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目前上海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 近几年来,上海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向全体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增强了教师的法制观念和师德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出现了许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献身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据统计,市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办公室1990年7—12月收到人民来信中,反映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有13起,1991年1—6月减少到5起,下降63.53%;市教育局1991年收到的人民来信中,反映体罚和变相体罚的,1—6月有23起,7—12月减少到8起,下降65.22%。这说明,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有一定成效的。同时,各级青少年保护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坚决查处,对制止和减少体罚和变相体罚同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海市制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我们看到,反映到市青保办和市教育局的来信来访毕竟是少数,实际发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件数无疑远比反映的要多。  相似文献   

2.
谈教师惩戒权的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点人们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把惩罚与体罚或变相体罚区别开来,则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宜用“惩戒”代替“惩罚”,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要注意避免踏入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雷区,在行使惩戒权之前要比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行使惩戒权的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校规的严肃性,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教师要把惩戒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其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情操却很少有人提出质疑。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违纪违规等有悖师德的现象屡屡  相似文献   

4.
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与未成年学生违纪行为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惩戒权是国家赋予学校和教师管理学生的应有职权,也是教师专业权利之一。惩戒权的行使,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客观要求,是教师履行法定职责的必要手段。现代中小学校管理,不是不要惩戒,更不是取消惩戒,而应限制惩戒,规范惩戒,教师肆意行使惩戒的权力要受到约束和限制,惩戒的极端方式体罚应当禁止。当前我国亟待通过立法使教师惩戒权合法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文化都趋向于多元化,青少年厌学、自杀、犯罪(甚至是恶性犯罪)问题;教师体罚、伤害、侵犯学生等问题屡屡见诸报端。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言行会直接、间接地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影响。在大家普遍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今天,我们不禁还要多问一句:"老师的心理健康谁来负责?"  相似文献   

6.
正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地针对儿童的暴力多被看作正常现象,至少在一百零六个国家依然允许学校体罚学生,致使十亿儿童仍生活在视殴打学生为合法的国度里。而本应是温暖的港湾的家庭也并非风平浪静,每年多达二亿七千五百万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三的儿童在家中遭到体罚,三分之一的儿童遭到器具的殴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有五万三千名儿童惨遭谋杀。而在低收入国家,未成年人的谋杀率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伸向儿童的暴力之手不仅仅来自犯罪分子和家庭,有的还来自政府。位于英国的“拯救儿童”慈善组织协助了这次调查。该组织在十月十一口披露,全世界有一百多万儿童被关押,其中九成罪行轻微。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审计署多年来对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审计中不难发现,行业协会变相充当部委"小金库"的现象非常突出,而多年来整改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9.
尽管《儿童权利公约》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接受的公约,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签署并批准了该公约。但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仍然被广泛地忽视或者被侵犯。体罚儿童侵害了儿童的人身完整权,损害了儿童的尊严,但却被很多国家和大众广泛地认同。从国际人权法寻找禁止体罚的依据,明确体罚的含义,从法律的角度并结合心理学和遗传科学探求禁止体罚儿童的原因,可以深刻地理解禁止体罚的必要性,帮助改变民众包括教育工作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1月,司法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对于该征求意见稿,虽反对者有之,但支持者占多数。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74. 3%受访中小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引入教育惩戒制度。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惩戒学生难题,教师不敢管学生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是对学生  相似文献   

11.
《工会博览》2005,(4):7-7
针对近来日渐猖獗的利用网络游戏从事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的现象,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出《关于禁止利用网络游戏从事赌博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配合当地公安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共同严打利用网络游戏进行赌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政策法规     
针对近来日渐猖獗的利用网络游戏从事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的现象,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出《关于禁止利用网络游戏从事赌博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配合当地公安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共同严打利用网络游戏进行赌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柯中蜜(以下均是化名),男,23岁;鲁西峰,男,19岁,二人均是重庆市某某中等专科学校学生。2007年5月7日,鲁西峰在该校学生寝室内,强行向施风平索要现金55元。2007年6月3日,鲁西峰、柯中蜜伙同他人,无故闯入学生寝室,对范晓露进行殴打,强行向其索要现金50元。2007年6月15日,柯中蜜伙同他人在该校学生寝室,找学生卢斯康索要钱财,并对其进行体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小学女生遭受来自教师性侵害的案件频发,并呈增加的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学生本人自我保护的意识缺乏,家长责任意识的弱化,学校疏于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因此,提高进入教师队伍的“门槛”,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与管理,清除教师中的败类是防止此类犯罪发生、蔓延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学校门前滋扰及教师办公室被撬窃案件屡有发生,干扰和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学校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校.这类现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无业人员、外校行为偏差学生结伙作案的多.这些无业人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品学双差学生.他们中考落榜,工作一时无着落,又不愿务农,整天东荡西逛.无所事事,他们不受时间限制,活动面广,只要哥们一招呼就去,另一方面,跨校作案,完事就跑,不易被发现,他们三五成群结伙拦截,敲诈学生钱物.有的还公然闯人学校殴打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互动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工读学校里教师必须掌握好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互动的技巧以学生为本,凸显家长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市井万象     
《南风窗》2012,(23):20-21
虐童之殇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曾广泛地令人产生错觉:中国儿童仿佛正经历着他们最好的时代。衣食无忧、父母溺爱、社会呵护,乃至于孩子们的骄纵任性也成了"过于幸福"的明证。但最近,浙江幼教颜艳红揪住幼童双耳上提的"虐童"照片却公开撕碎了这种假象,随即曝出的还有西安女童因不会算数被老师狂扇数十耳光,四川雅安一小学保安用弹生殖器的手段百般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18.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把我的青春、热情以及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我才会问心无悔."潘维松说. 委屈家人成就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潘维松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铭记在心,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与"个性体验"放在核心位置上."尽管我所教学生地处深山区,但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潘维松说.  相似文献   

19.
吕海侠 《工会博览》2009,(3):139-139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教师抱怨数学难教,学生埋怨数学难学等现象。如何创新数学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促进有效教学,是高职数学教师必须进行反思、探究与寻求解决的教学问题。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关注个体差异,从而达到整体提高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余欢 《法制博览》2022,(7):154-156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是行政法实施的基本原则,更是行政法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依据.教师既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还需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依据行政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模式,有原则和法律依据地构建新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一是教师需设计多主题的深层次体验教学情境,二是充分利用行政执法的真实案例,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