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往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即网络交往.网络交往已经迅速成为高校大学生实现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高校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使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为媒介,通过平等对话、相互理解而达成共识的精神交往。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种交往方式的缺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蕴是交往式教育,交往式教育的特质是精神交流。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作为主体在平等的互动交往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中进行思想、情感和德性的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3.
人际交往,即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满足需要、达到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它可以通过人与人的相互知觉沟通感情,以便相互促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交往本身又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交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活动、日常接触中的必然伴侣”(马克思语),它是现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的一种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哲学界对交往的关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野。从交往的观点看,既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认定为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并没有将人对客体物的对象性实践活动和人与人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做明确的区分。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交往实践活动。交往之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并非仅仅是达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笑良 《学理论》2014,(6):280-281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要求。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强调交往需要主体间平等交流,实现理解。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带来很多启示。以其理论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交往态度,实现双方地位的平等,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形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和思想问题,不断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对于现阶段来说,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交往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社会交往程度密切相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也必须建立在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交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社会性根据,是确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基础和促使范式转型的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点。当前社会交往方式的主要变迁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引起的人们日常交往方式的个性化、独立化、自由化的变迁;由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网络的深度依赖而引起的人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交往向虚拟交往的变迁。源于人的社会性质和人之生存必须外化自然之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发生基础和实践范式也必定发生变化。应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对象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树立育人的合力观念和生态圈思维、构筑网络育导体系、探寻生活化德育道路。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建设是引导人们行为、保持社会稳定的两个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去启发人们取向正确行为的自觉性,而法制建设则是通过法律手段去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从它们的关系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法制建设,法制建设也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两者比较起来,应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是人们从思想到行为的思维发展规律决定的。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静 《学理论》2014,(5):284-285
自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便捷。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在分析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针对自媒体的特点,从理念、载体、内容、监管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效与受主客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主导的单一灌输式教育有直接关系。交往理性所蕴涵的交往主体间立足于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平等对话、真诚沟通等思想,对于我们摆脱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弱效的困境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慧敏 《学理论》2013,(16):201-202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外界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重视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展校园新媒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新媒体的导向、监控和管理,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周雅舒 《学理论》2013,(20):366-367
哈贝马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交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在交往过程中要实现交往的合理化,交往主体必须在有效的语言表达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从分析价值观教育与交往的内在联系出发,思考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三维关系,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是造就合格社会成员和可靠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既是现实的、复杂的,也是有目的的、普遍的。  相似文献   

14.
褚凤英 《理论探讨》2008,3(1):122-124
从交往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二者在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活动客体为联结纽带,结成"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由此,交往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体际关系生成的内在根源,交往范畴是我们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理论探讨》2007,3(1):170-172
借鉴社会沟通理论中的沟通模式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素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运行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整体系统三个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以期直观地再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中比较抽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运用话语进行理论宣传、心灵沟通、引领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有序运作和取得实效,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合理运用密不可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社会现代性和社会结构转型中面临多重现实困境:文化大交融下的多样化内容解构了其主导力,大数据时代下的多维化选择降低了其吸引力;传统思维观下的单向化传输阻滞了其亲和力;生活化语境下的情境化错位减弱了其辐射力。现代性境遇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是从一元化到多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整合,从政治工具性到生活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超越,从单向威权式到交往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转换,从集体规训型到个体发展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共生。  相似文献   

17.
王娜 《学理论》2010,(24):111-112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个人的精神生活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促使与人相关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发和活跃起来,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应地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发挥着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人性这一人学的视野中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萌 《学理论》2015,(2):257-258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与情感交流的活动,情感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其实施路径是:进行情感教育,要注重培养积极情感;进行情感教育,要精心选择教育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要注重选择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武 《理论导刊》2008,42(4):68-70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是人的自然本性、人的本质和人的类特性的统一,人性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是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它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原则的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从文化建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更容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规律、过程、方法等的内在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阶级或集团用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人们进行文化建构的过程和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质具有内在的生成理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其文化本质生成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世界与人的心理机制的契合使得其文化本质的生成得以可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质生成的过程表现为人与文化双重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质通过内容表现和形式表现而得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濡化、涵化与自育的结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