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改革蓝图。松北区作为省委"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战略构想的战略重点,使命光荣;作为市委"北跃"战略重要承载地,责任重大;作为建设发展中的新城区,任务繁重。我们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谋划发展思路,把凝聚改革共识、汇集行动力量、加快跨越发展作为  相似文献   

2.
作为母体的文化,作为环境的文化与作为信息的文化展现出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施加影响的三种不同样态。作为母体的文化历史地孕育、成就了思想政治教育,并现实地内蕴、生成着它的存在;作为环境的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具有相对性和互塑共生性;作为信息的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作为信息的文化的运行过程。从多重视域考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我们深入探讨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明辉  蔡春明  张燕 《学理论》2013,(29):30-31
基于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军事行动的需要,美军提出了"文化中心战"概念,在"文化中心战"作战能力建设上,美军把改变认知作为能力建设的前提,把提高文化感知力作为能力建设的中心,把改革军事情报系统作为能力建设的支撑,把培养造就专门人才作为能力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管理经济学>作为公共选修课,它的授课对象与教学目标都不同于其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授课对象与教学目标,这决定了<管理经济学>作为专业必修课时,其课程教学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作为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教学法.探讨了作为公共选修课的<管理经济学>教学法中宏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及微观上教学方法的设置与安排.  相似文献   

5.
借助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名词"到"动词"转换的分析,约翰·霍洛威区分了"时钟时间"与"行动时间",前者作为一种同一性的力量,它的持续性封闭了每一个时刻。现在"行动时间"正好颠倒过来,它开启每一个时刻作为可能性的时刻。行动时间作为一种守护人自身尊严的时间,要求人们必须从抽象劳动时间作为法则的资本世界中撤离出来。但是,这种激进政治方案显然遮蔽了资本主义客观基础的分析,进而错误地颠倒了两种时间的历史发生的秩序,也遗忘了"经济关系的无声的强制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夏振宁  张立成 《学理论》2013,(15):135-136
从矛盾层面入手着重研究了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的问题。认为应当把认识矛盾作为领导工作的永恒主题来对待,把驾驭矛盾作为提高领导能力的关键来看待,把解决矛盾作为领导工作的终极目标来看待,以此来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群体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城市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功能、目的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实践生成上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互动融合,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以依托城市精神建设文化载体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个体价值观的内化生成作为基础工程,将精神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作为有力保障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精神融通建构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策网络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晶晶  李德国 《理论探讨》2005,1(4):122-125
政策网络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公共政策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发展路径上看,它可以划分为作为分析工具的利益协调模式和作为实践创新的治理模式两种类型。作为新治理模式的政策网络与现代社会的分化和交互结构是相互契合的,它为政府结构从科层治理向网络治理形式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为政府选择、组合和优化适当政策工具提供了现实平台;为政府通过"政策学习"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价值支持。尽管作为治理工具的政策网络仍存在种种缺陷,但是作为一种新成长的治理框架,它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为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任师凯 《学理论》2015,(1):41-42
密尔,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自由主义法学家,《代议制政府》作为其最为出名的著作之一,全面地讲述了它的代议制思想,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议制只是作为比较合理的国家政治制度,并不是完美的,其自身有着难以避免的缺陷。代议思想作为西方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不仅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习惯法不同于习惯,也不同于民间法,只是民间法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不同,习惯法的地位也不同。作为法源的习惯法取得了国家法的地位,但这里的习惯法不是指作为规范的习惯法,而是作为待证事实存在。作为辅助地位的习惯法是国家法的补充,与国家法并行不悖,但一般存在于法的放任性调整领域。还有些与国家法相冲突的习惯法战胜了国家法的强制、禁止,依然活生生地存在着,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势的表现,这种强势与习惯法的优先适用不同,对习惯法的特征及其习惯法与国家法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