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洋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4):138-142
孔雀舞是中国和缅甸的傣族边民所共享的民族传统文化事象。起源于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傣族孔雀舞在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取得的重大发展和该文化事象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有关。傣族孔雀舞在中、缅两国境内的传承方式和发展现状存在的差异与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有重要的关系。孔雀舞在中国境内的发展为缅甸边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同时,缅甸境内更加传统的架子孔雀舞为中国架子孔雀舞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境交流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对于边境地区的和平跨居、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就是被人们的生活实践所验证并被普遍认同的关于事物性状的认识,它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和广泛认同性;智慧是一种超越经验常识和实证知识的辩证的和系统的思维,它具有最大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哲学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普遍的和一般的方法,是一种寻根究底的通达事物最深层本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一直自觉主动地接受西方法学的滋养,它的恰当表述与其说是"中国的法学",不如说是"法学在中国"。与"法学在中国"、"在中国发现法学"这两种对法学知识谱系的论证不同,魏敦友教授提出的"新道统论"突出了中国法学的历史之维,从子学、经学、理学、法学的视角来论述中国法学的正当性及其知识谱系,并自觉地寻找新的概念体系来创造"中国的法学",对重塑中国法学及中国思想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温雯  赵梦笛 《理论月刊》2022,(10):89-99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革新与广泛使用,数字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延续、焕发生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经历了“入库”“上线”“在场”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形态、传播、体验于一体的数字化特征,并日益显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场景态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场景包括保护与传承场景、创作与转化场景以及传播与体验场景,未来应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和智能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善以传承人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创体系,构建“全景式”“体验型”“立体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场景。  相似文献   

5.
杜精睛 《传承》2013,(9):144-145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在广西乃至全国,一直存在开发式保护所带来的遗产现代性增强与遗产本真性消退和文化空间遭到破坏之间的价值等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自人类社会开启自由追求的新篇章时起,个体就在不断围绕社会情境变迁而从事操劳活动,并发展出“原初自由”“社会人自由”以及“可理解的自由”三种类型化情境形态理念.以具体现实为关怀取向的社会学,自然也无法避开学术认知与自由情境之间的建构纠缠关系.如何理解个体所置身的社会生活情境抑或个体所珍视的情境自由理念,成为社会学家面向具...  相似文献   

7.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首创于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它是确保传统知识所有人(持有人)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惠益分享的重要法律机制。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在来源、特征和内容上具有高度融合性,该机制也能够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法律保护。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如传承人的定位,以及传承人名录、资助等参与主体和具体制度的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8.
荣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事象大多散落在民间村落.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学界议题,村落与学界的关系就变得愈加紧密.在学界与村落、词与物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学界与村落、学者与村民双方对话、博弈的产物.相应地,一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由学者和村落所构筑的知识生产共同体诞生出来.基于村落研究中的经验分析,揭示这种含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生产机制的存在,能助益于理解知识生产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给对象方面带来的文化生态改变.  相似文献   

9.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反映.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长时程看,若以五四运动为界,此前的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漫长的赓续演化中,历经了五次历史性转折,展示出一条既有内在关联性和继承性,又有阶段性差异和不同特点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结合资本和劳动等因素的投入在互联网中逐渐转化为一种产品或服务,表现为知识的资本化趋势和知识付费的形式。在知识付费中,知识社群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知识社群通过将社群知识和社群关系的资本化过程,完成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另一方面,知识社群通过社群的组织化过程和意识形态建构完成了知识付费的社群化运作。可以看出,知识社群不仅以变现为目的,也以知识的可营销、可积累、可增殖为目的,通过社群关系的资本化过程积累用户和社群等资源,成为知识付费的重要生产和运作载体。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现代历史变革的过程,启蒙理性主义是推动变革产生的关键思想因素。而“现代化”的结果造就了现代世界,人们在享受富裕的同时,深陷控制之中难以自拔,“虚假需求”使人们在资本主义的控制下成为“单向度的人”。资本主义现代理性用“虚假共同体”贿赂大众,马克思提出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真正共同体”拯救“自由的奴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向何处去”的回答,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为世界发展提供世人所共向的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2,(12):89-89
王媛、胡惠林在《东岳论丛》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问题突出。基于对安全形态划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到不断消失、消亡的威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及无形资源境外流失的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空间在内不断变异的威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和谐警民关系是近年来公安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以知识社会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对和谐警民关系的定义、警民关系现状、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多学科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可以促进该问题的研究并对该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后工业时代里具有明显后现代性格的新媒体,正符合青年一代的特质,而企图用理性的框架将其界定以便供我们主宰,也许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对其发展进行一番谱系发掘与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脱媒是新媒体自我独立脱离传统媒介的过程;自媒是新媒体自我赋权的过程;泛媒是新媒体自我进化的过程。只有掌握了以上特质,我们方能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对青年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5.
刘鸿武 《人民论坛》2011,(11):34-37
快速推进的中非合作关系正在成为呈现中国新的全球思维及其话语建构的国际舞台,成为中国与西方发生思想交锋的特殊领域。如何以中国的立场和方式展开创新研究,最终建立起属于中国的"思想与学派"的知识体系与话语形态,从而在非洲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上实现东西方话语优势的主客场转换,中国学界还需有更开阔的思考与持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赵艳红  徐学福 《求索》2013,(3):224-227
当实践智慧成为各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时,而智慧的另一形态"理论智慧"却为得到应有的关注。根据亚里士多德严格区分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使得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一直以来呈现二元对立的关系状态。本文试图对关于二者之间的几个差异的命题进行了建设性反思。阐释理论智慧的两个层面的含义,由此视角来重新探讨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去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表彰一批为四川地震灾区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与个人。非常荣幸.我能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接受了国家授予的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于我而言.重要的不是这个称号.而是无意中,我的创意开启或者说是与同仁们一同探索了一条在非常态下.学者为多灾多难的国家、政府和人民奉献自己智慧与知识的道路,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做了一点实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异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亚文化群体的人力资本探索方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化理解的结构主义思潮进入学术领域,构建了教育研究与社会结构整合的宏观思路。本文受此启发,立足于少数民族教育在权力、空间、知识等不同社会维度的异质性表征,指出了少数民族教育中的隐性破坏力、学校空间控制对学生的结构性制约,以及地方性知识传播中的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提供了看待少数民族教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造视角的内外向国际化关系与中国企业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惠梅 《求索》2007,(3):57-58
国际商务研究中外向国际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却忽视了其反面,内向国际化活动。内向国际化提供了与国外企业建立联系的机会,也提供了增加企业经验知识的机会。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鄂尔多斯集团国际化过程的个案研究,得出结论,企业通过使用内向国际化所创造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更好地进行外向国际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认为,现代科学是具有绝对客观性的可衡量一切文明之先进抑或落后的"冥尺",现代性思想中的进步主义就蕴含在"冥尺"观念中.实际上现代科学没有什么绝对的客观性,也没有什么统一的科学,从而没有什么可衡量一切文明之优劣的"冥尺".为生活得幸福,我们必须具有各种地方性知识.从生态学的视角看,纳西人的草医比现代西医更优越.欧洲中心主义是错误的,不同文化传统都有其相对于人类特定需要的优点.拒斥了"冥尺"之后,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陷入相对主义.虽不能对不同文明进行整体性比较,但可以就文明的特定维度进行具体的比较.从生态主义的视角看,就可持续性而论,现代工业文明是"得分最低"的文明.但不能说越自然的文明越好,文明既须是可持续的,又须是发达的.未来的生态文明必须继承现代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例如,必须继承现代科技的积极成果而创造调适性的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