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穹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2):153-156
回顾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史,根据出土文物展开的考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纸质文本的利用还稍显不足,特别是谱牒文献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谱牒文献在揭示西南各民族的人口迁徙、民族融合、文化变迁、交通及经济等方面有诸多价值,但在利用时需要辨别内容真伪、兼考多种文献、熟悉文化背景。由此可给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呈现一种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我国六百多年来环境与社会变迁较为独特的区域之一,在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结合贵州历史和地理特点,就现代历史地理学等学科对贵州区域认识及其划分作出学术梳理,并对开展贵州历史研究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在西南地区政权长期鼎立对峙和内外意识增强的背景下,西南区域民族地理观出现了重大变化。唐代中后期,初步形成了"巴蜀内地汉族区—沿边民族地区—徼外蛮夷地区"的三重格局民族地理观。两宋时期,沿袭了三重格局的民族地理观,认识更为完整和系统,并且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忠民  夏德水  姚宇 《求索》2014,(2):97-102
“道路联通”是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民心相通”、“货币流通”和“政策沟通”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化融合的基础保障。采用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结论:从根本上改变对发达国家经济的从属性,坚定不移的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面对亚欧大陆的新型经济,是提高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的关键;提高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贡献不应只关注新增交通基础设施,更应关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为提高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率,今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结构应倾向于陕西、江苏、山西、安徽等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效率提升空间的省份。  相似文献   

6.
西南史上的古道交通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时西南地区川滇黔、滇黔桂、滇川藏古道交通分别作了纵向考释,分析了这 些古道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7.
论西南民族地区集贸市场的历史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红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100-106
本文运用民族学与历史学资料对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市场形态———集贸市场的形成与演变做了具体的论述 ,包括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及其历史概貌。  相似文献   

8.
纳张元 《创造》2011,(8):100-101
一、南诏大理国与中国西南边疆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在西南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大理国在西南特别是云南历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是中国西南边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云南历史发展的的重要阶段,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基本奠定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基础,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秀玲 《前沿》2012,(19):67-69,137
空间维度逐渐成为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主要对空间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于分析当代社会发展及其实质有重大意义.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而不是前者对后者的替代.  相似文献   

10.
11.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2.
论历史时期民族地理研究的学科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学科的属性由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决定.将历史时期民族地理研究称为历史民族地理学,并视之为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合理的.在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上.民族历史地理学与历史民族地理学都没有区别,将历史时期民族地理研究另行称为民族历史地理学没有必要,把民族历史地理学上升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不妥当的.历史民族地理学不仅研究人文地理现象,也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将民族历史地理学上升为独立的新兴学科的依据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张一平 《新东方》2010,(3):17-22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指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到安息,再由安息(今伊朗)到西亚以达欧洲。海路繁荣于中世纪以降,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在这条东西交通线上,西去的物品主要是丝绸,东来的是宝石、香料等,因此有“丝绸之路”之称。  相似文献   

14.
邓建华 《创造》2014,(1):84-85
正拨开历史的迷雾,这个叫做"达光"的王朝在傣族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究竟有多久,是否就是因它的存在而早于西域丝绸之路向中原内地输入和传播佛法,至今仍莫衷一是。据傣史载,公元前4世纪,一个由傣族先民滇越人莽纪拉扎创立的,被西汉叫做"滇越乘象国"、东汉称为"掸国"的达光王国诞生了。而其之所以形成,当地学者认为是因为西汉所称的"蜀身毒道"的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它因此建于鼓山渡口旁,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这条丝绸之路的建立竟早于张骞出使西域近300年。而乘象国的建立或存在,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又莫衷一是,充满迷雾。"支那"一词的诞生似乎又与傣族古国和古丝绸之路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镇是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特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当前国内许多历史文化名镇都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总体规划、名镇保护规划中均提出了相关的保护要求而如何落实这些具体要求须在交通规划层面进一步予以明确。一、交通政策研究文化名镇以小尺度街道空间居多  相似文献   

16.
李加洞 《前沿》2015,(3):15-19,79
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丝绸之路的扩容势在必行,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形成,但国内学界对于丝绸之路右翼-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的研究不足。本文旨在通过考察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背景、俄罗斯因素、政策基础和物质支撑力,分析构筑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行性。根据内蒙古在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角色,指出内蒙古必须变向北开放为向西和向东开放;应延长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西两翼;谋划一条"哑铃模式"的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筑一条多点、多线汇聚欧亚铁路大通道的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会长沙以长江、洞庭湖和湖南四大水系为枝干所形成的水路交通网络 ,使长沙地区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原地区南通两广、南海 ,西进云贵的中转地和走廊 ;同时 ,从赣、皖、苏、浙西进 ,从甘、陕、巴蜀南下和东上 ,长沙地区都是必经之地。这种区位交通优势对于长沙社会经济开发的促进作用 ,在古代 ,其影响力和依托性非常之大 ;到近代 ,更成为促进长沙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皆源于西方,其理论体系主要服务于当时国际政治关系的运作。作为一种理论,在之后的学科体系建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梳理并分析两者的内涵、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旨在进一步厘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范式。事实上,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只是没有将其概念化,究其理论,二者类同。政治地理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地理区域与政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政治过程在地理环境中的具体反应,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研究中,其本质理论等同于地缘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在思想和理论方面,主要体现在国际、国家和地方三种尺度上。正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政治地理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中国政治地理学深化权地秩序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