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6,(3):53-53
吴江在1月27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指出:作为一个堂堂大国的国人岂能不懂自己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毛泽东语)的国学!但是,话虽如此说,毕竟研究国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能回避。这是任何一个热心于研究国学的人(尤其是共产党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依我的私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国学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历史唯物史观应看做是研究国学的“导言”。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国学修养根基深厚。他多番有意志向国学,提出重兴中国古文化要有世界的眼光。他以政治诉求为首位的文化观一度曾经影响到他对国学的看法,但随着其思想感情向着传统人文价值理念的游移和皈依。他也逐渐能够较辩证地看待国学。  相似文献   

3.
国学的兴起,是近年来文化界最为引人瞩目现象之一。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国学研究院”。随后.海外也成立了不少类似“孔子学院”、“国学会”的民间学院。2008年.政府出钱、民间捐款300个亿.在孔子的家乡修建“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些工作对振兴国学当然很有意义.但国学是扎实而严肃的学问.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研究.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和踏实的专业研究.“国学”才会流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4.
陈虹 《党史纵横》2009,(9):63-6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族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国魂,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概括,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学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笔者任职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从日常人们对国学的探讨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踏进湖北省武穴市实验小学的校门,孩子们的国学经典诵读声声声入耳,漫步校园,经典名句随处可见,处处洋溢着国学的芳香。原来,这是该校近两年来继开展“经典诗词诵唱”活动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国学经典诵读工程。  相似文献   

6.
书荐     
《当代贵州》2013,(3):54-54
《卓越领导人国学讲堂》摘录:于管理而言,国学智慧可谓本质层面的“道”,而管理学可谓操作层面的“术”。汲取先哲智慧。以国学精髓为根本,驾驭西方先进管理理论体系,以“道”驭“术”,方能创造出成熟和成功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学杂议     
毛志成 《前线》2011,(12):55-55
●滥封国学大师的事如今已渐渐冷却,但哄抬国学之风仍在刮着,这就有必要再唠叨一番。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有易中天这样功底的,有几个有于丹这样功底的?他们能够带动起一批年轻人是件好事,但不会轰轰烈烈。现在还谈不到国学研究,只是国学的恢复。一些报纸有国学专版,一些大学成立国学院,做的都是这个工作,这个恢复恐怕要50年。  相似文献   

9.
吴志友  王琳琳 《前线》2010,(12):60-61
近日,我市出台《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孔庙、国子监为中心,打造国学文化展示区。对孔庙、国子监进行文化功能复兴,修建高规格、高品位、高质量的“进士题名碑展示廊”和“十三经碑林展示廊”,进一步提升文物环境和基础设施品质,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中心,举办有影响力的弘扬国学活动,传承国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长衫李浬     
陈元 《当代党员》2009,(9):54-55
7月11日,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去世。一位身在拉萨机场的年轻学者闻讯后失声痛哭。这位身着长衫的年轻人名叫李浬,他因执著追寻国学的真谛而与季羡林有一段传奇般的忘年交……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刘大年,1915年8月1日出生于湖南华容县一个小康的读书之家。父亲是师范毕业生,31岁便去世了。到了抗日战争前,他的家境已经衰落。刘大年6岁念私塾,1936年肄业于长沙湖南国学专修学校。他从上小学直至湖南国学专修学校肄业,所受的基本是旧式教育。他把“国学”看作是祖宗立国的根本学问,用力颇勤,从而在青年时代便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位渴求新知的青年学子开始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1938年在湖南籍著名教育家、革命老人徐特立和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吴小如先生学术造诣深厚,在戏曲和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而他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因为“认真、坦率和热情是吴小如先生为人处事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对传统国学的一往情深。因为热爱国学,所以他几十年如一日.醉心于国学的研究与传授。  相似文献   

13.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15,(12):102-108
日本国学是以日本原有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典书籍为对象,研究日本固有的思想、精神,阐释其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学术体系。纵览历史,日本国学大致可以划分为形成时期、昌盛时期、衰落时期、畸形发展时期和新形式国学的兴起时期。宏观分析,日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国学,从内涵与外延来看各有不同,也各具特点。日本近代的一些国学研究者曾极力排斥外来文化,否认近代以前对国学的界定,从而导致了当时日本国学的畸形发展。而在近代日本国学衰落之后,新时代日本的国学正在以新的形式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7,(6)
正湖南省衡阳市是先哲大儒王船山的故乡,国学文化源远流长。2015年以来,衡阳市按照中央精神结合实际,在全市开展"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线,以"学国学、知礼仪、讲文明"为主题,做到"以国学涵养国魂、以文化陶冶性情、以市情教育市民"。内容立体化。活动设置国学讲座、国学征文、国学竞赛、国学展示四大板块。开设"石鼓书院大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脊梁     
《新湘评论》2012,(24):63-63
他不是“国学大师”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他不是“学界泰斗”,却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他不是“国宝”却备受尊崇、无人比肩。生前,他在《病榻杂记》中著文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脊梁     
《学习导报》2012,(24):63-63
他不是“国学大师”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他不是“学界泰斗”,却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他不是“国宝”却备受尊崇、无人比肩。生前,他在《病榻杂记》中著文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8.
一、复兴和重构是国学面临的双重任务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国学日益成为人们热学热议的话题,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据我看来.今日的中国国学要想在广大民众中扎实地“热”起来.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动员、鼓舞、激励的作用.还面临着复兴和重构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国内第一个国学类别的专业图书博览会,孔学堂书博会不仅为国学类书籍搭建了展示平台,还推动"全民阅读"持续升温,见证了"国学研习"的蓬勃态势。十月贵阳,书香浸润。236家出版单位、20000余种国学图书、数百位出版人及作者、6万余名读者聚于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这是一场文人的盛会。写书人、卖书人、出书人、读书人之间"无形的墙"被打通,品读经典、研习国学、问道大家、共话传统。这是一场国学的盛事。国学类书籍首次集体亮相,规模之大、品种之多、销路之广,充分展现了国学出版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国学阅读热潮的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0.
鲍兆飞 《世纪桥》2011,(19):50-51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国学精髓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让国学走进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领悟国学,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更有利于校园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