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歧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平等就业权和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害 ,所谓平等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 ,达到法定年龄的劳动者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用人单位从而平等地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肤色、国籍、个人身体素质等不同而遭受歧视的权利。平等就业权是劳动权的直接体现 ,也是实现劳动权的前提 ,是劳动者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生存权利 ,是一切民主国家政治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这一有别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原本就比较大,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则导致这一问题进一步凸显。中国就业问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简称《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国家采取的帮助公民实现劳动就业一系列措施的总结。是国家保障公民生存权的重要举措。‘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对解决我国目前劳动就业中存在的各种就业歧视行为、劳资关系不和谐、劳动者就业的宪法权利被侵害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词义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认可,是劳动者求职、任职或独立开业以及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职业资格一般要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学历考试、资格认定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部门对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就是国家对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认定的资格证书。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应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方可就业、上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的保证,对劳动者流动就业和转换职业都具有“通行证”的作用,也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劳动力派遣模式主要是雇佣型劳动力派遣,低端劳动力在派遣劳动者中占很大的份额,有些企业存在着过度派遣问题。这种状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距甚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适应特殊项目的人才群体的流动,因此由雇用型劳动力派遣模式向集体型派遣模式、试用型派遣模式和登记型派遣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必然。在劳动力派遣模式多样化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会根据自身就业需求选择相适应的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6.
宪法赋予了每个公民劳动的权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类组织都有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多种形式的就业歧视现象大量存在,使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受到了严重侵害。我国现行禁止就业歧视法律保障制度却存在诸多缺陷,难以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7.
吴可立 《唯实》2014,(1):54-57
<正>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就业质量的提高却明显滞后,这不仅严重阻碍了经济转型和民生幸福工程的进程,更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幸福感。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报刊拾零     
就业格局发生三变化 《经济参考报》2月1日报道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于法鸣介绍,我国目前的就业格局已发生三大主要变化。第一,中小企业成为就业主要渠道。据最新数据,我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357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第二,自谋职业者大量增加,灵活就业成为重要方式。在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交织的压力下,“正规”就业萎缩,劳动者纷纷转向自谋职业,微型企业大量增加。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7人以下微型  相似文献   

9.
国家经贸委经济学博士刘源认为;国有小企业的改革要同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目前国有小企业下岗职工超过全部国有企业下岗人数的3/4,是造成下岗压力的重要原因。从装备、技术、产品、人才等方面的条件看,一部分国有小企业放活后,可以改制为“利润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相当一批国有小企业改制后应定位为“就业型”企业,主要功能是安排就业,成为具有劳动者联合、共济色彩的经济组织。对于后者,应坚持就业优先,注意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避免走入片面裁员增利、把就业矛盾推向社会的误区。对小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时,应坚持持股权大体平衡,用持股权保障就业权的原则。刘源:小企业改造应坚持用持股权保障就业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民工、干部制、临时工等几个典型的劳工就业立法歧视入手,以还原历史立法和政策文献的方法总结我国立法上对劳动者区分对待的发展历史,从法理学和法史学的角度分析了就业歧视立法的相关问题。总结出我国的立法就业歧视在法理上实际上主要是一种身份歧视,提出立法上应对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给予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国外就业能力框架和模型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霆  唐代盛 《求实》2006,(Z3):214-215
当前就业研究表明,我国自然失业率水平为5%左右(曾湘泉,于泳,2005),即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突出的问题,而这与求职者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从劳动力市场供给角度来研究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外有关就业能力的研究已经得到持续关注,其概念伴随不同时期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并且已经在很多政府和机构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但由于就业市场长期处于买方市场状态,用人单位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导致就业歧视现象长期存在且表现形式日益增多,极大地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立法不完善。为此,我国有必要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构建起完善的反就业歧视制度"防火墙"。  相似文献   

13.
吴昌林  王光栋 《求实》2007,(5):36-38
跨区域的对外劳务输出是调节各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中部地区失业问题严重,而且,由于本地区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就业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部地区富余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就业就成为缓解本地区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中部地区要发挥劳务输出对促进本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关键是要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流动就业是我国当前诸多矛盾的集合点,诸如城乡矛盾,地区矛盾,公平与效率矛盾,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等等,都在流动就业中显现出来,冲突、纠缠乃至激化。流动就业者的生存状态与流动就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要求人们对先前有关流动就业者的规定政策进行反思、总结和修正。  相似文献   

15.
郑莉 《兵团工运》2021,(5):9-11
全国总工会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全总制定《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后,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作出的又一项重要部署. 《意见》有六部分15条,2200余字,主要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会工作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怎么建""入到哪""怎么人""怎么管""如何吸引"以及经费保障、组织领导等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6.
深化企业改革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举措。那么,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呢?社会各界已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对健全社会保险在推动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已经建立起市场体系,在两个根本转变中,要求企业走向市场,发挥市场在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这有一个前提,即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源要能够自由流动,并允许劳动者有选择地就业。而企业则要能够有选择地使用劳动力,特别是能够自主地裁减富余人员。但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和企业有选择用人,是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结构大调整,一个被人们忌讳已久的字眼——失业,悄然跃在习惯于"铁饭碗"、"大锅饭"的劳动者眼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道巨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一课题,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当前劳动就业情况分析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主要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工业化进程和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这三方面的合力使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就业压力巨大:一是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就业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我国转型期的就业问题分解为就业数量问题和就业质量问题,分析了两大问题之间的关系和演变。对于我国就业问题的研究来说,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是相互作用的,我国在谋求经济发展时,必须立足于全面提升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以形成劳动者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安居乐业”,说的是天下百姓居有定所,业有所就,则天下太平矣。这也是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标。然而,由于他们不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代表,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实现这一理想,因而,也只能是一种理想而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前不久,党中央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并要求全党同志以群众利益为重,切实抓好就业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心群众利益,以民为本的治国精神。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他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思考后指出:“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劳动者素质问题研讨会”与会者认为,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转移,而要加速这一过程,就必须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使广大农村劳动者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与当前的社会变革尚不适应,解决“三农”问题应着力提升农民素质,特别是现代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一是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使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二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