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3期刊登李敦送、江羽翔的文章《解放战争时期存在第三条战线吗?》(以下简称《李文》),与《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笔者的《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以下简称《战线》)商榷。《李文》认为解放战争时期不存在第三条战线,笔者对此特作如下回答。一、笔者感到《李文》在否定第三条战线的理论基础时,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全面。第一,《李文》认为“高树勋运动”“是一种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宣传运动和政  相似文献   

2.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了张春英同志的文章《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以下简称《战线》),文中肯定了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对解放战争的积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张春英同志把它称之为第三条战线,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广大学生为主的人民群众争取和半民主的斗争相提并论,我们认为这种提法欠妥。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颇有争议,尤其是张春英教授提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起义运动"是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极大地挑战了传统认为解放战争只有两条战线的观点,对这段历史进行了颇有新意的探索.笔者在此谨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张春英,1948年生,河北涞水人。198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政治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该校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第九课题组(国共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员。代表作有《国共两党关系通史》(第四卷主编、主笔)、《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再谈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综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中共关于海峡两岸谈判思路及政策发展演变的轨迹》等。  相似文献   

5.
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中国现代史论者均认为解放战争时期存在两条战线。第一条战线是“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第二条战线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笔者认为,解放战争时期除这两条战线外,还存在一条战线,就是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他们宣布脱离国民党蒋介石,宣布脱离其反动军队,站到人民一边,站到人民解放战争一边,从而成为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股特殊的革命力量。这既包括国民党军事将领率部举行的战场起义,也包括国民党地方军政首脑率部起义后和平解放了一批省、市、地区。这些起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和对战局与时局所起的特殊作用,是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研究这第三条战线,对揭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与手段进行政治动员,不仅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调动起百姓的热情支持,也策动了数百万国民党军队起义(包括和平改编),从而有效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有学者甚至把舆论宣传战线称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由此可见,中共能够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不只是因为在军事方面采取了适宜的战略战术,还因为其在舆论宣传战线有着高明的策略,从而牢牢掌握了宣传战线的主动权.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于1947年提出“第二条战线”这一著名论点的50周年之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郭晓平撰写的《第二条战线史论》一书。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第二条战线历史的学术专著。这部著作有以下特点:一、主线突出,结构有序。对第二条战线的内涵,学术界长期存有争议。作者认为,第二条战线不是泛指党的白区工作,也不是笼统地指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运动,而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和主体的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斗争”。本书的内容结构,就是根据这样的理解安排的。作者依据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8.
以史鉴今充分发挥文化的战斗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读后吕祖荫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文化局合编了《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一书。该书分综述、历史文献、历史资料、回忆文章四个部分,以丰富翔实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袁素莲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高涨,形成了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和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战线相配合,加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崩溃,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笔者认为,第二条战线的形...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问题的论断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观点。准确理解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问题的论断,是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毛泽东对解放战争“两条战线”的论断,尽管前后表述有些不同,但概括起来说,这“两条战线”就是“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其中,解放区人民运动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蒋管区人民运动的标志是学生运动。这“两条战线”包括丰富的具体内容,大致可以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来分析。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的论断,对指导全党认清解放战争期间的复杂形势,引导和推动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1948年的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虽然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也红遍全国,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8,(1)
今年1月,是朱德、陈毅与湘南党组织共同发动的湘南起义60周年。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的又一次重要起义。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部分起义军果断地作出了“直奔湘南”的决策。1928年1月初,朱德、陈毅率部进抵湘粤边界的  相似文献   

13.
正朱德1927年底至1928年春在郴州策划、发动、领导的湘南起义,系土地革命中规模最大的起义,其揭幕战为"智取宜章"。以往权威的中共党史著作和朱德传记,在记述"智取宜章"时说朱德出席了宜章县长专门欢迎他的酒宴,并摔杯为号抓官绅,还发表了一番讲话。这个情节,出自中共郴州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组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湘南起义史稿》一书。此书系走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03年第八期李维民同志的《南昌起义史实与评价断想》一文,对南昌起义及其重要领导人物作了客观公正评价,笔者受益匪浅。只是文中关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情况,三处有误:一是说陈友仁参加了南昌起义;二是说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于右任、经亨颐没有赶到南昌,但通过发表声明等方式,表示了对南昌起义的支持;三是说彭泽民在南下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笔者本着对历史人物“不增美、不溢恶”的精神,对此进行了考证。当时,我党举行南昌起义是被动的仓促的,时间是紧迫的。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13日,改组后的中…  相似文献   

15.
1928年4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陈毅等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在酃县沔渡胜利会合,毛泽东、朱德第一次握手。从此,井冈山斗争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革命也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在党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16.
正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红军时期,他是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其辉煌人生的背后,是一条艰难曲折、上下求索的道路。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是四川省仪陇县一户佃农的儿子。青年时代他就怀有从戎救国的志向,参加过昆明起义、讨袁护国之战和护法战争,战功显赫,威震川滇,从而成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使他非常失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4月15日,国民党空军伞兵第三团全体官兵2500余人,在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直接策动和组织下,于南撤台湾途中成功举行海上起义,胜利开赴连云港。国民党伞兵三团起义创造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空军一次起义人数最多、建制最完整的记录,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成建制的起义,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军的士气和军心,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毛泽东主席  相似文献   

18.
正1949年4月15日,国民党空军伞兵第三团全体官兵2500余人,在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直接策动和组织下,于南撤台湾途中成功举行海上起义,胜利开赴连云港。国民党伞兵三团起义,创造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空军一次起义人数最多、建制最完整的记录,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成建制起义,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军的士气和军心,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复电慰勉起义官兵。1950年9月,伞兵三团部分起义官兵经过整训后,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横》杂志1988年第8期刊载了马善平、周德鹿二同志的撰文《贺龙在南昌起义中的卓越贡献》(以下简称《起义》)。笔者认真拜读后,对《起义》文中引证的某些史实和做为论据的某些事实,感到有些疑惑不解,现将几点疑议,整理成文,与《起义》文作者切磋。一、把贺龙在我党酝酿“依张回粵”和决策“南昌暴动”过程之前的言语行动,作为“贺龙是南昌起义计划的坚决支持者”和“贺龙为南昌起义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两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20,(3)
正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毅然改变原定部署,率领余部进驻井冈山。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定和颁布了《临时政纲》《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等一系列法令法规文件,在中国革命法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