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生态环境,包括人口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人口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则和法则,综合分析人口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研究人口生态的基本特征、属性和规律的科学。其理论体系,包括人口结构理论、环境非优理论、环境容量和适度理论、协调发展理论、人口发展的惯性周期理论、人口金字塔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等。研究人口生态学,对于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读一:保障规划制定科学合理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解读二:城乡规划需接受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相似文献   

4.
公众共用物系指不特定多数人的可以非排他性使用的共用物,例如大气、水流、海洋、森林和荒地等环境和自然资源.公众共用物既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私有物,也不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财产.公众共用物是公众自由活动、相互交往以及与自然交往的地域、空间和舞台,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食粮,是激发和促进人的思想、理想、情操、美感和艺术的渊源,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为生态人社会人、人之所以得以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源泉和基本资源.目前我国公众共用物因受到来自各方面和各种形式的污染、破坏、损害、侵犯而面临着退化、萎缩的危机,急需加强法律保护.公众共用物使用权是指不特定多数人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资格、自由和力量.作为公众中一员的每一个人都有公众共用物使用权.对公众共用物的保护和法律调整,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或“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三只手;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综合采用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这三种调整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中央集权、自由竞争、公有制和私有化手段,而应该根据现实需要适度地进行集权、分权、自治和实行公有、私有、共用措施.我国的法律应该充分发挥公众、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逐步建立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综合调整机制、善治机制,避免“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和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所谓的“双重陷阱”,通过建立健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调整机制,保障公众共用物的健康和可持续存在,保持和维护私用财产、公务财产和共用物的合理比例、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提出建立健全如下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保护、改善和治理现有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防止不当减少现有公众共用物数量和规模,保障基本公众共用物供给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增加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管理体制以及规划、统计、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这些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将确保公众共用物与私人财产、政府财产的比例适当和协调发展,满足公众对公众共用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07,(7):12-13
解决住房难问题须强化政府责任,实行问责政府制度;同时打击开发商囤地、囤房惜售、哄抬房价、牟取暴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在建设和供给上,形成开发商进行商品房建设和供给、政府进行廉租房和廉价房建设和供给、单位和个人开展集资建设和供给,分别适应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工薪阶层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批成绩卓著、事迹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兰艳 《法制与经济》2013,(6):109-111
我国现有法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的主要问题是欠缺多样性(多元性、个性化)和科学性、学理性和规范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在今后的法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的变革与完善上,与时俱进,融贯中西,兼容并蓄,知行合一,从而达到和实现法理学教材和学理的体系多样性(多元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论公众共用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共用物系指不特定多数人的可以非排他性使用的共用物,例如大气、水流、海洋、森林和荒地等环境和自然资源。公众共用物既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私有物,也不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财产。公众共用物是公众自由活动、相互交往以及与自然交往的地域、空间和舞台,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食粮,是激发和促进人的思想、理想、情操、美感和艺术的渊源,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为生态人社会人、人之所以得以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源泉和基本资源。目前我国公众共用物因受到来自各方面和各种形式的污染、破坏、损害、侵犯而面临着退化、萎缩的危机,急需加强法律保护。公众共用物使用权是指不特定多数人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资格、自由和力量。作为公众中一员的每一个人都有公众共用物使用权。对公众共用物的保护和法律调整,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或"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三只手;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综合采用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这三种调整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中央集权、自由竞争、公有制和私有化手段,而应该根据现实需要适度地进行集权、分权、自治和实行公有、私有、共用措施。我国的法律应该充分发挥公众、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逐步建立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综合调整机制、善治机制,避免"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和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所谓的"双重陷阱",通过建立健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调整机制,保障公众共用物的健康和可持续存在,保持和维护私用财产、公务财产和共用物的合理比例、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提出建立健全如下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保护、改善和治理现有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防止不当减少现有公众共用物数量和规模,保障基本公众共用物供给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增加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管理体制以及规划、统计、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这些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将确保公众共用物与私人财产、政府财产的比例适当和协调发展,满足公众对公众共用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修正案(草案)》的争点、难点要进行哲理思维,以法律的哲学之思维,统一修法标准、正确理解和认识修法内容,化解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和体现刑事诉讼法律的最大价值。首先,各方权力的平衡需要对刑事诉讼职权的配置和诉讼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其次,实现价值平衡,必须坚持既要坚持打击和控制犯罪的力度,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最后,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把立法和教化人心相结合,把"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性、人伦、人格"等基本的诉讼理念与道德理念作为立法的指导原则,在诉讼制度和机制的改革方面,加强对人权尤其是特殊群体人权的诉讼保护,实现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把诉讼制度和机制作为社会创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诉讼更加人性化,讲人性,讲人伦,讲人格,促进人之善性的萌生和回归。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  相似文献   

12.
论法治反腐     
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在法治反腐中,程序反腐是最重要的,具有最大的优势,加强程序法制是反腐的上上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审核和公开制度、启动人大的质询监督制度以及加强和规范平面媒体和网络对腐败现象、腐败官员、腐败行为的监督是当前反腐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董明发 《行政与法》2022,(10):46-54
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必须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方面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只有将政治和业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过长期历练、锻炼、训练和综合培养,才能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根据宪法精神,为了保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正当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广泛传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规章制定的主体资格问题根据我国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等的规定,“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82年《宪法》第90条)。“各部、各委员会工作中的方针、政策、计划和重大行政措施,应向国务院请示报告,由国务院决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决定,主管部、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影行业的管理,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专题片等电影片的制片、进口、出口、发行和放映等活动。 第三条 从事电影片的制片、进口、出口、发行和放映等活动,应当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的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有着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相互融合的程度和速度因此比全球化更迅速、更全面和更彻底。但是,作为全球化相互融合的副产品,大陆、台湾地区等地之间犯罪跨境化的种种问题日趋严重,预防和惩治犯  相似文献   

18.
行政性收费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在管理社会、经济、技术事务和自然资源的过程中 ,依据法律、法规或经国务院及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收费。事业性收费 ,是指国家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为社会提供特定服务 ,依据法律、法规或经国务院及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收费。近几年来 ,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比较突出。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 ,规范乱收费行为 ,但至今问题仍然存在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此严重不满 ,影响了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创办、发展与成就:1996-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硕士教育创办迄今,历经初步创办、探索和积累经验以及规范化、制度化和深化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在调整法律教育结构和类型、充分发挥政法机关作用和完善法律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观念和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今后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优化布局结构、健全管理制度、突出办学特色、建立评估机制、提高培养质量、坚持政法实务部门参与培养、以司法考试为纽带密切衔接法律职业、借鉴其它专业学位教育和国外经验,以促进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