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法律人类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林 《前沿》2005,(8):140-143
法律人类学是19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最初研究人类早期的法律制度在不同文明中的表现、功能及其变迁,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研究。本文在介绍西方法律人类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的历史基础上,对法律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作了总结和归纳,最后阐述了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社会学和法律人类学在诞生初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前者研究西方社会的法律,后者关注非西方社会的法律。但是,这种对象上的边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国际化与人类学的本土化已然消失。与此同时,法律人类学又丧失了专属的职业背景,它与法律社会学在研究者身份上的边界也在消失。最后,随着社会学系的研究者可以使用深度访谈的田野调查方法开展法律研究,法律人类学又失去了专属的研究方法,它与法律社会学的边界最终彻底消失。基于对法律理解的立场,并无必要强调什么是法律社会学,什么又是法律人类学,它们之间的边界不能仅仅只是被动地消失,而必须要主动地开放。  相似文献   

3.
管窥女性主义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性别一直是西方传统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 ,女性主义人类学在2 0世纪 6 0— 70年代发展成为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并且形成了其丰富的研究领域 ;我国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刚刚起步 ,处于萌芽阶段 ,但是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将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格拉克曼为代表的曼彻斯特学派是新功能主义的生力军,该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人类学学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曼彻斯特学派除了对平衡与社会变迁、冲突与仪式、流言蜚语等人类学一般理论具有重要贡献外,其从法的定义、法律的理性、部落社会的法理学、离婚研究视阈对法律人类学的丰富,从田野工作方法、扩展个案研究法、法律民族志的写作方法等角度对研究方法的创新,对人类学的发展均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涉及五大方面问题:第一,人类学学科本身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全球范围内人类学研究的问题焦点以及中国人类学在全球的位置与重新评价:第三,要梳理中国研究的地域格差;第四,非西方社会如何回应后现代西方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话;第五,反思东西方的传统划分模式在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流动、移民和世界单位等概念将会构成中国人类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人类学的民族问题研究需要重新反思国家话语与全球体系的关系.学术伦理的构成要回到人类学本身的使命以及人类学的说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以探讨人及其文化为重的学科,人类学在对非洲的探索中发掘了非洲身份,丰富了学科内涵。鉴于非洲特殊的历史进程,即与西方相较而言工业化生产短缺的"事实",人类学赋予并将非洲置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知识谱系中,制造了非洲从"部落社会"到"剧场国家"的续集。这是线性时间在政治上的表达,是西方扬弃"他者"的自我再生,更是一个包含着压抑与反弹的纵向投射。现实的发展表明,人类学对非洲的探索,需要形成一种以非洲为中心来看待其历史、社会和文化的"非洲中心论",从而匡正一直以来欧洲中心主义在非洲研究上造成的偏见、执拗,甚至扭曲,以克服人类学理论的自我限制。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介绍西方法律人类学从 1 9世纪到 2 0世纪末的历史的基础上 ,对法律人类学的法律观、研究范式、具体方法作了总结和归纳 ,并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本土资源论”、“民间法”研究热潮以及WTO争端解决机制阐述了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在做人类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出现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以往,一直强调本土化的研究,它是西方人类学的中国解释。现在,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拐点:研究从本土化拐向中国化、或者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即周大鸣教授此前提到的中国社会的研究。这个拐点的出现和现如今的世界的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早就在批判自己的西方中心主义,斯宾格勒早在80多年以前就对西方中心主义做了非常深刻地批判,但是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高潮还是在上世纪末,  相似文献   

9.
李利 《求索》2012,(9):220-222
西方情感人类学研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勃然兴发,本文以源于摩尔根的自然主义和博厄斯的相对主义这两大范式来梳理情感研究文献。那些关注情感普同论的研究者将感兴趣于行为学和进化论、心理人类学和语言学;而那些关注情感中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研究者则来自于民族心理学和社会结构论。保持情感研究的文化视角拓宽了人类学家的视野,使情感超越了精神生物学的框架,达至情感的社会与文化理解,进而促进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如海  高蕾 《思想战线》2011,(Z2):31-32
在今天追求全球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发扬民族民间艺术的时代,艺术人类学不仅为人类艺术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同时艺术人类学的视野逐渐在人类艺术中践行与发展。通过整理与分析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对认识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状况,以及展望中国艺术人类学未来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类学研究5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思想战线》2000,26(1):71-76
人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前半世纪是人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开始起步发展和传播的时期,在"抗战"前后达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个峰值;后半世纪中国人类学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跌落至谷底,本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研究重获新生,并于90年代后期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与日俱增.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中国人类学在面向21世纪之时,在新的起点上正逐渐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及本土化,并以崭新的姿态准备充实现代国际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人类学研究做出相应的贡献.回顾和反思这一历程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地位、社会价值及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人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孙磊 《传承》2010,(24):148-149
当今世界,跨学科的研究和交叉性边缘学科的兴起,成为时代的必然。文学与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学人类学催生了人类学小说。人类学小说研究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小说研究的一种尝试。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学小说及其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分支,并显现出他者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在文学和人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方早期人类学研究是指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前后的关于人的研究,囊括了哲学思想、人类起源、人类体质、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研究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为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 学术准备、 学术起步、 稳健发展 3 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 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 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 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 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 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等 5 个方面的特点。 对中国艺术人类学 20 年的发展之路概括。 任何新的理论都是来自于新的社会实践,中国 30 年来的巨大变化, 为中国学术理论创新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源, 尤其是艺术人类学。因为作为它研究对象的艺术, 在社会实践方面往往具有先锋性, 其所具有的创造性精神,往往是冲破旧藩篱的一种力量。 为此, 艺术人类学学者们所收集的丰富田野材料和所进行的大量社会实践, 正在促使本土理论进一步完善, 并汇集为一股推动中国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语境下村落社会文化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村落社会文化整合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主题,也是社会人类学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的切入点。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西方人类学和中国本土人类学者对中国社会文化整合的研究成果以达致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整合模式的认识。文章认为,亲属体系与市场共同体理论是中国社会结构维持稳定的两种基本的分析模式,而民间信仰是解释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整合的结合点。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本土学者则主要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宗族功能及其符号象征在村落社会整合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别以河北汉人社会和康区藏族社会为观察对象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展示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理论的实践成果。研究显示,各具特色的汉人乡村和少数民族农区中,教育都是实现人性转换与文化传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了解和反思西方本土人类学,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人类学本土化问 题的认识。中国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重新提出、讨论与实践,实际上是对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的 批评反思和对其文化霸权的解构,同时也是为了消解国内文化“殖民遭遇”和填平“文化鸿沟”, 进而创建起适合于中国社会的本土人类学体系。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不矛盾,而 是互为参照、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人类学领域已成为显学的女性人类学,传入我国已有20多年,并经历了学科理论的介绍到本土研究的历程.本文试图对近20多年间中国女性人类学学术研究的状况做一个粗略的文献综述,并对其理论构架做一个大致梳理,以明了我国女性人类学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以便于后者有识之士在此领域的拓展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顺生 《思想战线》2005,31(1):106-111
虽然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已有学者关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但从人类学角度考察旅游并开始形成一种新的边缘学科———中国旅游人类学 ,则是 2 0世纪末才出现的一个新趋向。与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比较 ,中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存在着研究队伍尚未形成规模、科研成果不多等问题。从纯学术的角度看 ,无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都远不能与西方相比。揭示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之不足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对促进国内旅游人类学这一新学科健康发展 ,还是大有裨益的。一、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 ,它…  相似文献   

20.
西方旅游人类学两大研究流派浅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宗晓莲 《思想战线》2001,27(6):47-49
近40年来,西方旅游人类学显现出两大主要研究流派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和对旅游的文化符号内涵的探索,它们分别以纳什和格拉伯恩为代表.他们对于旅游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学应该从什么角度及怎样研究旅游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剖析双方的思想分歧,可以加深对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倾向和研究思路的了解,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