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道路模式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成为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但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要以社会环境作为依托,离开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人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幻想,只有认识本国所处的实际环境才能选择合适的现代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理论视野》2001,(6):24-25
所谓“人的现代化”,指农业社会传统人向工业社会的现代人转变的过程。有人把它概括为多种品质的综合,如身体生理素质、智力能力、知识水平、道德素质、人格品质、审美素质、创新品格等方面的现代特性。这些品质建基于人的主体性之上,主体性品格是人的现代化的最根本的标志。邓小平很重视人的现代化建设,他虽然没有直接讲“人的现代化”,但很显然,他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意识地促进了中国人的现代化。 一、邓小平非常重视人的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化包含着三个密切联系的逻辑层面:物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物的现代化是基础,制度现代化是保障,人的现代化则是关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2021,(3):28-34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拟定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基本实现现代化展开了一系列全新论述和前瞻布局,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新贡献,具体涵括对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安排、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科学内涵的新丰富、对基本实现现代化价值旨归的新阐扬、对基本实现现代化风险挑战的新研判、对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策举措的新阐述等方面。全面总结习近平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新贡献和原创性成果,对于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未来前进方向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苏 《理论探讨》2007,3(1):9-12
邓小平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特别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创新中体现了“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高度统一。邓小平在15年前的“南方谈话”中,运用“优选法”确定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运用“排除法”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运用“比较法”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运用“对照法”强调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运用“警示法”把握初级阶段的政策导向,运用“激励法”抓住初级阶段的发展机遇,运用“辩证法”解决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运用“实证法”建立市场经济的实践基础,运用“渐进法”完善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包毅 《求知》2007,(3):6-7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真正弄清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模式”不是雷默提出的,而是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模式”是由大陆模式、台湾模式和港澳模式组合而成的“一国三制”.“中国模式”主要是依据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设计的,在1992年初具形态,发展至今,2004年后举世瞩目,并在世界经济危机中显现了相对优势;“中国模式”仍须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谢安国 《学理论》2011,(3):77-78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邓小平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杨俊 《理论探索》2007,2(3):53-55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包括全面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化和创新了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笑怡 《学理论》2014,(1):71-72
人的现代化思想,是将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达到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和时代背景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也不断地充实发展。其共同特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切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伟 《理论导刊》2024,(3):48-55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走向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40至60年代,马克思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生成逻辑和历史进程的客观分析,探讨了西方殖民侵略对东方落后国家的“双重使命”,认为东方社会必然以资本主义方式走向现代化;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则着重分析了东方社会经历特殊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非资本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便是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设想的有效证成,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建构了“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为超越西方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本方向和原则;"南方谈话"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实践性、时代性、中国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形成的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国家发展道路。它致力于探索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正在拓展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它在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思想、领导核心、宗旨理念、奋斗目标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展现了不同于其它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点和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经验教训和继承发展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重申文化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新"二为"方向;正确处理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间的关系;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放型文化范式;提出并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邓小平的这些举措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唐明勇 《理论探讨》2003,3(2):108-110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 ,他们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实现途径及主要内容的探索有同有异。通过比较研究 ,不仅可以反映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化的发展历程 ,而且对今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是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邓小平对我党解放思想的理论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率先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重新恢复了我党“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揭示了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 ,指出了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指明了解放思想的原则、条件和途径 ,为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6)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含义、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的阐述,指出了该理论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脱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中的作用,揭示了该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矛盾论述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状况,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继承并创新、发展,对当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