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美是非洲重要的外部利益攸关方,非洲是中美关系中特殊的第三方因素,中美在非洲的利益和关系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安全三大基本领域。在经贸领域,中国在非洲拓展迅速,美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则有所下降,呈现"中国赶超、美国守成"之势。在政治领域,中美各有独特的政治诉求,中国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与非洲交往的政治前提,美国将巩固、扩大非洲民主视为自身主要利益。在安全领域,"9·11"事件后美国重视非洲在反恐中的作用,加强在非洲的军事部署,中国则通过联合国多边维和与对非双边安全合作的方式参与维护非洲和平与安全,但总体依然呈现"美强中弱"的态势。中美在非洲竞争与合作深度交织、复合并存,既存在资源之争、理念之争以及一定程度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在扩大非洲市场、维护非洲和平稳定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中美两国需要主动作为,在非洲合作上达成整体的、高层次的政治共识,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尊重各自的发展道路和非洲的自主选择,不搞意识形态之争,客观理性看待彼此在非洲的力量对比、利益诉求,循序渐进推进涉非合作,使双方在非洲的关系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金砖合作机制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南非的主要战略考虑和利益诉求是利用该机制追求自身国家利益、实现"非洲议程"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转型。在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局势复杂演变的背景下,南非并未因"金砖褪色论"而改变对"金砖合作机制"的战略定位。展望未来,南非依然是金砖合作机制的坚定支持者,也是全球治理转型的积极推动者。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7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四次非洲之行创造了多项纪录:他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多的在任总统(第一次是2009年访问加纳、第二次是2013年访问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第三次是2013年赴南非参加前总统曼德拉的葬礼),第一个访问肯尼亚的美国总统,第一位访问埃塞的总统和第一位到访非盟总部并发表演讲的总统。这充分说明,非洲在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上升。与此同时,新世纪以来的美国对  相似文献   

4.
非洲在美国和中国各自国际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国际体系深度变革、世界格局加速重组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非洲更多的是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工具,但非洲却是中国外交"基础之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始终维系中非关系高位运行的缘由所在.目前,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但两国在非洲关系仍处于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化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球性的,在非洲也不会例外.一旦美国将大国竞争引入非洲,也就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关系由"常态"步入"非常态",这必将对中国在非洲利益,乃至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底推出非洲新战略。这一战略与此前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一脉相承,其突出特点是大肆强调"美国优先"、减轻美国在非洲负担、制衡中非关系发展的色彩浓厚。当前,美非关系增长乏力,特朗普政府无力推出重量级对非新举措,却一味将矛头对准他国,这种做法既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也不会受到非洲人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张力 《当代世界》2013,(9):18-21
印度与日本同为亚洲主要大国和中国的重要邻国,均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的争端。近年来,印日关系在战略层面不断提升,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由虚转实,渐行渐近,两国在安全、防务领域的合作有向三边或多边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总体上看,印日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两国安全合作的增强,明显有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大背景,势必将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瑾艳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23,(6):40-61+156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在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欧国家开始改变以往对非洲基础设施发展的忽视状况,通过提出新的全球倡议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入,这被认为是为了抗衡“一带一路”倡议并强化对华竞争。然而,这种认知和单一思维夸大了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竞争关系。“差异互补”是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结构性关系在美国对华实施“接触融入”战略时期得到中美双方的认可和肯定。当前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上表现出的“战略竞争”更多是美国对华竞争在非洲的投射,是由美国将非洲基础设施视为权力博弈工具的认知引发和挑起的,并未反映非洲的现实和需求,“差异互补”也依然是中美在非洲关系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8.
周瑾艳 《国际展望》2016,(6):93-109
中国和英国围绕非洲和平安全事务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都在明显上升,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中英在非洲安全理念趋同和安全利益交叉,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非洲和平安全事务,非洲2063年愿景对和平与安全及全球伙伴关系的渴求,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启。但英国发展政策的安全化趋势,非洲对中英安全合作的疑虑及中英自身政策路径依赖都在阻碍这一合作的深化。因此,推进中非在非洲的和平安全合作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在共识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管控分歧,推动中国的非洲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与英国海外稳定战略的对接,建立多层次的安全合作机制。构建中英非和平安全对话机制、从发展源头预防和应对冲突、增强非传统安全合作等是中英非和平安全合作的潜在领域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23,(12):54-60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幅调整特朗普时期美国对非洲的“漠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不同维度加大对非洲投入,深化美非合作,试图改善美国在非洲形象。拜登政府的非洲政策具有突出价值观外交、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议题优先以及强调大国在非竞争等特点。拜登政府从全球战略的视角处理美非关系,目标是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获取非洲国家支持,但其拉拢非洲打压其他域外大国的战略图谋难以如愿。展望前景,拜登政府非洲政策的推进,将面临诸多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出于对非洲战略价值的重新评估,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非洲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存在着对非洲轻视与重视并存的特点。反恐与经济合作是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的主要内容,二者共同驱动着美非关系的发展。展望未来,特朗普政府将继续打击非洲恐怖主义,推动系列对非经济举措逐步落地,强调大国在非洲的竞争特别是寻求遏制中非关系发展。在中美两国战略竞争升级的背景下,中方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打出政策组合拳,有力回击美方的抹黑与打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布什于7月7日至12日首次出访非洲的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乌干达和尼日利亚五国。这次布什总统访问非洲虽有所获,但不如五年前克林顿访非时受到那样热烈的欢迎,而且出访前遭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批评,指责他越过联合国以军事推翻萨达姆的做法,并避而不见布什;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则以比较委婉的言语表达了非洲各国对美国和布什的不满;尼日利亚部分群众冲进美国驻尼使馆抗议布什的到访;南非群众也上街反对他访问非洲。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国际展望》2012,(5):40-51,143
中国在中亚的安全利益不仅是中国周边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事关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中亚的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及其相关势力,维护中国西北边疆安全稳定与发展;建立中亚——中国能源运输新通道,消除中国能源安全隐患,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走向富裕,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消除外部势力驻军中亚对中国所造成的军事安全威胁,与中亚国家建立和平友好的军事关系,确保中亚成为中国稳固的战略安全后院。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战略互动与冷战后中美安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性战略互动是审视中美安全关系的重要视角。冷战后中美安全关系的发展是两国从各自安全利益出发进行战略互动的过程。从战略伙伴的终结到战略方向的迷失,经有名无实的战略伙伴和短暂的战略对抗,再到致力于构建新的战略合作,中美安全关系在冷战后已经历了复杂而频繁的起伏波动。中美之间的结构性战略互动决定中美安全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美安全关系仍然无法摆脱摇摆不定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之际,金砖峰会在南非盛大召开,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不断壮大的金砖队伍成为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必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进程。“金砖南非年”非洲色彩浓厚,非洲利益和非洲议程在金砖机制中的位置更加凸显。金砖机制建设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不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机遇,而且为后疫情时代构建公平公正、有效均衡的全球治理新架构注入更多“金砖精神”和“金砖能量”。新形势下,金砖国家迫切需要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国际金融治理、文明交流互鉴、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5.
非洲冲突后重建:中国日益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正从促进向着保护的方向发展,这与非洲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国际体系转型的压力一道,呼吁着中国在非洲冲突后重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已通过派遣维和部队、提供冲突后重建投资及其他支持活动,为非洲冲突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此,由于多重不确定性的存在,中国未来在非洲冲突后重建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精心考量的中国安全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前后综合国力达到与美国接近的水平,以便能够依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贯彻国家安全利益的手段。这一战略没有固有的全球性要求,因为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地区的限制。为了能与美国“平起平坐”,同时遏制其在亚洲的影响,有必要采取全球性行动,以便有权要求在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地区扮演占支配地位的主角。为了在国际事务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来,联盟与分化联盟的思维始终贯穿于美国历任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之中。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其外交安全战略虽尚未定型,但在国际安全层面仍然延续了联盟思维。本文认为,楔子战略是美国目前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目标是在亚太地区实现联盟预阻,即致力于预先阻止亚太地区形成任何反对美国的潜在安全联盟或联合。楔子战略的具体运行机制主要依靠"选择性调适"型楔子战略的"认可"及"补偿"两种手段,对目标行为体施加分化压力,在利诱一方的同时施压另一方,并利用美国在特定国际政治议题上的立场,撬开并扩大目标行为体与相关国家之间的罅隙,从而获取战略利益。尽管中国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美国基于威胁制衡理论及联盟预阻思维,仍然寻求在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之间打入楔子,以谋求其自身在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利益。对此,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8.
§计划最新进展在“9.11”事件发生前,非洲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以国家安全战略为中心加紧调整对非洲的政策,重新确认非洲的战略价值,并将非洲大陆作为美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点。美国媒体最近披露五角大楼计划  相似文献   

19.
祝鸣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14,(3):144-148
2014年3月17—18日,"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与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更安全世界"组织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非洲经济事务委员会、非洲联盟委员会,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肯尼亚非洲和平论坛、第三世界网络非洲分部、南非冲突转型行动支持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20.
法国的非洲政策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并带有殖民时代的鲜明烙印。马克龙执政以来,面对来自安全和经济的双重压力,采取了具有明显实用主义色彩的对非政策路线。为改善法国在非洲的形象、从源头解决安全与移民难民问题、扩大在非洲的经济影响,马克龙政府通过机构改革、放松金融管控、淡化法语国家组织政治色彩等举措,努力消除法非特殊关系的殖民主义色彩,推动法非关系走向平等和透明。整体而言,法国在非洲的形象未得到显著改善,反而因被迫加强有争议的在非军事存在而陷入反恐泥潭,但法国向东非等非法语地区的经济扩张初见成效。马克龙政府的非洲政策既有继承又有拓展,维护与扩大国家利益始终是法国对非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