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9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文科学报编辑部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40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连通'一带一路'的中国边疆:历史、现状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分"'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高句丽历史与文化""西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史料、视野与中国边疆学建构"3个分论坛展开讨论。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李大路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5日,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课题组的积极推动下,由云南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主办,云南大学政治学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云南大学历史系承办的"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挑战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知名学者与会。会议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云南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周平教授主持。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刘绍怀教授和边疆中心党委书记李国强研究员分别致辞后,周平教授、邢广程研究员、李红杰教授、马大正教授、周伟洲教授、郑永年教授、姚大力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最后,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教授主持"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3.
娄贵品 《思想战线》2011,37(2):141-142
在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学术历程中,"西南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早期的"西南研究"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有着较深厚的积累。"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西南边疆的地位空前提高。为加强西南边疆的研究以适应战时需要,国民政府教  相似文献   

4.
作为所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地方综合性重点大学,云南大学从自身的区位特征和资源条件出发,明确立足边疆、服务地方的学校定位,突出位于多民族地区、毗邻东南亚和南亚的独特优势,形成目标明确、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以资源优势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建构学科体系、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处全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的条件,云南大学加大民族学和生态学两个特色学科的建设,使之分别跻身于全国前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由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思想战线》编辑部、中国陆地边疆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高端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重庆市委党校,以及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20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开幕式上,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国家民委民族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风起云涌之后,学者们并没有从思潮澎湃的海洋寻找到登上陆地的通路,无论是官方的学科目录还是教育专业设置,都还没有给中国边疆学一个正式的名分,每个研究团队或者个人都是依附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学甚至文化传播学下开展边疆学理论研究。这种状况说明,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本身出了问题,或者说研究的出发点需要重新认识。以中国边疆理论的“元”问题为核心,努力解构边疆观,是重构中国边疆学的逻辑起点。解构边疆观,就是从学理上批判目前流行的边疆概念和观点,指出这些流行观点对边疆学创新的阻碍,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边疆学建构的出路,以期实现重构边疆学。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3月30日,由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边疆治理研究中心)、民族政治研究院、《思想战线》·文科学报编辑部举办的云南大学第四届"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高端论坛——"边疆治理与边疆发展、边境安全"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国内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云南大学副校长李晨阳教授、民族政治研究院院长黄清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云南大学边疆治理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边疆学是21世纪一门方兴未艾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加强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位一体建设,既是民族学一级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边疆安全、边疆建设和边疆发展的重大课题,更是新时代赋予边疆学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边疆学研究具有优良深厚的学术传统,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已迈过它幼年的起步阶段,进入了青壮年厚积薄发的发展阶段。边疆民族地区是边疆和边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和核心区域,对边疆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已突破传统边疆史地研究的范畴。其中边政学研究是边疆学研究的前奏曲,三大体系研究是边疆学最主要的内容,研究成果服务于边疆治理是边疆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中国边疆学研究属于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现实边疆是对历史边疆的延续,对边疆现实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边疆历史的解读。中国边疆学隶属于民族学学科体系,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边疆的科学,已构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具有建成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殖民利益驱动下进行狂热的云南考察的"云南神话"时期、冷战政治影响下认识和研究的衰减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美国学界的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热潮兴起等三个阶段。由于早期西方学界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认识和研究,有明显的利益驱动和政治干扰,因而前两个阶段曾出现过严重的偏差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学术交流加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界对中国西南边疆史的研究逐渐回归学术,西南边疆特殊的地理环境、众多的民族和复杂的边疆历史,吸引了西方一批新型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视野宽阔独到,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水平跃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法理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司法治理包含两对核心关系:一是中心与边疆的关系,二是司法与社会的关系。历史上,西南边疆的司法治理模式主要有二元型治理模式和混同型治理模式。转型时期,西南边疆司法需要应对立体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复杂性,多中心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延展性,多元的边疆与司法治理的多元性,互嵌的边疆与司法解决机制的嵌套性。从解决差异性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应建构"法治中国"的西南边疆法理型司法治理模式。这一治理模式以"法理"为中心,把"法理"贯穿于司法治理的制度构建和运作全过程。其核心内涵包括以法理型法官为司法治理的主体、以审判型组织为司法治理的组织结构、以审判治理为其运作保障。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西南边疆(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等)在抗日战争中地位的日渐凸显,巩固西南边疆,团结西南各民族共同抗战,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此项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西南边疆各个民族对国家向心力的形成与强化,也就是其国家意识的形成与国族观念的强化。为此,在蒋介石中华民族"宗族论",以及知识界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同源论"等思想和言论的影响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西南边疆采取了诸多措施来强化边疆各民族的国家意识,进而建构和强化同源同种的统一国族意识。这些国族建构活动,就国内而言,是民族与国家整合的一种尝试;就当时的国际环境而言,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大泰族主义等侵略和分裂中国的思想和言论的回击。  相似文献   

12.
如反掌人类学专业1987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云南大学设立人类学专业。同年5月人类学教研室正式建立于历史系内。人类学专业的建立是云南大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传统的恢复。早在20年代末中国社会人类学的创始人杨成志、吴文藻先后到云南从事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30年代,方国瑜、凌纯声等创办了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主编《西南边疆》杂志,编印《西南文化研究丛书》十一种。成立于30年代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先后由吴文藻、费孝通、杨(方方土)等著名教授出任系  相似文献   

13.
潘先林  张黎波 《思想战线》2011,37(2):129-132
西南边疆早期现代化的主要现象,一是"边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心"(中国内地)之间非常松弛、隔绝的关系(天高皇帝远)变为双方打通而密接的关系,二是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及其发展。西南边疆早期现代化的显著成就,推进了"边陲"与"中心"双方关系的发展,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边疆是国家疆域边缘部分具有特殊性的,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对该特定区域进行治理的基础上界定的。生活于边疆这个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的人们,组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社会。在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运行的政治,与国家核心区的政治具有明显区别,因而可以界定为"边疆政治"。随着人们对边疆政治的特殊性和意义的逐渐自觉,边疆政治研究也逐渐形成,历史上的边政研究就是其典型。在近年来中国逐渐崛起的过程中,边疆及其治理的地位和意义日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政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而也凸显了边疆政治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了促进边疆政治研究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边疆政治研究本身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进而明确边疆政治研究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并厘定中国边疆政治研究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校成立了“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云南大学文科唯一的一个跨学科、跨系所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云南大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边疆,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吴文藻、费孝通、杨堃等老一辈民族学家就先后在我蠬谓袒蛑鞒止芯抗ぷ?为以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以后,方国瑜、江应梁等知名教授为这项研究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我校文科在这方面的科研优势。“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正是为了充分发挥西南边疆独具特色的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我校在这方面科研力量的优势而成立的。它的成立,打破了我校过去在民族研究中学科单一、力量分散、方法陈旧的落后状况,将以民族经济文化为主攻方向,根据优化组合的原则,组织协调和凝聚我校文科的学术研究力量,采用现代科学各种研究方法,进行高层  相似文献   

16.
西南边疆的内部差异及南京国民政府治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金生  段红云 《思想战线》2012,38(1):110-1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南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结构大致呈现出"全国性的、官僚制度的上层结构"、"由各种不同的地方团体组成的广大基层"以及土司、政教合一等多元边疆民族政治结构等三种类型。它们既有同质性,但也存在着极大差异。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西南边疆的政策,既要考虑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层面政治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西南边疆各省区内部社会政治结构差异性。这些因素导致了西南边疆各省地方实力派与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各不相同的政治关系形态,南京国民政府对各省的治策自然呈现出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为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和当代社会需求,云南大学专门史围家重点学科于2009年5月4日至5日举办了以"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同边疆学理论探讨"为主题的史学高层论坛系列讲座,聘请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于沛研究员、陈启能研究员、马大正研究员、李围强研究员分别作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8.
索昕煜 《创造》2023,(12):11-15
<正>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既是对云南大学百年办学成绩的高度肯定,也为边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进一步提出了明晰的目标要求,为云南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南边疆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着边疆人民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利权的维护与声张,前期针对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发生了抵制英货及对大锡矿品的利权维护;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西南边疆的对日抵货也愈趋坚定。其间,由抵货衍生的国货运动,则使"进口替代"成为其时西南边疆经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征:先是有以内地国货对洋货的替代,之后则进一步演化为本地土货对进口的替代。而上述诸般,也都同时引致了西南边疆进出口商品流向的变动。  相似文献   

20.
张永刚 《思想战线》2013,39(1):113-117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与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相容性,体现在:后现代形成的多元文化观念拓展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空间;后现代增强了文化资本也增大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写作动力;后现代改变了文学传播方式,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创作新环境。看到这种相容性带来的机遇,可以更好地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实现合而不同、多元共通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