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及其对环境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人模式是对法律上的人进行的素描,是对法律上的人进行模式化和类型化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法律人的形象。在当前生态危机甚嚣尘上和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背景下,生态人模式作为法律人模式演化发展方向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根据法律人模式的内涵及其在环境法学演化的必要性,提出了生态人模式理论,并分析和论证了生态人理论对于环境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FOB条件下托运人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OB条件下,依我国《海商法》第42条第3款的规定,托运人分为两种,即"托运人(1)"和"托运人(2)"。而这两种托运人在一定情况下同时存在,因此,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国际贸易和货物运输纠纷中,托运人尤其是托运人(2)认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本文结合我国《海商法》的定义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托运人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和日本人接触打交道。尽管都是黄种人,可是在日本呆久一点时间,就能一眼分辨出迎面走来的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我认为日本人特有的神情是谨慎的,目不斜视的,谦恭有礼,但却对周围的人刻意保持距离。不似中国人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样子。再和日本人接触多了,也能慢慢感受到这种谨慎背后的民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审判实践出发,在吸收和借鉴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和大陆法系技术顾问等制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创设了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文从专家辅助人制度及专家辅助人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司法鉴定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及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意义,并对目前专家辅助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专家辅助人司法鉴定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5.
人的素质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亦即人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条件。人的素质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任务,只有努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为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提高人的素质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辩证关系以及提高人的素质的途径入手,阐述了提高人的素质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与后工业化时代,社会呈现出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也以风险社会的形式呈现给了我们。在这一条件下,如何开展行动以及如何通过行动而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是需要首先确立起基本的行动方针的。近代以来的社会建构是在同一性、普遍性的原则下进行的,也在形而上学的思考中确立了社会建构的起点——抽象的、原子化的个人。其实,社会并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而是包含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之中的。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就是包含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之中的社会特性,对人所提出的是人的共生共在的要求。基于人的共生共在的社会建构将会在理论上实现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超越,也将在社会实践中彻底终结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区分,并把每一个人都集结到行动过程中来,出于人的共生共在的目的开展行动和实现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个人向前发展的关键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融合。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石,而社会前进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环境和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起新型的社会关系,人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在一种全新的和谐关系下才能进行。  相似文献   

8.
陈乾初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在天理与人欲关系上他继承和发展了其师刘宗周的思想,他肯定了合理的人欲,比起程朱的人欲观,有很大的解放意义。不仅如此,他将人欲和天理统一起来,是对程朱理欲观的合理发展和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9.
张铁薇 《法学家》2012,(1):121-132,178,179
侵权法具有积极的伦理功能,致力于完善人性使人具有更多的美德。对侵权法危机进行伦理诊断,意在为侵权法搭建一条人性回归之途。我国侵权法在思考人的伦理问题时只注重人的平等性和抽象化而忽视了人的多层次与多维度,在类型化的过程中隐去了人的不同身份和角色差异,从而忽略人基于身份和角色而产生的伦理责任。损害赔偿的物化趋势亦在人的生存性与尊严性之间制造了一种紧张与撕扯关系,过错的客观化则使得支撑行为背后的主观动机和目的不再具有侵权法上的意义,进而导致侵权法疏于关注人的内心感受,忘却了对责任心与正义感的救济。侵权法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划定人们之间自由的边界,实现其制度建构与解释适用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人"首先是指个体的人,其次才是指社会性的人;以人为本的"人"主要并不是指自然和生理意义上的人,而是指具有人作为"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人。人类对于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认识是历史的、发展的。目前,我国在对人的认识上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诸多任务需要完成。  相似文献   

11.
为"神灵"而辩,其因是人有意识需求,人有超越性的追求,人需要人之为人的依托。人之为人就在于人的"神性"和"灵性",人的主题能动性。人不同于动物,不同于自然的存在。人为了自己的今天而审视昨天,人为了自己的明天而为今天设限,依此人在类的延续中化为神,指引人类在不断改变世界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从而使人成为创造世界的人,指引人类发展的人,成为每个人真实而不失人的心灵的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首次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加以规定,并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针对一人公司的弊端,公司法设立了多种风险防范措施,使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一人公司中得以适用。本文在简要论述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和一人公司的基础上,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一人公司中的适用进行研究,以促进一人公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承认技术的发现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是技术的发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人的自由,因而出现了人的异化。人在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异化现象——确定人的主体地位,本文认为应倡导"以人为本",重视精神生活,明确表明技术是唯一能够解放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正>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十分重视国家和法的研究,在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和法科学研究院。该研究院直属部长会议领导,是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学术机构,一方面担负着培养国家干部和外交人员的任务,一方面要对国家和法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研究院专业门类齐全,研究力量相当强。全院共一千人,其中四年制大学生五百五十人、研究生五十人、教职员四百人。在教职员中,教授六十人,副教授四十人。该院下设四  相似文献   

15.
《公司法》在一人公司立法上有重大创新。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新的形式一人公司类型,对国有独资公司的规范作了相应修订,使得一人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组织机构适合股东一人的实际需要,又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做了严格规范。规定了不同于普通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形成制度,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了进一步阐释,确立了独特的直索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是北约和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其批准加入了大部分国际人道法条约和国际人权法文件,国内立法也有与实施国际人道法相应的法律和法令,其在国际人道法的国家行动、国际人道法的传播和培训等方面均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人公司在立法上得以确立和发展,一人公司的出现引发了公司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我们看到现行《公司法》的立法还有缺陷,尚待改进。本文阐述了一人公司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域外一人公司立法的概况,提出了我国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罗晓霞 《行政与法》2008,(2):103-105
知识产权的理性文化=制度理性+观念理性。构建知识产权理性文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理性。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决定着人的双重理性。即自然理性和社会理性。人的双重理性决定了人的复杂性和可塑性,也决定了人在塑造知识产权理性文化中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和谐,也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法治为基本方策来构建和谐社会应是最佳选择。经济法在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体现了其必要性,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认识要不断发展,离不开主体——人。人的认识活动是以人为尺度即坚持主体尺度去实现人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既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进而有意识、有目的的对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进行试探性的实践活动的,在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结构,最后才形成了不同的认识结果。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人、认识行为以及人的认识结构的最后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