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回顾1992年英镑危机的过程,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认识为何索罗斯能够成功做空英镑。此事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应该保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谨慎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06,(2):42-42
1992年9月,由于人人争购英镑,世界各地货币市场出现混乱。狂潮达到高峰时,金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的同事对他说,他们敢打赌英镑价格下跌的时间到了,但是第一个赌注不要下得太大。索罗斯不同意:“如果我们连自己也没信心,根本就不应该下注。”随即他命令在交易中采取强势。索罗斯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又迅速全力出击,结果赚了16亿美元。只有自己不动摇,才能帮助动摇者。领导只有自己首先意志坚定才能保证大方向的准确,只有自己首先意志坚定才能调动群体的热情。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既不能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眼睛,拍拍脑袋就做出决策,也不…  相似文献   

3.
索罗斯之类投机者倘若对人民币和港币发起投机性货币攻击,注定不能成功,对这一点不需要太多怀疑。其它新兴市场与中国深化国际货币合作,消除索罗斯之类投机者借以发动攻击的缺口,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24)
<正>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即SDR,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这也标志着人民币成为第一个被纳入SDR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我国居民可直接用人民币在境外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越发表现出较明显的不稳定征兆,这突出地表现在1982年爆发的拉美国家债务危机和同期在美国爆发的以储贷协会和大量银行倒闭为特征的金融中介危机上。进入90年代,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一体化、证券化、衍生化的浪潮中,这种不稳定的趋势逐年加剧,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中的“英镑里拉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以来  相似文献   

6.
建立国际金融市场新秩序 目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俄罗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引起全球金融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对泰国等亚洲国家袭击的成功。索罗斯之所以能够得手,除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自身的经济问题外,还应归咎于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交易法规不完善。在当今世界金融形势动荡不定,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各国竞争激烈化相互交织背景下,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完善各项市场交易法规,建立健全国际金融市场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份以来,一场凶猛的金融危机如瘟疫般传遍亚洲,并迅速波及全球,这使得国际金融界的超级大炒家——乔治·索罗斯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人物。他在兴风作浪、大发横财的同时,也以“杀手”之名遭到了一片痛骂。 事实上,索罗斯是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集上帝与恶魔于一身的人物,这正如中国和西方神话中都有的“两面神”:从正面看他慈眉善目,从背面看却是凶神恶煞。倘  相似文献   

8.
汇率是连接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一条重要纽带,汇率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影响汇率变动。首先,主要货币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如在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而国际货币体系以英镑为核心,当时英镑对美元的汇率是1英镑合4.8665美元,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了新的政治、经济及军事霸主,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以固定汇率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今由于欧元的正式流通和欧元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欧元正在挑战美元在…  相似文献   

9.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武汉市利用外资的影响继1997年7月泰国铢在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下大幅度贬值之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香港等东南亚及日韩诸国(地区)爆发了以货币贬值、股市下跌、银行破产为标志的金融危机。危机不断加深,波及整个亚洲及全球,成为1997年全球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此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香港、东南亚及日韩诸国(地区)经济,亦使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以来,亚洲局部地区发生金融危机,始于有“亚洲五小虎”之称的泰国,继而在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扩散开来。去年底,国际投机者索罗斯大量抛空泰铢,使泰铢对美元的比价跌到10年来的最低水平。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实施达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改为浮动汇率制。这一决定使得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当日跌17%,泰铢的贬值使风雨飘摇的泰国金融陷入一片混乱,并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货币兑美元比价也纷纷落到近年来最低点。  相似文献   

11.
<正> 今年,为了克服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中央决定采取“三紧一控”政策是必要的,如何在这种宏观环境下,搞活经济,我认为,把握以下几点是重要的。一、今年紧缩通货是在前几年货币超发基础上的紧缩。加上过去沉淀下来的货币,今年货币供给量是可以支撑经济适度增长的,不能认为紧缩通货必然导致“滑坡”,只有力促经济增长来吸收沉淀的货币,才能使市场货币供应量由过多转化为正常,从而趋使社会总供求大致平衡,物价基本稳定。如果做不到这点,生产“滑坡”,供给减少,市场沉淀的货币不能被吸收,那  相似文献   

12.
英镑的国际化进程发端于近代早期,并在19世纪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通过英镑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节点——重商主义的内在转向、实体经济的牢固支撑、国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国际金本位制的胜出以及英国的强大海权的考察,可以简要勾勒出英镑如何从一种流通受限的国内货币,向着拥有高度信誉与稳定性的国际货币成长的历史线索。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英镑",至少在19世纪中叶以前,并未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明确目标,英镑国际地位的确立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自然发展的结果。然而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往往能获得额外的国际经济利益与特殊的国际政治权力,一旦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种好处,就会自然地将维持英镑的国际化地位作为自己始终坚守的目标。英镑国际化历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政府难以体会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危害。中国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如果说2009年之前提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为时过早,2009年之后,若再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中国经济发展将坐失良机。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与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这一举措被视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冯荷英  杨立生 《求索》2013,(3):269-269,260
《不确定的世界:全球经济旋涡和中国经济的未来》是经济学家谢国忠在2013年1月出版的重要经济学著作。谢国忠作为知名的经济学家,他阐述以及预测了全球金融危机;预测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预测了2007年A股市场泡沫的起始;预测了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在危机前数年他发表很多文章阐述美国和其他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泡沫后果及危机的必然性;并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在2012年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5.
人物     
《小康》2015,(2):14
传奇人物索罗斯宣布退休84岁的国际金融巨鳄乔治·索罗斯在达沃斯一场私人晚宴上对在场嘉宾宣布,他将正式退休。此后他的家庭基金将交由现任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Scott Bessent打理。有人对索罗斯选择的退休时机加以推敲。欧央行大笔资金注入市场欲激活欧洲经济,希腊大选让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于对冲基金而言,这是一个商机无限的时代。索罗斯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大连市行政学院赴韩国延世大学学术交流团访问韩国,有幸同韩国学术界、企业界、政界一些人士接触,了解韩国金融危机的一些情况,目睹韩国的形势,颇有感慨。 一、韩国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 韩国金融危机发生于去年11月初,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表现为韩元猛烈贬值,股市大跌。美元与韩元比,1997年6月30日为1:885.80;1998年1月15日为1:1594.74。由于货币贬值,导致金融机构资不抵债,发生支付危机,使一些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危机,导致一些企业纷纷破产,造成  相似文献   

17.
索罗斯是金融界的怪才鬼才,他在国际金融界掀起的索罗斯旋风几乎席卷世界各地,所引起的金融危机令各国金融界闻之色变。从古老的英格兰银行,南美洲的墨西哥,到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甚至连经济巨兽日本,都未能幸免在索罗斯旋风中败北。索罗斯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使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用的资金数量是一般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他的投资秘诀对一般投资者还是有借鉴启迪作用的。下面就是索  相似文献   

18.
正刚刚过去的20年里,亚洲金融危机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相继爆发,深刻影响了亚洲与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对这两次危机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梳理分析出它们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发展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对两场危机的简要回顾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源于泰国。从当年5月份开始,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在外汇市场上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到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震撼了世界经济,给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造成重创,使本来即将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行列的一些国家经济几乎倒退10年。此次危机发端于金融危机,如今已转化为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意味着各国在实现内外均衡的基本问题上要遵循不同的准则,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则体现了为适应不同的历史条件,而对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基本准则所进行的变革.金融危机的出现,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平衡,这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外在推动力;但是从利益博弈与国际资本流动运行现状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最优选择还是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