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独立而完整的法理学学科,主要应当由内容性要素、方法性要素和渊源性要素构成。所谓内容性要素,主要是法理学所阐发的理论学说;所谓方法性要素,主要是法理学所阐发和运用的方法论;所谓渊源性要素,主要是法理学赖以取材、孕育和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研究法理学的构成,仅仅注重研究内容性要素和方法性要素是不够的,还应当充分注重研究渊源意义上的法理学构成要素。法理学的渊源性要素包含资源、进路和动因三种基本要素。其中,资源性要素是构成法理学整体的更重要和更基本的要素,主要包括理论学说、流派思想和人物作品三种。在这方面,中国现时的法理学著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其界定与类型建构方面基本上沿袭了德、日刑法理论的研究思路,然而这与我国犯罪构成的内在逻辑结构与诠释方法并不相符。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具有类型性特征与开放结构,作为在法规范系统下需要法官进行必要的社会文化、道德的价值补充的情况,在其具体类型中应当排除法评价的要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简称规范性要素)具有开放结构的特征,需要法官以社会一般观念和经验认知为逻辑前提对其进行理解和判断,故其具体内涵和范围总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并呈现出模糊性和歧义性的面相。但是,规范性要素具有理解可能性和预测可能性,可以满足相对明确性的要求,因而,规范性要素和明确性原则之间不止有表面上的冲突之处,二者更多地表现为契合的一面。为了实现刑法的安定性,立法者使用记述性要素足以使特定的犯罪行为类型化时,便不宜采用规范性要素。  相似文献   

4.
论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所规定的某些构成要件要素,并不为违法性、有责性提供根据,只是对犯罪分类起作用,这类要素属于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合理确定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对于理解犯罪之间的关系、解释事实认识错误、解决共犯过剩现象以及处理事实不明案件具有重要意义;承认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5.
《天津律师》2004,(6):1-1
先进性是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越是长期执政的党,越要保持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是贯穿我们党80多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程序主义宪政模式应当包括以下构成要素:其权利基础是基于商谈论的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和权利体系;其哲学立场是商谈伦理学和普遍语用学;其运作机理表现为平等主体基于程序共识的合理商谈;其外在保障则是交往权力的程序性控制机制。程序主义宪政模式这一理论范畴所蕴含的交往理性概念、主体间性视角和自我立法意象使其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内涵,也更具有理论上的优势,其构成要素亦在不同层面上回应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合法化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对意思表示民法理论有复合式和单一式两种定义方式,前者立足于意思与表示两个构成部分,表示是探求意思的手段和表征;后者注重于表示,意思与表示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表示是使内心意志直接发生法律效力且应被信赖的表达。不同概念直接影响并决定了意思表示存在不同构成要素,但概念理解不能单纯顾及逻辑推演,更应使之符合现实生活秩序的需求。如此,针对意思与表示不一的不同情形,尽管不同定义方式考虑要素不同,但在兼顾相对人和表意人利益以达稳定秩序之目的的前提下,各自判断的具体效果却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8.
蔡重雁  李明 《法制与社会》2011,(27):136-137
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指明了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这"四个坚持"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又是我们党90年先进性建设基本经验的凝结,还是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有着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从政党制度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的必然性,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日构成要件理论的嬗变——贝林及其之后的理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日刑法学上的构成要件理论发端于贝林提出的构成要件概念。然而,在此之后,德日构成要件理论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发现以及消极的构成要件理论的影响,构成要件概念已然脱离了原初的客观的、价值中立的特点,进而发展成为内含有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并具有不同内涵和多层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合同上第三人法律范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忠胜 《河北法学》2004,22(7):141-144
作为合同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三人制度在有些国家的立法中已有单列,我国合同法之规定尚较为零星。完善我国的合同法第三人制度,首先应明确第三人的范畴。我国合同法所界定的第三人的主体对象应包括合同内容涉及的第三人、合同履行中的第三人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党的组织法是党内法规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规范,其对于从严治党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的组织法是调整与规范党组织及其运行的规范之集合,具有独特的系统建构功能和规范功能,对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当下中国正处在改革转型和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党的组织法建设要服务于中国治理模式的构建,为党的执政领导提供有效的组织支撑,同时要提高党的自我治理能力并规范其组织权力的运行。此外,现行分散的组织法规范需要进行梳理修订,以加强党的组织法体系化建设,更好发挥党的组织法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仲裁协议第三人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子新  王红艳 《河北法学》2004,22(10):157-160
其他国家关于仲裁第三人的立法多把进入仲裁后的第三人认定为当事人,我国仲裁法学界大多数学者则将其称为仲裁程序进行中的第三人,两种倾向均有偏颇。通过重新界定仲裁协议第三人这一主体的概念消除我国仲裁法学界因主体定位错误造成的目标主体与论据主体的冲突,揭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本质涵义,并定位仲裁协议第三人进入仲裁后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14.
侯欣一 《法学研究》2007,29(4):116-130
根据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当事人日记、文集、边区报纸、政府文件等原始材料,从政治和法律相结合的视角观察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制度,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民众对司法审判活动的全面而深度的参与。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的尝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其形成原因亦极为复杂,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行政相对方与行政相对方权利是行政法的基石范畴。这两个基石范畴界定上的模糊,会导致行政法理论体系的混乱。对行政相对方及行政相对方权利进行语义分析,是进行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逻辑起点。本文从行政相对方的界定、行政相对方权利的内涵、行政相对方权利与民事权利的辨析,以及行政方权利的划分着手,试图对行政相对方权利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法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崔玲玲 《河北法学》2012,(4):154-159
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特征于第三人利益而言变成了缺陷,审判程序的相对性和封闭性以及执行程序中审查的形式性成为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先天性缺陷。民事诉讼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第三人参加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的设置,实现了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之初,国内政治发展的大势所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企图通过建立政党政治使中国走上近代西方式的议会民主之路.从1912年初到1914年1月袁世凯非法取缔国会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各种政党组织纵横捭阖,离合分化.但由于北洋军阀和旧式官僚等独立于政党政治实践之外的政治势力的干扰,以及从事政党政治实践的各党派缺乏必要的群众参与,加之成员自身政治素质低劣等内外因素,民国初年的政党实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在这个充满数千年传统包袱又遭到近百年列强侵凌割据命运的东方大国里,西方式的政党政治无法顺利展开并解决中国的问题.此后中国数十年革命实践证明,哪个政党能够更成功地扎根于社会,更细致地把握社会的脉搏,宣传和动员起作为本党目标的物质基础,哪个政党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论仲裁制度中的第三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仲裁程序中追加第三人以及合并仲裁的问题 ,结合国外有关立法及我国目前实践做法 ,进行了深入分析 ,论述了仲裁中追加第三人及合并仲裁的限制条件 ,并对《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修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仲裁第三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纠纷的复杂性导致多方当事人争议在仲裁实践中遭遇尴尬。仲裁协议相对性的现实障碍,催生了学者们对“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想。作者首先澄清了理论界某些对“仲裁第三人”认识上的误区,总结并深刻评析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结合对国外立法和仲裁规则的解读,实证地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仲裁制度的优越性并得出结论:仲裁中不宜设立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