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天柱山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旅游业的构成包括旅游者、旅游景点和旅游中介组织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中,旅游者是主体、旅游景点是客体、旅游中介组织。因此,对天柱山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就是要研究并解决“谁来玩”、“玩什么”和“怎么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命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角度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踏入了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新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了新的繁荣,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和灵魂的社会主义观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一社会主义观 ,围绕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而展开 ,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观点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和生动体现。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全方位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把科学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七一”讲话中 ,江总书记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指出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为我们搞好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 ,指明了方向。从铁路企业的角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具备文化战略视角 ,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认真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用优秀的、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蓬勃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噢! 赢了”。随着一声高呼,一大把的钞票,往自己这边抓。那输了的傻了眼,可突然大声喊:“再玩,再玩,我非翻个本不可!”说完,又玩了起来。这是我在舅舅家玩,见舅舅和一些人在玩打百分时的情景。我知道赌钱是犯法的。于是,我来到厨房,对舅妈说:“舅舅  相似文献   

6.
李秀兰 《传承》2007,(6):106-107
本文围绕“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文化,论述了钦州要充分发挥钦州沿海文化特色优势、钦州“刘冯”文化特色优势、钦州民间文化特色优势、钦州信息文化特色优势、钦州旅游文化特色优势等五个特色优势,从而打造钦州的特色文化品牌,推进钦州特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两个结合”和“六个必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其本身也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式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发展的是“体用有分、体用不二”的中国文化传统,成功破解的是“中西之间、体用之辩”的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学理化、体系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身的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年的探索和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理论创新 ,历经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人的努力 ,先后形成了一大思想遗传和两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近十三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要体现。这一重要思想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所直接强调的内容 ,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主线和价值取向。十三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推进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为我们搞好  相似文献   

10.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文化”、“文化与文化事业”、“文化与文明”等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 ,从基本概念的使用、理论展开的层次、十四大以来的新发展等方面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探讨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进步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笔者基于对蒙古族生活文化的了解而撰写的有关“布鲁”文化初步探析的一篇文章.在笔者看来“布鲁”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蒙古民族的重要标志.无论是作为现实生活器具的“布鲁”还是体育活动项且的“布鲁”都反映了蒙古族的民族生活特色和文化特色.本文主要介绍了“布鲁”的类别、制作技艺、功能、体育竞技以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世人称虚报浮夸为玩“水”。党和政府严禁玩“水”,人民群众痛恨玩“水”。因为这“水”把无泡成有,把小泡成大,既可能冲空国库、动摇国本,又可能干扰正确决策,引来后患无穷。“水”有的地方所以泛滥成灾,乃有人玩“水”、有人放“水”、有人推波助澜、有人望“水”怯步等诸多因素所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06,(13):66-66,F0003
早在6700多年前,象山的先人们已在这山海接壤之地撒播下了塔山文化,绽放出文明的花朵。千百年来,象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内涵。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象山的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色是文化的生命和亮点,象山的文化工作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在“渔”字文化本源上大做文章,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开渔节和“三月三,踏沙滩”等富有渔区特色的节庆活动;竹根雕等精美绝伦的民间文化得到了挖掘和传承;文化下乡注重于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使群众文化异彩纷呈;文艺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成为大众主要的消费和娱乐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原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具备了必要性。“民族心理”的客观存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有了可能性。“文化商品”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的转化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福建读者廖建江来信反映: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热衷于开办会展节庆,某市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连续举办了七个大型节会,其中承办“女娲节”、“鸭梨节”、“花生节”的,是几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办节会真是一味发展地方经济的灵丹妙药吗?观点一 办节会该换换脑筋现在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往往成了“使唤丫头”,其潜力和特点没有被发掘出来,节会也就千篇一律。不如换换脑筋,来个“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城市间的角力,除了GDP、财政收入、利用外资等硬指标,还包括文化特色、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这才是一个城市不可…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玩梗是网络新世代自我意识的呈现和表达,是一定时期或特定场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折射和群体情绪的流露,也是青年群体解读并再造文化的新景观。“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当玩梗不再追求意义的准确,而是寻求情感的共鸣时,群体认同的快感也带来了排他性,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表达失语症”和价值观的消解,所以,应当警惕玩梗所带来的传播迷思、娱乐至死和价值取向偏差。  相似文献   

18.
学与玩     
高中的生活是紧张的,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往往很难抽出时间来玩。有些同学因贪玩而学习成绩下降,无疑的,在一些家长、老师、同学的眼里,“玩”是“学习”的敌人。“学”与“玩”,本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双方共处于同一矛盾的统一体中,这矛盾的统一体就是我们中学时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当前的先进文化。通过分析这一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阐发其本质特征,并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有助于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这对于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常姝 《思想战线》2019,45(3):72
以本土“文化形式”对全球流通的“文化质料”进行灵活多样地解读与使用,是理解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行发生、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维续生成的重要分析维度。这一分析最终要落实到以个体行动者特别是“关键行动者”的实践为分析单位和对象。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应借助人类学民族志田野研究这一有力的方法工具,加强对各国文化本土特色的了解与尊重,并借靠本土关键行动者的力量来推动中国文化的在地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