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亦正 《学理论》2009,(1):86-86
我始终认为,世上的任何人,首先都应该是个平凡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吃着人间烟火,不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凡夫俗子,而并非整日活在风花雪月诗酒花中的离尘雅士或仙人。一切一切的圣贤、英雄、豪杰也不例外,他们同样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只不过是在“圣贤、英雄、豪杰”等的光环照耀下,我们犯了高推圣境、神化英豪的错误,于是他们似乎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相似文献   

2.
与林彪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林彪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没有朋友,除了谈工作,从不聊天.1959年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高等军事学院教员李德被选为秘书,与林彪朝夕相处五年.5年中林彪只吩咐秘书李德请过两次客,他自己没有出席,而是叫秘书或叶群代为招待.  相似文献   

3.
杨蕾 《学理论》2009,(12):38-39
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态,可以划分为事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两大类,而这两类价值的最终指向都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价值哲学的视域中,价值观为人类创造了意义世界,但不容忽视的是,新旧体制的交替带来价值观的日渐式微,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的需要在物欲的宣泄与精神的荒芜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在现实尺度与理想尺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开启着人于有限的存在中追求无限,赋予人生以意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于洋 《学理论》2009,(8):17-18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首先,在思想层面,要用正确的利益观武装人民群众,使他们认识到:个人的物质利益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从而将实现个人利益与完成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使物质利益原则成为激发人们革命热情的动力源。  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我们必须看到: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行为的失范总来自于思想的错误,没有正确的利益观作指导,只凭着原始的物欲冲动去追求个人利益,其最终结果,只能是预期利益的丧失,甚至先前已有的利益都要被惩罚性地剥夺。因此,要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就必须首先树立起正确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6.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材料:“清除精神污染”期间,任仲夷来到《广州日报》社,找了五六位部主任、编辑座谈。一位同志反映,现在部队里有些刚入伍的新兵,感情脆弱,一边洗衣服一边流着眼泪哼唱《再见吧,妈妈》,这样会涣散军心。任仲夷同志听了立刻站起来,很动情地说:“同志呀,人是有感情的。解放军也是人呀,十几岁的娃娃刚刚离开家,想妈妈是人之常情。出操当然应该唱‘雄赳赳,气昂昂’,洗衣服时唱唱《再见吧,妈妈》未尝不可。难道你就不希望儿子想你吗?”是啊,战士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神,而是有血有肉之人,他们岂能不想家?无独有偶,最近读到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7.
林电锋 《各界》2010,(12):2-2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貌似很笨,其实很灵光,会变化,通人情。既不像孙大哥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沙师弟窝窝囊囊,更不像唐师父昏昏庸庸。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是尖锐的和严重的。这些问题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在市场经济激发的物欲面前,有保持精神追求的希望,有提高文化品味的激情,有摆脱文化乞丐的力量,有造成“文化绿洲”的可能;这些问题也使人们有理由担忧:中华民族在市场经济激发的物欲面前,有丧失精神追求的危险,有降低文化品味的趋势,有沦为文化乞丐的倾向,有造成“文化沙漠”的可能。这些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了一二十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其间也有许多发财获美、腐败堕落的机会,但这四位最终还是战胜困难,顶住诱惑,取经到了西天,个个修得正果。唐僧是因为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心中有佛,注重修行,所以能“拒腐蚀,永不沾”,立场坚定,“八风吹不动”。虽是肉体凡胎,但不论金钱美色,都不能使他动心。孙悟空是石猴出身,久经考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打过滚,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撒过泼,又位列仙册,不食人间烟火,故也没有七情六欲。无欲则刚,再加上师傅每日里念佛诵经,谆谆告诫,所以,金钱美色、高官厚禄在他看来,无异于粪土草芥,有了…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已经挤压得世俗的人们不堪其累,除了钱之外,人还应该追求点什么。在这个欲望消费逻辑当道的时代,灵魂的放逐使许多人似无头苍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也许黑格尔的话是对的,"存在即合理"。我们也许没必要在这个物欲的时代为人们的精神空虚担一份无望的惆怅和多情的感喟。  相似文献   

11.
人生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人生美学以传统哲学中的人学为基础,以人生论为确立思想体系的要旨,它极为强调人的生命存在的超越性,其最为独特的品格是对人与人生的重视,儒道佛概莫能外.中国传统人生美学思想对现代人物欲化、平面化的现实的抵御、人性和人本真生活形态的侵蚀以及诗性世界的重构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标准。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知荣辱、明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很早就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理念。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提出“民无信不立”,以致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他认为无信、失信之人必将为他人、为社会所抛弃。孟子说:“…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主义改革内在逻辑和根本目标,这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具有内在契合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超越"物我"的党性要求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它超越物欲,摆脱物驭,以崇高精神整合物质世界,它超越小我,追求大我,以无私品质促进人类发展。另一方面,人民性的时代要求充盈了人的本质内容,人民群众需要的提高丰富了人的本质、劳动实践的变革深化了人的本质、社会交往的扩展提升了人的本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归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失去了方向,物质的满足无法填充精神的渴求,生活的殷实无法产生生存的意义。"何处是家?"成为现代人的困惑。现实中的问题还要到现实中寻求解答,现实社会是我们开创人生幸福和意义的坚实大地,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校正人生的航向;破除物欲对人的宰制,确立人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唤醒沉睡的自我,担当起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放眼高远而不失空疏,执着坚实地努力前行,将是人生意义的生生不息之源。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吃饭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所谓关注民生,餐桌的关注永远排在首位。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追求吃饱;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要求吃好。吃饱相对容易,吃好就无止境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至少要吃得安全、健康、无污染,但同样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微服与新闻     
市长、书记、省长、县长一类人物,微服查物价,微服乘公共汽车,微服逛百货大楼这类新闻,我看了从不以为怪.而我孙子却见怪叫怪了.这些省长、市长、书记、县长,难道连一般柴米油盐的价格一概不知,是不食人间烟火?否则,天天都可接触到的事情,何待微服查访?至于城市乘车难,只要上街,随处可见,即是坐在小车里,也不难看到. 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写在史书上,可见是罕事,是新闻.时间流逝了两千六百多年,已由封建时代跨入社会主义,这类事仍属新闻.我国的有些事情,其生命力之顽强,实在惊人.  相似文献   

17.
播种快乐     
快乐是一种思想。思想快乐, 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思想 不快乐,你就永远也快乐不起来!快乐是一种情绪。懂得了控制情绪的方法,你就已站在了快乐的一方。快乐也是一种个性。有些人生来悲观,要追求快乐也难。但阅读和阅历都能使人智慧增加,人一豁达,快乐就跟着来了。快乐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3,(32)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话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要发展就要搞建设,要发展得快些就要建设得快些。搞建设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方向对头,量力而行,就有助于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反之,建设就会呈现出种种病态,使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现在,有的地方搞建设,不顾现实条件,一味地追求高速度、高标准。看到发达地区基本建设样样都搞得很好,再想想自己的落后现状,心里便不免发急,头脑便不免发热,恨不得一夜之问迎头赶上。底子没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的人运气好,出生在富贵之家,一出生就像贾宝玉一样嘴里含着玉,有钱就不是问题。但有钱解决不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你本人值不值钱的问题。值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比如你去找一份工作,人家给你开出百万年薪,那就表明你很值钱;如果  相似文献   

20.
靳安广 《学理论》2009,(18):26-27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失去了方向,物质的满足无法填充精神的渴求,生活的殷实无法产生生存的意义。“何处是家?”成为现代人的困惑。现实中的问题还要到现实中寻求解答,现实社会是我们开创人生幸福和意义的坚实大地,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校正人生的航向;破除物欲对人的宰制,确立人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唤醒沉睡的自我,担当起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放眼高远而不失空疏,执着坚实地努力前行,将是人生意义的生生不息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