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牙内政部长米格尔·马塞多11月17日引咎辞职。马塞多在国家电视台宣布辞职时称,司法机关调查的“黄金签证”丑闻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但他坦言内政部已因这一腐败丑闻受到损害。为了维护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他作出了辞职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党风党纪月刊》2002,(7):41-41
德阳市近日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新办法,请“糊涂官”、“无德官”、“平庸官”按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自愿辞职三种情况实施辞职。  相似文献   

3.
潘多拉 《唯实》2006,(2):63-64
2005年底,因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而引咎辞职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成为中国因环境污染事件被解职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外界对解振华辞职普遍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央迅速查处环保最高官员,“给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发展的官员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中国的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官员问责制越来越健全”。  相似文献   

4.
环球     
《廉政瞭望》2012,(10):13-13
澳大利亚议长因“性丑闻”辞职 4月22日,受困于“性骚扰”和“挪用公款”指控的澳大利亚联邦议会议长斯利波被迫辞职。据媒体披露其顾问阿希比向法院提出控诉,指称斯利波对其进行“语言及行为上的性骚扰”。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领导干部“主动辞职”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现象引发社会注目有“主动辞职”行为的超前性、彻底性、趋利性和群体的特殊性四方面的原因;产生“主动辞职”行为有行为主体———“主动辞职”者自身、行为客体———党政部门、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原因。同时,文章指出应从正视现象、提升规范、反思党政机关自身三方面积极应对领导干部“主动辞职”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等,特别是中央批准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在这种以权责对等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安排下,官员不肯或未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便没有资格或不必再持有权力。  相似文献   

7.
贺大新 《共产党人》2004,(15):14-14
一是主管部门的认识难到位。所谓“引咎辞职”,按照《辞海》的解释,是指“由自己承担错误的责任而辞职。”《条例》把“引咎辞职”列入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改变了权力定位。然而,在一些干部主管部门,由于认识不到位,对引咎辞职制度落实不力。认为引咎辞职是“软的”,没有“硬指标”,干部犯了错误,可以按党纪、政纪、法规处理,实施引咎辞  相似文献   

8.
敬平 《廉政瞭望》2003,(12):15-17
2003年7月根据湖南省人事厅的政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可以领取工资补偿,到私营企业去上班。这种公务员虽说辞职下海,却与私营企业原有员工存在着至少三点不同:辞职者“身”在私营企业,“官”在原来的机关;辞职者人在私营企业,却享受干部的待遇;三是辞职者下海到私营企业后,不仅可以领取“海上作业”的薪酬,还照样领取国家财政拨付给他们的基本工资。  相似文献   

9.
王春 《廉政瞭望》2013,(17):8-8
在差不多一个多月后,赵光华和记者又取得了联系。这次,是他主动打电话过来的。对于赵光华,这名曾因辞职而“躲起来”的古蔺石宝镇原副镇长,不少人最关注的莫过于他现在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06,(1):22-23
为了遏制“期权腐败”,浙江省委最近出台《浙江省贯彻实施(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辞职“下海”后,3年内不得到原管辖范围内经商。有关人士认为,官员辞职“下海”,不仅容易造成企业不公平竞争,而且极易诱发“期权腐败”。一些官员在位时通过职权给予企业“方便”,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而是等到离职后再享受回报。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支部生活》2012,(5):42-43
郑州市惠济区针对过去罢免不称职村干部难以操作、村干部“能上难下”的问题,在新当选的村干部中推行辞职承诺制,要求村干部在履职前签订“辞职承诺书”,如有违反承诺则主动辞去职务。  相似文献   

12.
报载,武汉大学全国知名的哲学教授邓晓芒,向该校研究生院递上一纸辞呈。请求“辞去博士生导师”之职。邓教授的辞职原因是,武大哲学系两名由他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因未能在学校规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足够的论文,结果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刘显东 《廉政瞭望》2003,(12):17-18
今年3月,吉林省榆树市1339名干部离开原工作岗位,在“保留身份、保留职务、保留待遇”的优厚条件下,“带薪下海”;7月,湖北省武汉市提出意见,鼓励党政机关干部“下海”,辞职可领8年基本工资;湖南省人事厅公布:公务员可辞职带薪到民营企业工作,辞职者照样享受国企待遇,可以领取最高5年的基本工资补偿。8月lO日《中国青年报》再次报道河南省公务员可“下海”,干部身份、工资等三年不变的新闻。然而,根据《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有关中央文件,政法、军队、机关等部门不许办企业,公务员也不许经商。  相似文献   

14.
张明 《学习月刊》2009,(13):20-21
近两年,随着“襄汾溃坝事故”、“三鹿奶粉事件”、“深圳龙岗火灾”、“河南登封矿难”等几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批党政官员被追究责任,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掀起“问责风暴”。“官员问责”事件的发生表明: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对人民负责的理念.也反映了新时期党执政努力的付出与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14,(2):39-39
韩国人将公务员称为“神的职业”.公务员因为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而备受韩国年轻人青睐。但近年来,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已落后于大中企业职员的薪酬.又因公务员工作强度差异大等因素,导致不少公务员想辞职进民企。  相似文献   

16.
和静钧 《廉政瞭望》2010,(19):56-57
9月下旬是第65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日子,各国外交部长和政府首脑云集纽约。韩国因总理之位空缺,外长又辞职不久。居然到了没人可派出的地步。身为联合国秘书长的韩国人潘基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建议由李明博总统亲自参会,而李明博却因国内事务繁忙无法抽身前往,只好派出外交部次官(相当于副部长)以“代理外长”名义赴会。  相似文献   

17.
领导视窗     
“官员问责”开始进入制度化操作层面从对重庆开县井喷、密云踩踏事故、吉林火灾、阜阳市劣质奶粉等事件的责任追究中,可以明确看出,“官员问责”开始进入制度化操作层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等,今年4月中央又批准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从不问责到问责,再到以法制保障问责,靠法律和制度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体现了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心。不难看出,在民智日益开启,民主日益…  相似文献   

18.
小王是甲单位的技术工程师。小王从小就爱动脑筋,喜欢动手发明创造,年纪轻轻的就拿到了市里授予的“科技进步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甲单位搞技术开发工作,由于做事踏实,深得单位领导信任和喜爱。2001年,小王因个人原因决定向单位辞职。辞职后,小王废寝忘食,将原单位交付的技术革新任务——一台可以提高原单位三倍生产率的新型设备终于在辞职后的第六个月完成了。小王准备将该设备的技术图纸卖给相关行业乙单位。甲单位闻悉,急忙找到小王,他们认为这份图纸应归甲单位所有,小王无权处理;小王则认为,自己已脱离原单位达半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9):62-63
我单位有名领导干部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对上对下感到难以应对、力不从心,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他想提出自愿辞职。请问,这样做可以吗?领导干部要自愿辞职如何办理?——读者 高善 答 党政领导干部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可以自愿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或者公职。办理程序如下:(1)干部本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书面形式向党委(党组)提出辞职申请。辞职申请应当说明辞职原因等情况,同时辞去公职的还应说明辞职后去向等。  相似文献   

20.
天下     
《廉政瞭望》2014,(21):18-19
“清污法”生效众高官纷辞职 乌克兰“清污法”日前生效,该法禁止前亚努科维奇政府官员、曾经参与镇压民众示威的安全官员、苏联时期的克格勃官员等在现政府中任职。乌总理亚采纽克说,在“清污法”的影响下,数十名内阁高级官员纷纷递交辞呈,他的办公桌上有厚厚一叠辞职信。乌克兰总检察长亚列马说,他手下的88名高级官员在“清污法”实施后也将辞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