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独特构想,并领导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广泛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进步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形式总是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进步观为指导,从中国社会进步的实际出发,对社会进步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之后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最后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一种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由各类自主、自治、合法、非政治的民间组织和团体构成的社会力量,它是现代世界的产物。现代民主政治又是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民社会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正在我国形成。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型塑现代国家,有利于国家的民主建设,有利于政治文化的转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并且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基于我国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政党制度 ,它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适度扩大政治参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我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极权主义分析模式(1940-1960)、现代化以及多元论分析模式(1960-1970)和国家-社会分析模式(1980-).本文对各个分析模式不同的理论预设和学理指向作了尝试性的考察,并抽绎出这一衍变过程对汉语学术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可能具有的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良性的政治互动关系,分析多党合作制度的特征。文中运用政治学理论,从信任性政治合作,实现良性政治互动;合法性制度建设,政治互动的支撑;有效性程序规制,政治互动的递进这三个角度,研究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阐述我国参政党形成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刻,主要表现在:对政治发展的内涵认识的深化;政治发展目标上基本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区分;政治发展动力的单一因素论和多因素论探讨;政治发展障碍的根源以及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但是,由于国内学者的认识分歧,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具有共识性的政治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的和必然的现象,适度的社会分层、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要形成适度的社会分层和合理的分层结构,必须使之建立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必须遵循社会分层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发展的最理想境界,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结果。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组织结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内外环境,即以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和民主制的国家制度为基础的外环境和主体人格建构的内环境。这主要源于市民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契合性。构建中国市民社会,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培育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条件;我国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完成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使市民社会成为一个与政治社会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提供政治条件;推进和完善社区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来,有关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在县级政治发展、乡镇政治发展、村民自治建设三个层面展开,此外是县域政治发展的综合研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实证研究积累了可观的经验素材;理论研究概括了可验的解释模型;对策研究规划了可取的改革方案。但也在四个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研究与历史研究有待融合;理论研究问题意识有待明晰;理论研究框架与方法有待反思;对策研究战略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强。因此,今后应着力于拓展县域政治运行的实证研究、对接县域政治传统的历史研究、深化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加强县域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夯实县域政治发展的对策研究,从而提升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学术水准和资政质量,从学术上助推当代中国县域的经济发展提速、社会和谐稳定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贡献更大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12.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不仅关系到党的政治走向,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突破了传统政治参与的种种限制,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改变着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使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与水平得到提升,这无疑给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它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把握好本质要求、根本目标、基本途径及关键。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社会条件。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良性互动关系揭示:现阶段我们可以从发展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组织、法治化管理四个方面来探究我国市民社会建构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根本上取决于党。要按照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以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精神努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要在政治上用“两个民主”推动发展和改革,在社会经济上真正解决贫富悬殊这个根本问题,在文化上对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各族人民大团结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只有把握民族团结的主旋律,把握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才能推进各民族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从政治选择、政治成果、政治优势、政治课题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作一些探讨,从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规律、发展平台、发展战略的视角对其时代内涵作一些概括,从理论指导、总体谋划、主要任务到实践路径对其科学发展的路线图作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宣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和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市民社会逐渐发育并日渐生长,市民社会之网在人们的视野中日益清晰。市民社会的产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表现在:中国市民社会的生长能有效监督政府权力,遏制权力腐败;市民社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自治的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市民社会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参与型公民文化,推动我国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市民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我国法治的健康发展,实现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发展的良性互动;市民社会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是维护我国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