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5日,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课题组的积极推动下,由云南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主办,云南大学政治学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云南大学历史系承办的"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挑战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知名学者与会。会议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云南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周平教授主持。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刘绍怀教授和边疆中心党委书记李国强研究员分别致辞后,周平教授、邢广程研究员、李红杰教授、马大正教授、周伟洲教授、郑永年教授、姚大力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最后,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教授主持"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2月,由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思想战线》编辑部、中国陆地边疆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高端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重庆市委党校,以及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20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开幕式上,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国家民委民族理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史与中国边疆学"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发轫,方国瑜、江应樑、尤中等学者共同努力、推进西南边疆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2008年,云南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自主增设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反复的进入与退出,本质上与王朝国家统治者在"守中治边"和"守中弃边"边疆治理战略思想上的交替变化有关。在此过程中,东汉王朝不时利用西北边疆民族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抵御匈奴的渗透与攻击,这是"华夷一体""守在四夷"边疆治理思想在西北边疆的实践,发挥了西北民族在守土固边中的作用。当然,东汉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策略的选择及得失,在很大程度上与任用的"边吏"作用发挥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人物简介     
《创造》2020,(5)
正付明喜,云南昭通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学士、行政法学硕士,云南大学民族政治学博士。云南省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专项入选者。现为云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纠纷的特殊性与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云南省社科规划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域的不同,可以把国家治理划分为腹地治理和边疆治理。在边疆治理中与腹地治理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构成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而边疆省区面临的特别迫切或特殊的公共事务构成边疆治理的特殊客体,包括边疆开发和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国家安全问题、政治认同问题等。区分边疆治理的一般客体和特殊客体是为了凸显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确实具有特殊性,对特殊客体的治理彰显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9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文科学报编辑部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40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连通'一带一路'的中国边疆:历史、现状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分"'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高句丽历史与文化""西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史料、视野与中国边疆学建构"3个分论坛展开讨论。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李大路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  相似文献   

8.
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具有政治性、民族性和地缘性等多元复合特质。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加之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地缘政治的变迁,边疆多民族地区出现了政治文化失谐的现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角力、民族文化与公民文化的歧异、极端宗教主义与政治认同建构的背反、政治过程的无序化与民族事务的法治化的矛盾等等,构成了边疆政治文化失谐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妨害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影响因素。边疆和谐政治文化的建构,必须在推动边疆发展的基础上,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强化国家认同|重塑政府,实现民族事务法治化,强化民众的政治认同|推动民族政治协商,建设公民文化,为和谐政治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陆地边疆治理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陆地边疆地区面对着经济发展和经济分配、政治民主和政治参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问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治理的政策措施,实现了我国陆地边疆地区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陆地边疆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适时地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陆地边疆治理政策及其实践进行梳理总结,以推进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反腐败法治化与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在杭州举办了"现代治理与廉政法治理论研讨会"。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余逊达教授、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建明、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曹正汉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陈红民教授、浙江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执行所长赵骏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国权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理论研讨会。本次理论研讨会围绕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0月10日~12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主办,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和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协办的"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南大学召开。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介绍了云南大学的中文学科及民俗学、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边疆是国家疆域边缘部分具有特殊性的,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对该特定区域进行治理的基础上界定的。生活于边疆这个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的人们,组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社会。在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运行的政治,与国家核心区的政治具有明显区别,因而可以界定为"边疆政治"。随着人们对边疆政治的特殊性和意义的逐渐自觉,边疆政治研究也逐渐形成,历史上的边政研究就是其典型。在近年来中国逐渐崛起的过程中,边疆及其治理的地位和意义日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政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而也凸显了边疆政治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了促进边疆政治研究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边疆政治研究本身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进而明确边疆政治研究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并厘定中国边疆政治研究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法理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司法治理包含两对核心关系:一是中心与边疆的关系,二是司法与社会的关系。历史上,西南边疆的司法治理模式主要有二元型治理模式和混同型治理模式。转型时期,西南边疆司法需要应对立体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复杂性,多中心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延展性,多元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多元性,互嵌的边疆与司法解决机制的嵌套性。从解决差异性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应建构"法治中国"的西南边疆法理型司法治理模式。这一治理模式以"法理"为中心,把"法理"贯穿于司法治理的制度构建和运作全过程。其核心内涵包括以法理型法官为司法治理的主体、以审判型组织为司法治理的组织结构、以审判治理为其运作保障。  相似文献   

14.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都逐渐察觉并承认国家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并在"守中治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间接被动和积极主动的治边思想。在维护陆地边疆政治安全的实践中,设置了专门的中央机构、独特的边疆政权,并且开创了军民戍边的传统。治理主体的健全、治理过程的互动和治理环境的稳固影响着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治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边疆是一个地理、历史、政治概念,有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含义,发展趋势是成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多样、问题复杂的特点,在历史和现实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中国古代治边政策研究取得若干共识,并对当代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边疆治理以改革开放为界可划分两个时期,其中四端治理举措是须予以关注并应着力研究的。中国边疆治理战略的构建,要重视中长期治疆战略的思考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建设,推进边疆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党的历代领导人边疆治理方略基础上,因应边疆治理实践需要,聚焦边疆治理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突出难点问题,对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包括治国必治边、协同推进陆地和海洋边疆治理、统筹传统形态和新形态边疆治理等边疆观和边疆治理观,以及新时代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等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清晰地彰显出政治地理空间思维、整体性治理思维、内外联动思维和精准治理思维等国家治理思维,是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的顶层设计,是深化边疆治理理论研究和推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南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沙勇 《求索》2014,(8):158-162
中国历史上的历朝政府,为了控制和管理边疆地区,设立机构,配置力量,协调民族关系,积极拓展国家统治力量对边远地带的渗入,治边理论和经验日趋成熟和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观念和阶级属性等所决定的自身缺陷,历代王朝所宣扬的以"因俗而治"、"以夷制夷"、羁縻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治边理论或政策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明王朝在治理北部边疆和处理与蒙古关系问题中的成败得失就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设计,构建并形成了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最初的框架,对我国现行的陆地边疆治理体系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陆地边疆治理理论及其实践进行梳理、反思,并加以借鉴,推进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格桑泽仁是民国时期康区著名精英人物,其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前提下多向度探索切合时代特点和乡土传统的边疆治理思想,充分体现了一个爱国、爱乡的民族精英在边疆危机下主动为国分忧的时代担当和家国情怀。其中所蕴含的边疆政治建设须以维护国家主导为首要、结合地方实际培育边疆人的参与能力、边疆省际边缘区治理开发须重视整体联动等治理方略,为国家加强治边与促进乡土发展间的有序结合,提供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健 《思想战线》2013,39(1):133-134
边疆治理是地方治理的特殊类型,是边疆特殊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是边疆状态的整体提升。其中,政府、市场与社会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三者的地位与关系直接决定着某一阶段或某一国家边疆治理的性质与面貌。所以,我们对边疆治理的研究也以此为参照,将边疆治理的模式划分为市场自由竞争、政府计划主导、政府市场混合和地方多元治理4种类型。一、市场自由竞争模式市场自由竞争模式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直至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这一治理模式在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市场自由竞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在边疆治理问题的特殊运用。在经济发展层面上,首先肯定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市场的自由交换和竞争的属性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