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加成 《团结》2004,(5):43-46
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是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1960-19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正如中共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各个政党的意识形态在没有消除相互对立的同时,开始由基本上是完全互相排斥向互相借鉴、吸收的方向发展。”如何认识当前西欧政党“中间化”的趋势,“中间化”的动力和原因是什么,它对当前西方政党政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正确认识和把握西欧政党这一现代化的发展动向,对我们深入全面的解剖当今世界政党政治,了解西方政治发展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中间化”的发展趋势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最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二战之后国外一些政党意识形态出现了兼容化倾向,政党之间不再刻意宣扬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其原因,一是应对政党意识形态危机;二是新型媒体对政党运作机制的冲击;三是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要求;四是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国外政党意识形态兼容化的发展倾向,充分认识其发展变化的根源和本质,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努力加强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萌萌  朱小亮 《学理论》2013,(19):23-24
二战之后西方一些政党为获得选举胜利,纷纷向兼容性政党转型,意大利自由人民党、英国保守党等均属此类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兼容性是我党在长期执政中形成的执政品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经验积累与创新。试从意识形态、利益整合、党员及组织结构、党际关系等方面比较兼容性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兼容性间的差异,从中发现我党执政制度的社会契合性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试论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动因及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和政党政治进化的趋势,执政党都被迫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中间化"是一条比较好的应对措施,它是政党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发展自己的一种调节行为。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在当前有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间阶级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尽管称谓不一,有“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白领阶级”、“新中等阶层”、“新阶级”等等,但所指内容大致相同,即认为在西方国家,“中间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相并列的三大基本阶级之一,并认为战后“中间阶级”急剧膨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介日益现代化,国外政党社会整合方式呈现利益关系融合、意识形态中间化、组织网络不断优化的新趋势。它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强大的社会整合能力,应该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建立利益整合的长效机制,增强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包容性和影响力,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其实践主要有利用法律手段加强和保障其意识形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维护和推广其意识形态、通过宗教的教化力量塑造其意识形态、通过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和引导其意识形态、借助各种载体传播和推广其意识形态等,其特点表现为意识形态建设趋向中间化、意识形态建设呈现包容性、意识形态宣传具有垄断性。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新形势下加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政党及其政党制度已成为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列宁全集》第12卷第127页)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下,采用多党制,这就明显地掩盖了它的阶级本质。特别是标榜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党执政的一些国家,在经济上施行“福利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近两年来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执政的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当代西方城市中间阶级中的非剥削性中间阶级日益无产阶级化、贫困化,剥削性中间阶级则日益依附于大资本。社会日益两极分化、矛盾迭出,证实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的断言。  相似文献   

10.
以新媒体为特征的信息传播的发展,导致人们的政治组织行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人们借助网络平台,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结成各种网络共同体,反对集权性的、等级性的科层体制,追求个人自治、分权、开放与流动的政治生活方式.这类新型政治参与主体的出现,使得西方政党在处理阶级关系、左翼与右翼政治观以及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性症候与不适;为了生存与发展,西方政党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现代性纠错,提出“中性化”的新政治观,倡导基层民主政治,积极推行民主政治制度的生态延伸,反对等级、线形的结构性权力,积极利用媒体提升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11.
政党、政党制度以及评判政党制度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从外国传来的。十七世纪开始,英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中国历史上也有“党”,如乡党、朋党、“元祐党”、“东林党”等,但它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是指同乡、同道和同伙的结合,甚至是一个没有严格组织的学派。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主张、维护他们的利益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作为一定阶级、阶层的代表,要实现它的政治目标,要为维护它的利益而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在很多场合是阶级斗争,但不完全是阶级斗争,还有其他方面的斗争。政党是由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当中的中  相似文献   

12.
在后危机时代中,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流政党纷纷陷入生存困境:政党的社会治理方法缺乏有效性,治理能力下降;政党之间缺少稳定的政治联盟;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受到冲击;政党输出的政策与纲领饱受民众质疑。为化解危机摆脱困境,这些政党一方面采取“中间化”战略,寻求新的社会支持力量;一方面积极探索联合执政模式,加强多元治理,以适应社会变迁;同时还积极开展自我纠错与价值“增值”取向,着力推动社会建设,以创建更加平等、公正与充满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民主主义到"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茜 《党政论坛》2004,(12):32-34
吴茜的“从社会民主主义到‘第三条道路’”一文指出,随着20世纪资本主义由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再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转变,社会民主主义经历了三次重大历史转型。总的趋势是,社会民主主义在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不断向右倾斜,走阶级调和、阶级妥协路线,不断后退。当代西欧各国的社会民主党已从深受科学社会主义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政党转变为被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所俘虏的资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4.
一、党的阶级基础决定党的性质1、政党的阶级性。党的性质离不开党的阶级基础 ,而任何政党都具阶级性 ,直到将来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 ,政党和国家消亡。到那时 ,现实生活中才无“超阶级的党”。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 ,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的本质特征就是其阶级性 ,它总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者。这一点上 ,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均不例外。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和忠实代表 ,其产生和活动方式虽有不同 ,但都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利益。现实生活中 ,资产阶级政党为了欺骗人民 …  相似文献   

15.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当今世界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新小资产阶级”“新中间阶级”、“专业——管理阶级”等一系列“中产阶级”理论。它们把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体力劳动的职员、工人都划归中产阶级,称作“白领工人”。由于战后这一阶层的迅速扩大,他们便得出结论:整个社会“中产阶级化”,无产阶级将逐渐消失,其社会作用日下。显然,这个结论与  相似文献   

16.
一、政党的分类 政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每种分类方法又可划分出不同的政党类型。 (一)按阶级基础分类: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所以探明政党的阶级根源和阶级基础是划分政党类型的首要标准。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两大类,此外也还有地主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一个阶级往往不只组成一个政党,尤其是资产阶级因属于不同阶层、产业(如工业、农业、金融业、商业)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新社会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这一运动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政党政治,萌生了去阶级化的“中性政治”。这种“新政治”迫使以阶级政治为基础的西方主流政党因应形势,采取中性化的改革措施,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西方政党的新变化对我们加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研究,探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建设的新思路,强化执政方式的民主性、参与性和人民性,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利益结构的特征和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族国家的重构和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权威和资源整合以及社会动员能力为新中国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利益结构提供了前提条件。新的利益结构特征和模式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在利益格局中呈现全新的方位和“颠覆性”的变化;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关系的同质化和关联性;社会结构简单化、封闭化和“身份”特征的凸显化。这些特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计划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任何政党都是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代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和如何建设这个政党,始终是一个政党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每一个政党在其总纲领下,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政党建设也有着不同的内涵。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就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  相似文献   

20.
钟和 《党政论坛》2002,(4):16-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崭新课题。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政党政治发展的规律和过程。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列宁在讲到政党的本质时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