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萌萌 《新东方》2013,(5):49-53
作为文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国家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代表。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非遗的重要,并对其开展了保护工作。东亚一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主导力量。中国有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需要传承与发展。通过与日本和韩国立法体系的对比,笔者试提出改进行政体系、完善认定传承人标准、合理开发利用非遗资源与培养公众意识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政府主导的保护与传承模式。PPP模式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选择,这种模式将社会资本引入非遗保护与传承中,能够实现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主体对非遗的多元化、协同化保护,有利于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观念,是国家和区域重要的文化象征资本和文化资产。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传播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有助于湖北文化强省战略的实现。然而,当前的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和传播内容缺失等问题。基于湖北非遗对外传播实践的现状,建议官民结合构建非遗对外传播多元化主体,“译”“介”兼为形成非遗对外传播多形态模式,数字赋能建设非遗对外传播多模态资源,政产学研协同优化非遗对外传播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4.
苗族非遗手工艺产品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坚持活态化传承是苗族非遗手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在旅游经济背景下,将苗族非遗手工技艺产品向文化创意产品转化,如果盲目追求创新,使形式与内容脱节,无法平衡创新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极易对非遗传统内核造成破坏。为维护活态传承的有效性,文章分析苗族非遗手工艺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产品“再设计”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探讨“再设计”在非遗活态化传承中的实践效果与目标差异,可持续视角下设计的功能定位、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现有非遗手工艺产品“再设计”转变视角,转换设计方式,拓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实现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目前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中国娃娃非遗课堂为例,具体阐述该教育实践模式,提出其具有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有效提升技能本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丰富就业选择;带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性意义,为文化艺术类高职院校“非遗进校园”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非遗教育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8种京族非遗及7位传承人的田野调查,分析京族非遗及其传承人的状况。与京族非遗一样,其他非遗在传承中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现行的非遗传承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解决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不良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突破口。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有传承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企业主导模式三种基本类型。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必须坚持非遗保护与开发相统一原则和非遗本真性与商品化相协调原则。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具体模式的选择,应在综合分析影响互动合作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优化旅游开发模式和强化旅游反哺功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产业化经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内在要求,适宜性评估是决定非遗产业化经营的必要基础,文化传承性是检验非遗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标准,科技创新是非遗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民众的广泛参与是非遗产业化经营的有力保障。发展非遗产业,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推动多行业深度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文化名城,历史沉淀中,北京的非遗资源俯拾即是。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的挖掘和整理,北京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居直辖市之首、全国前列。2020年,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文物保护工作时强调,要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抓好非遗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发展,让大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相似文献   

10.
产业化可有效激发非遗的内在生命力,使其重新焕发光彩。针对当前非遗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项目濒临消失、开发不当等问题,可在整体规划、分类对待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品牌化模式、搭建产业化平台、培养非遗产业化专业人才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这不仅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可促使非遗"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自2012年12月1日实施以来,扩大了非遗的影响,有效规范和促进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获得社会广泛尊重,有效地助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据介绍,重庆市现健在的国家级传承人34人,60岁以上28人,平均年龄72岁。健在的市级  相似文献   

12.
<正>非遗文化进课堂,代代相传谱华章。《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校园、进课堂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浙江台州地区历史文脉炽盛,非遗底蕴深厚,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我们要因地制宜,积极挖掘和利用好非遗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义。1.深耕教材:挖掘非遗文化的教学价值。思政课教材坚持以文化人,育人立意精准鲜明,通过系统完整的科学布局,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资源异质、创新缺乏以及人才紧缺三重困境,需要着力推动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动非遗传承发展,需要着力打造非遗文旅资源、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发挥属地居民能动性。只有全方位展示非遗魅力,满足文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才能够充分释放非遗潜能,进而实现我国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非遗保护中,由知识分子精英群体所鼓呼的遗产保护民众本位与文化自觉立场,是非遗保护观念的巨大进步,但在实践中却遭遇重重困境,原因在于忽略了"文化自觉"就其可实现而言并非是自我缘发的,而是有其先决条件的。个体"意愿"惟有在公权框架中获"正当性确认"才能成为具有实践力的"意志",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惟有获得公权机构的"正当性确认",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公权正当性体现于公权机关对大众权益的公正分配。因此,非遗文化自觉的真正实现,在根本上乃建基于权益公正。在当代中国非遗保护历程中,非遗群体经历了漫长的"权益公正失落",而2011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虽推动了民众享有非遗文化"所有权"的进程,但非遗保护的权益公正建设的有序展开,仍待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30)
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负着"传"与"承"的双重任务,有权利从国家、政府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和传承非遗、教育和培养后继人才。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发布。《条例》打破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终身制",规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规定义务或丧失传承能力时,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和沪上一帮摄影同好,前往西北郊某镇(注:嘉定区徐行镇)采风,适值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非遗嘉年华群众民俗文化活动。当地的民间手工艺源远流长,黄草草编工艺闻名遐迩,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遗文化保护项目,此外,风筝扎制、蒸糕制作等也已入选区级非遗文化保护名录。现场所见所闻深有感触,引发了对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地区,尤其是特大型城市郊区如何实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凌浩  林伟文 《前沿》2012,(18):69-71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版权的传播模式,同时出版商的主导下版权法逐步强化了网络作品的保护,但也进一步侵害了人们对于文化共享与传播的自由.在公共领域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美国创设了旨在促进文化自由传播的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并通过一系列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来实现自由共享.目前该组织通过在各个司法区域设立推广项目而使知识共享为全世界所认识,同时也掀起了一阵关于CC研究的热潮.本文探讨引入CC对我国的网络空间发展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总结目前CC在中国内地推广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开展,全社会提高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意识,我省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也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为此建议:一、完善政策措施,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发展保障。目前,我省虽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如金融、财政、税收、银行信贷等具体扶持办法。在资金投入方面,应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民族文化系统和城镇化系统两大系统链条,二者存在着互动自反的双螺旋耦合关系,共同构成了“民族文化-城镇化”双螺旋耦合模型。其中,人、知识、产业、生态这四大“碱基对”形成的双链结构,既是关联民族文化链条与城镇化链条的联结要素,同时也是二者相互作用、耦合发展的基本内核。民族文化在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复制和传递,进而推动民族文化与城镇化的螺旋上升与协同发展。推进民族文化与城镇化耦合发展,需要构建城镇人文化、城镇知识化、城镇产业化和城镇生态化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耦合模式,而政府推动力、市场拉动力和文化驱动力则共同形成了驱动民族文化与城镇化耦合发展三元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秀     
喻湘泉 《当代广西》2014,(12):56-56
正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我区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提高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广西文化部门在南宁民族广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内容包括扣人心弦的非遗展演、传统民族体育竞技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等,让观众零距离学习和感受民族非遗文化,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