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把握世界格局、研究世界形势离不开学术理论。为了能够全面和深刻把握整个世界及其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让我们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同时,为解决争端和分歧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从而使全人类在重大问题上逐步达成共识。和以往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世界格局变得更为纷繁复杂,世界形势也更加扑朔迷离,有学者甚至说人类正在走向一个"失序的世界"。怎样才能恰当看待和全面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现状作了回顾。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主导性的地位;通过引进、批判、吸收,西方国际关系关系理论对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具有促进和补充作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还较为注重从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中吸取资源,以寻求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本土思想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的辩论,反映了中国学者学科建设自主性意识的提高。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为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与世界关系的和平共处作出了一定的智力贡献。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为塑造新的、至少是改造既有的世界政治秩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国际关系的实践.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就此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见解和主张,远没有达成共识,但某些课题似乎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成为9.11语境下的研究热点.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出现了两个基本走向.第一,多数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和以学科研究为主的期刊,并没有对9.11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二,由于对权力和权力的道德方面的认识不同,美国与欧洲学者在世界观和国际关系研究理论方法上的分歧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研究一直被看作是社会科学中世俗且具实证性的研究领域,宗教及向来与国际权力体制没有关系的非国家行为体———各种类型的宗教组织在其中难有一席之地。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宗教复兴、宗教的政治化趋势及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尤其是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世俗媒体和学界对国际关系中宗教作用的传统看法,引发和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宗教转折"甚至"范式转移",使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和增长点。那么,如何评价全球宗教复兴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冲击,国际关系研究的"宗教转折"有何特点?我国宗教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涂怡超专访复旦大学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徐以骅教授。徐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美国宗教、中国基督教等,著有《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后冷战时期的宗教与美国政治和外交》等。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在国际体系中既有的霸权国同后起的新兴大国间,以争夺权力为特征的霸权战争不可避免。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Edward H.Carr)甚至将“和平转换问题”认定为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难题。然而,我们对这样的理论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因为它们对冲突的预测往往过于武断。在近现代史上,英美之间权力的和平转换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例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逐渐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出  相似文献   

6.
历经沧桑的20世纪已然过去,寄满希望的21世纪终于来临.回顾以往,展望未来,人类社会经过两次世界大热战和一次大冷战的磨难和洗礼后,正在步入愈来愈强劲的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虽然20世纪未曾发生过科索沃战争、东亚金融危机等激烈动荡,但这只是新旧格局转换时期的若干奏鸣曲.虽然诸多矛盾仍在充分暴露,各种力量加快分化组合,世界难以安宁,世界秩序中的南北矛盾、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战略格局中的多极与单极、安全环境中的稳定与动荡、政党政治中的求新与保守等国际关系领域有明显的两面性,但从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和定向转化中,已显现积极因素趋于上风的明显变化.在国际关系各领域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世界总体形势呈现愈益强劲的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浅谈21世纪中德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它在1914年才刚刚开始,而到1989年就已结束了。这是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负责人雷迪斯(Reddies)先生1999年3月16日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时说的一句话。他是从国际关系角度来论世纪之短长的,1914年以前国际关系还是沿袭19世纪的格局,而1989/90年以后,世界已经进入历史发展新纪元。此种看法有无道理,这里不作讨论,有一点可以肯定:德国是20世纪对世界发展起过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学界的一种新气象。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特别是世界史学者有意识地跨越学科界限,参与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来,为当今世界问题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为崛起中的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那么,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的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状况何如?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其未来发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刘德斌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史、英国学派理论和公共外交等,著有《美国世界战略》和《撒切尔夫人传》,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二版),主译《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等。  相似文献   

9.
一、会议概况 1994年12月5日—7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友谊宾馆联合主办了一次题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的近70位专家、教授就“变化中的世界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教学与中国”和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和两极时代的终结,国际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指国际关系或世界政治正处于重塑阶段,并由此向当代大部分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及其观点提出挑战。70年代末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中肯尼思·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strctural realism),即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异军突起,开国际关系理论中结构主义风气之先,奠定了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的逻辑基础和理论地位。与此同时,以  相似文献   

11.
焱焱 《当代世界》2011,(5):54-56
纵观历史,20世纪头二十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转折,而本世纪的头十年,世界已经见证了一系列惊人变化的产生。按照马丁·沃尔夫的说法,本世纪头十年历史性的转折已经出现,而未来十年还将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11日针对美国国防部和纽约世贸大楼两大军事、经济中心的恐怖袭击是迄今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次恐怖主义事件,沉重打击了美国,也震撼了整个世界.它不仅是2001年的世界大事,也是世纪大事.它预示着新世纪仍将是一个很不安宁、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纪.这次事件及随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对整个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的晨曦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的大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成果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现代国家和国际关系许多崭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全球问题的日益严峻,全球治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最突出、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尽管时间如此短暂,但当前对全球治理的评价、反思、期盼、定位却众说纷纭,这恰恰表明全球治理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力。在审视和反思变革中的全球治理时,以下两点值得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连玉如 《国际政治研究》2003,(4):133-135,95
从国际关系的发展角度来看,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它于1914年才刚刚开始,而到1989/90年就已结束了。21世纪已经过去十多年,其世界新秩序的塑造问题也早在1989年提出过。但在新秩序目标的设定上、原有各大力量相互关系的调整上、现存国际机构与程序的改革和演进上还存在很多未知数,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仍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尽管新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亮点 ,但是局部的高涨并没有成为运动发展的主导方面 ,2 1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在低潮之中。由于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打击前所未有的沉重 ,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发达国家共产党正处在战略策略调整和自我变革的过程之中 ,因此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是 ,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却具有新的特点 ,孕育着积极的变革因素 ,这正是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一部反映我系教师对冷战结束后重大国际问题进行新探索的论著《国际政治新论》,7月初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由梁守德教授任主编,方连庆教授等任副主编。全书选录学术论文30篇,共30万字。它包括五部分:1.世界形势与国际战略的新观察;2.亚非格局的新探索;3.欧美研究的新角度;4.中国对外关系的新认识;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思考。面向21世纪,并以开拓创新精神对当前国际政治诸领域的重大变化和新问题进行科学的理论分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学界对手世界形势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以美国为主导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至少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影响国际关系以及我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所以,争取同美国有较好的关系是中国必然作出的选择。同时,美国方面也逐渐认识到“中国的未来将对亚太地区和全世界的安全与繁荣产生深刻影响”,并且如美国前总  相似文献   

19.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中国学派”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中国崛起已经并将继续对21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为“中国学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资源。中国学界对“中国学派”国际关系学理论的探索,表明了中国学人的自信心和“成为知识的生产者”的志向。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高放文集之三、之四、之五,即<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和<纵览世界风云>.后一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高放同志关于国际问题的一部文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从世界政治进而扩大视野,涉及世界科技、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等领域,发表了一系列新观点.作为本书责任编辑,我深感本书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文笔流畅,非常有可读性,处处能见到作者的独到见解和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