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治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其中政治资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更是这一系统工程有序展开的根本前提。在诸多政治资源中,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政治制度资源无疑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资源。随着政治发展环境的深刻变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科学认识政治制度资源的内生化逻辑进而开发、运用就成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政治制度资源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资源,充足有效的政治制度资源更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前提。自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重视对政治制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历经了效仿苏联到自主探索的历史转折,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开发政治制度资源的历史经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资源开发的历史进程为政治制度资源开发注入了独特的中国基因,并决定了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一、南宁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做法(一)编制规划,整体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编制了《南宁市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南宁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实施方案》。对"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通盘计划。编制了《2008年南宁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南宁市2008年节能实施方案》等年度实施方案,用政府规章  相似文献   

4.
犍为历史悠久,文旅资源丰富。有百年火车、千年庙镇、万年湖泊、亿年桫椤,已创建了中国茉莉之乡、中国桫椤之乡、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犍为文庙、嘉阳·桫椤湖两个国家3 A级景区。近年来,犍为响亮提出"文旅成就犍为"的口号,围绕"西南地区新的文旅目的地"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5.
变废为宝、开发城市矿产是提升国家金属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矿产开发的系统研究,从"如何科学认识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与国家金属资源安全的关系问题"和"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提高国家金属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两个基本问题出发,对城市矿产开发机理、开发前景、开发模式、价值补偿以及开发政策等重点内容深入研究,构建城市矿产开发研究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6.
信息之窗     
国务院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经济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上的所有权,可以是个人即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国家,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是集体、群体,即集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不同所有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可以制定相应的单行法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大一统"观念是现代中国国家建构、塑造中国文明基体并关联各历史阶段的重要政治思想资源。"大一统"观念源于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顺应了维护地缘安全与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在近代,"大一统"观念通过"三民主义"与"天下为公"、"社会主义"与"民本观念"、"协商民主"与"和而不同"的三层文化对接,注入国家建构进程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未来,"大一统"观念又将因其内涵的国家超越性为国际政治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遗传资源具有一般物和生产资料两种属性。《遗传资源行动纲领》和相关引种及科研惯例把遗传资源的生产资料属性归入人类共同遗产,从而使遗传资源所有权被"肢解"。CBD规定国家对遗传资源享有主权,并规定了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从而使被"肢解"的遗传资源所有权回复完整,使遗传资源(生产资料属性)的历史逻辑经历了从人类共同遗产→遗传资源所有权→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的演进和嬗变。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是一种非创造性的特别财产权,与遗传资源所有权和生物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存在实质性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既是世界上梯田建设最多的国家,又是梯田资源浪费最为严重的国家。梯田建设要改变"重新建、轻改造"的思路和模式。对我国局部农村的梯田实施改造升级换代工程,不仅可以造就质量更好的耕地资源,而且对发展梯田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农村环境有着非常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对我国国家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我们建构良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国家形象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建构良好国家形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争夺国际话语权,变"他塑"为"自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好新媒体作用;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12.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云南省临沧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三个定位"指示精神的有效途径。临沧示范区建设将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针对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等瓶颈问题,实施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五大行动",着力破解临沧特色资源与经济业态之间的矛盾以及沿边优势与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力争把临沧建成沿边全面开放先行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样板区、民族特色资源利用引领区。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认同"是指国民对其国家的归属感、忠诚感和自豪感。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都有内地汉人与各少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在国家认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云南少数民族同胞自古就有"慕义向化"的倾向。明清时期,云南少数民族诗人在汉语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于诸多作品中流露出了对中国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强烈认同,充分发挥了文学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挖掘云南少数民族诗词中的中国国家认同,将其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文化资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对国家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作用不断增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超国家权力"与主权国家的国家主权产生矛盾和冲突;经济全球化会使国家的经济安全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加剧了贫富分化;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危机;我们要警惕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进行意识形态的"传道"阴谋,以维护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十八大以来创新社区治理的要求,成华区针对"社区治理主体单一、居民参与度不强、社区治理资源分散、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创新了社区"公共服务网"、"民生服务网"、"安全服务网"的"三网"融合互动信息化治理模式,提升了成华区社区治理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生物剽窃"现象在各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愈演愈烈,在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现象。我国于1992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但是公约只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性规定,国内在该方面的法律规制则严重缺失。国内立法规制与国家所有权原则、惠益公平分享原则以及来源披露原则密切相关。通过从物权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对生物遗传资源国内立法进行规制,以期实现国内立法的完善,并预防和制止"生物剽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先行者与实践者,在新时期提出了将中亚地区建设成为"四位一体"核心油气合作区的战略部署。中亚地区的战略位置、中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现状和愿景、资源与市场的契合性,决定了中亚地区油气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亚地区,油气合作要坚持"互利共赢、层次递进、市场导向"的合作原则。"资源、供应、效益、品牌"是中亚地区油气核心合作区的建设目标。要实现"四位一体",必须立足中亚地区油气合作现状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夯实资源基础,加强供应保障,提升质量效益,塑造品牌形象,最大化中石油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从1984年开征资源税以来,我国形成了以矿产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四部分构成的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资源税是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的一部分,它只有税的名分,没有"税"的本质,应该废除这一税种;资源补偿费也是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的一部分,但这一概念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应该修改为资源出让金,并以此构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矿业权使用费在本质上是矿地使用权出让金,不是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的内容;矿业权价款包括国家矿产资源勘探投入及收益和矿产资源出让金,是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的核心,并以此构建我国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个现代国家而言,"财政汲取能力"与"预算能力"的成长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缺一不可,而且"预算能力"与国家"再分配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强有力的"预算能力"是实现"再分配能力"的制度基础。1978年以来,经济市场化与政治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已经使得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然而,由于作为"政策过程"的公共预算制度的成长比较滞后,使得庞大的财政资源在支撑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预知的财政风险和财政无效率现象,巨额的财政收入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再分配能力"。因而,必须向"预算国家"转变,通过公共预算的制度化与民主化来提升"预算能力",将国家财政纳入公共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当中,实现"财政汲取能力"与国家"再分配能力"之间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创新。"一国两制"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国家建构的思想资源,传承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继承了"和而不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国两制"借鉴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思维,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在历史遗留下来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政治追求、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双方的互相合作、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