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绘画的艺术观念与形式愈发多元化,艺术家开始对传统绘画进行重新认识与探索,逐渐解放固有的艺术观念与绘画技法,尝试艺术的多种可能性,追求感性表现和真性情的自我表达。我们看到,少儿美术教育中常常以"玩"为创作活动的过程,形成以现当代艺术大师"拙"为结果的形式倾向。通过分析高考美术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艺术本质背离性,以及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活动与"童趣"的"拙"与"玩"的关联性,以"拙"与"玩"作为一种方式的当代艺术表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外友协与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国驻法国使馆、法国朗布依埃市政府等单位于4月在法国共同举办了“巴黎·中国美术周”活动。“巴黎·中国美术周”活动,是继中法文化年成功举办之后,中法两国在艺术交流方面的又一次盛举,得到了两国各方的高度评价。这次活动是中西方在绘画方面最为盛大的一次交流,参与人数众多,规模庞大。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中国的知名画家有幸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成就,使法国民众集中欣赏了中国当代最优秀画家的作品。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魅力,扩大了中国绘画在西方艺术界的影响,为中法两…  相似文献   

3.
扎西玩木     
"即使是受过美术训练的,也往往对这类东西视而不见,但这才是最高级的、最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虽然身处北京798艺术区这样的当代艺术前沿阵地,陈翔却觉得自己和当代艺术距离甚远。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0)
<正>肖大雄简介1953年12月出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授、副主任,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教育学会副主席、江西分会会长,江西著名水彩画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西省职业教育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教育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委。  相似文献   

5.
张皓 《前沿》2010,(2):148-151
艺术地理研究作为文化地理中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中国当代艺术地理的研究更是薄弱。本文试图对中国艺术地理这一有一定开拓性的研究进行基本地梳理,揭示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存在的地理因素,在中国当代艺术地理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畴上提出一些框架性的建议,希望将现象学、哲学以及空间理论贯穿到艺术地理的研究中,开拓艺术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民族宗教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民族宗教美术艺术语言完全丧失了民族宗教美术的优良传统。强势地位的日渐衰弱、创作主体心理的精神失却和分流,使宗教美术创作逐渐趋于衰退。我们应学会在对传统文化保护行动中促进民族宗教美术的发展,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重视民间画师的挖掘和培训。只有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才能真正提高当代民族宗教美术的艺术水平,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当代宗教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事业伴随着时代巨大变革蓬勃发展。中国美术界,人才辈出。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借鉴了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进程中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创造出了一大批有较高水准的作品。  21世纪的东方文化将更为世界瞩目,东方美术这股澎湃的艺术潮流必将汇入世界文化艺术的长河。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陆续介绍一些美术家,将他们不断求索的足迹展示在读者面前,以唤起人们对当代美术家及其作品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蔡国强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168.00元中国当代艺术水平究竟如何?艺术家贡献多大?抛开中国的特殊背景,那些天价中国当代艺术品有何价值?有没有创造性……本书通过展示15位/组中国大陆出生的在世艺术家作品,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艺术态度、创作观念、方法论、表现手法的创造力之探索,旨在呈现对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政治的民主化、思想文化的宽容和多元化、市场经济和文化工业的影响,导致了审美态度在当代艺术中发生了蜕变,这在审美情感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蜕变主要表现为:在当代艺术中缺乏一种崇高感、悲剧感之类的精神内涵,很少有一种升华了的、理性的情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去距离的情感,表现的情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混淆了艺术和现实的界限,使艺术失去了原有的那种神圣、纯洁的特征。这种蜕变对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心理及美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  相似文献   

10.
丁俊锋  宁小丽 《传承》2013,(9):124-125
中国民间美术是大众的艺术。它扎根于各民族历史文化中,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美学体系和视觉对应形式,直接体现了艺术的本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完善与拓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大学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手翻开新来的《美术》杂志,看到一则消息:“中法文化年·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在法国巴黎艺术城展览馆隆重开幕。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法国巴黎艺术城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系列展首展, 旁边配图里除了有我熟悉的刘大为、何家英之外,福建省政协委员董希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美术发展十分活跃的时期,突出 地表现为大批中青年画家努力进行艺术上的探索,涌现出许多具 有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活跃的美术创作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也引来更多的人对艺术品的热爱,可以说,当代艺术正在越来越密切地与人的精神世界发生联系,也越来越走近人们的收藏视野。顾泽女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她的艺术收藏活动。  相似文献   

13.
余永红 《前沿》2008,(12):95-98
民族宗教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代民族宗教美术表面繁荣的背后,是艺术水平的低层次,宗教美术地位的边缘化、主体精神的弱化、创作主体的低能化是民族宗教美术衰微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国社会极为开明和人性化的宗教政策、文化氛围对民族宗教美术的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们应通过加强宗教协会等管理机构对宗教美术创作的规范和管理,艺术专业院校对民族宗教美术的研究和创作的参与,重视对优秀民间宗教美术师的挖掘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当代民族宗教美术作品的质量,继承和弘扬民族宗教美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刘丽姣  许佳  马云琳 《前沿》2014,(13):231-232
基于当代艺术品作为中国艺术品发展的一个新生的系统,理论家及批评家们想通过对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评判来确定明确的标准尺度从而改善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环境,而标准的价值评判标准尺度只会带给艺术作品极端或中庸的结果。笔者通过分析与研究中国艺术的发展史及历年评判标准,阐述了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意义,论证了价值评价标准与艺术的自由性是如何辩证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多年前,我写过的一系列关于文化、艺术、美术甚至神学的篇章,如今都集结在《浮士德精神:在上帝与魔鬼之间》《画与真:杨飞云与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独自叩问:漫谈中国当代美术》这三本小册子中出版。每每看到它们,除了高兴,更多的还是感慨。三本小册子所搜集收录的几十万文字,虽然涉及文化艺术诸多方面,然而却是我曾经一段特殊岁月的  相似文献   

16.
王斐 《前沿》2011,(10):195-197
在美术教育方面,前苏联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学经验影响了我国一代画家及美术教育家。如今,俄罗斯当代美术教育的先进之处在哪?值得我们再次提起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的是哪些方面?值得我国美术教育工作者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俄罗斯的外界环境对美术教育发展的影响有多大?俄罗斯当代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现状有益于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予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6)
<正>台湾中部美术协会荣誉理事长台湾版画学会顾问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倪朝龙,台湾美术馆咨询委员、"国父纪念馆"咨询委员、台湾勤益科技大学艺术鉴赏兼任教授、台中市文化艺术发展审议委员、台中市美术教育学会荣誉理事长、台湾中部美术协会荣誉理事长、台湾版画学会顾问、台湾油画学会常务理事。衷于艺术创作、毕生投身于教育  相似文献   

18.
"艺术终结论"在艺术的"现场化"语境以及艺术的"哲学化"存在中深入反思当代艺术与美学现实,它并非强化某种终结的事实,也并非意味着走向研究的终结,它所提供的思想启发与艺术反省对当代美学研究而言正是一种警醒式的开端.在美学视野中,"艺术终结论"意味着"艺术本质"的问题所面临的新的危机,"艺术终结"研究对深化当代美学与艺术文化的现实发展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德胜 《思想战线》2005,31(2):80-86
当代艺术的大众化努力,标榜并正在不断实现着艺术与当代大众的广泛对话,其基本核心是艺术活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当代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之间的相互趋近和认同,艺术、艺术家和大众由此获得了共同体验和表达对于当代生活/世界的情感与文化价值态度的新的可能性.这种艺术的大众化努力,在与大众对话进程中将成功地架设艺术自身与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通道,日渐改变艺术的传统职责,并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实现现实生活方式向艺术活动、日常生活经验向艺术经验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张新建 《北京观察》2012,(11):72-74
正中国当代艺术还不能说是当代社会的主流艺术,即使是支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时代,也应当具有与主流艺术长期并存、和而不同的充足理由和广阔空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国当代艺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当代艺术是前卫的、新潮的、先锋的、实验的艺术,是当下艺术家对当今社会的叛逆性思考和批判性呈现。当代艺术以反传统、反主流、反时尚、反商业化甚至反艺术的姿态,顽强地表现叛逆性格和批判精神,自然招来主流的冷淡和大众的不解。然而,也正是当代艺术的叛逆性格和批判精神才凸显了弥足珍贵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