。本文拟就当事人懈怠行使诉讼权利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浅析,以就教于同仁。一、表现形式当事人懈怠行使诉讼权利,择其…  相似文献   

9.
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设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关于这项法律制度的内容,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有明确的表述,即"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是当事人诉讼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审判实践中如果对其不能充分理解并准…  相似文献   

10.
周学峰 《清华法学》2012,6(2):83-101
在通常情况下责任保险人并不是侵权诉讼的当事人,但它会积极参与到侵权诉讼中,进而控制侵权诉讼的抗辩与和解。责任保险会对侵权责任的认定产生事实上的影响,并且会对当事人的诉讼策略产生影响。正如我们理解侵权诉讼时,必须要将其置于责任保险的背景下,我们在评价责任保险的合同安排时,也必须将其置于侵权诉讼的背景下。我们在承认保险人的合理诉求的同时,也应对其施以相应的义务,以防止其滥用诉讼控制权。  相似文献   

11.
在审理国际民商事诉讼案件过程中,调查取证是各国法院、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一个必经环节,它不仅是法院进行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当事人能否实现其诉讼请求的关键因素。由于国际民商事诉讼案件所特有的“涉外”因素,往往调查取证工作不能在一国境内完成,必须到域外进行。然而域外取证不仅涉及他国的主权与安全,而且涉及他国一  相似文献   

12.
由于律师工作尚在初创阶段,业务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尤其参加民事诉讼话动方面的问题更多.现在从这方面提出几个问题来谈谈.一、关于代理人的诉讼地位和作用问题我们知道,民事代理人和刑事被告辩护人的诉讼地位是不同的.由于辩护人是独立的诉讼主体,在诉讼活动中辩护人的意见可不受被告人的约束.而民事代理人则完全不同.正因为他不是独立的诉讼主体,他进行诉讼活动是受当事人的委托的(他的权利是当事人给予的——法院指定的代理人例外).所以关于案件实体方面的意见,代理人不仅不应该与当事人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的民事诉讼心理研究是推进民事诉讼法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民事诉讼中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人员因其特有的生存工作环境、教育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因素共同发酵而催发出独特的诉讼心理状态及变化。本文以审判中的各个阶段为主线,探讨进城务工人员的民事诉讼心理现状及原因,结合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总结其诉讼心理所呈现的规律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程序形成权——以民事诉讼权利的类型化为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明  李仕春 《法律科学》2006,24(6):127-136
以诉讼权利与审判权力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将诉讼权利分为程序请求权和程序形成权两种类型。程序形成权是指依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共同的诉讼形为,无需经过法院审查,或者只需法院作形式审查,就能发生诉讼法律状态或诉讼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为诉讼权利。培植程序形成权的观念,注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地位,对于我国当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规定》制定的背景和意义证据问题历来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它与诉讼的实体内容直接相关,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事人而言,其诉讼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证据进行的,当事人通过收集证据、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围绕证据进行质辩等活动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人民法院而言,通过指定举证期间、必要的调查取证、组织当事人质证、审核认定证据等活动,保障诉讼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只有12个条文,不足全部条文的1/20,加之基本上是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  相似文献   

16.
一、对诉讼离婚当事人的心理分析离婚对于当事人而言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思索和痛苦抉择的过程,诉讼离婚不同于协议离婚,在国人素昔厌讼的传统心理文化背景中,选择诉讼方式离婚说明夫妻双方存在着无法凭借自身力量解决纠纷的能力,在夫妻无法协调和商谈的基础上,才诉诸于法律程序。同时诉讼程序的启动也在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的经济纠纷案件中,较多地存在一方当事人无理缠诉,甚至故意缠诉,借以达到拖延履行法律或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已有的防止无理缠诉的法律手段如:判败诉方承担诉讼费、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等方式已达不到遏制无理缠诉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这种以诉讼方式进行侵权的行为及其责任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以便有效地制止这种不法行为,促使当事人履行经济合同的主动性,并可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一、诉讼侵权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其形式诉讼侵权行为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法起诉他人引起诉讼活动,或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为制造障碍,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四十八条规定:“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成为诉讼当事人。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 我们在审判实践中体会到,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第三人参加民事诉讼是有很大作用的。因为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或调解达成的协议,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中的代理,包括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任代理三种。所谓指定代理的诉讼制度,指的是人民法院对于无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在无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权时,人民法院依职权为其指定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一种制度。因此,这种代理权的产生即法律赋予人民法院在上述的特定情况下,有权为其指定诉讼上的代理人,而这种指定则是人民法院的自行选任,无须被代理人本人作出同意的表示;其次是被指定的人在接受这种指定后,有权行使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承担当事人的诉讼义务,代理当事人进行一切诉讼活动。诉讼法中设立这一代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有  相似文献   

20.
<正> 董老曾在党的八大会议上对律师制度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他说:“律师制度是审判工作中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可缺少的制度”, “应该逐步建立起来”。推行律师制度,首先要有律师,什么是律师?律师是有法律专业知识,有资格充当当事人的辩护人或代理人的专业人员;什么是律师制度?律师制度是司法民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诉讼过程中律师充当辩护人或代理人,参与诉讼活动,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