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言     
正艺术人类学是一门外来的学科,具有一套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要理解这一学科,不仅要跨空间、跨地域去理解,还需要跨时间、跨时代去理解。这次栏目的两篇文章,可以带领我们去领略和理解艺术人类学的这一特性。第一篇文章《人类学与跨文化艺术比较:访范·丹姆教授》,是笔者对范·丹姆教授的访谈,这一访谈文章很长,有2万多字,虽然是访谈,但内容涉及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发  相似文献   

2.
李如海  高蕾 《思想战线》2011,(Z2):31-32
在今天追求全球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发扬民族民间艺术的时代,艺术人类学不仅为人类艺术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同时艺术人类学的视野逐渐在人类艺术中践行与发展。通过整理与分析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对认识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状况,以及展望中国艺术人类学未来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立 《思想战线》2012,38(1):10-13
学界主导的意见是将艺术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艺术"二字提示,不能将艺术人类学的对象完全等同于"文化"。当前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与艺术存在某种疏离,应该尝试回到并回应艺术学、美学提出的艺术问题,为艺术人类学寻找相应的对象和议题,思考如何将其延展到艺术人类学中重新厘定,而不是简单地加以摒弃。促使学科之间形成有意义的对话主题,使艺术对象真正成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孟祥麟 《广东民政》2008,(11):48-49
阿弗塔伯·沙米姆教授是巴基斯坦著名的乌尔都语诗人,他从1972年起多次到中国,并在中国居住了14年之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汉族的家族与村落:人类学的对话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族的家族与村落:人类学的对话与思考麻国庆李亦园教授在北京大学纪念潘光旦先生的学术演讲中,对中国人类学的南北两派及其互易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南北两派正是人类学中国学派的典型特点。①如果从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而言,在笔者看来还有两个重要的研究趋向,一是以日本...  相似文献   

6.
正庄孔韶教授师从中国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民族学(人类学)博士(1988)。1990-199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学者。1994-1998年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主任兼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2003-201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2010年起并任浙江大学讲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发展咨询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影视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庄孔韶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人类学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性课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 学术准备、 学术起步、 稳健发展 3 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 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 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 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 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 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等 5 个方面的特点。 对中国艺术人类学 20 年的发展之路概括。 任何新的理论都是来自于新的社会实践,中国 30 年来的巨大变化, 为中国学术理论创新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源, 尤其是艺术人类学。因为作为它研究对象的艺术, 在社会实践方面往往具有先锋性, 其所具有的创造性精神,往往是冲破旧藩篱的一种力量。 为此, 艺术人类学学者们所收集的丰富田野材料和所进行的大量社会实践, 正在促使本土理论进一步完善, 并汇集为一股推动中国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哈佛大学凯博文教授以自身的学术研究经历为线索,介绍了人类学与医学的结合、医学人类学的发展、人类学学科在中国和世界大学中的位置等。凯博文教授提及医学人类学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当前人类学学科在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不足之处,并对当下世界大学的走向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最后凯博文教授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从事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年轻学者提出了建议,指出人类学学者应加强合作,扩大在专业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从主体性出发,中国人类学还可分"四维观":而借助皮尔斯的"三性论",进而提出心物兼容、相辅相成则可成为中国人类学的理论参照.中国人类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共时--历时、共相--殊相、形式--内容关系的合理把握;中国人类学只有摆脱各式僵化的二元对立,"由二生三",突出"全息"和"过程",才能让"中国经验"走向世界.才能有效加入本学科的全球对话.  相似文献   

10.
袁建伟 《思想战线》2002,28(6):48-52
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教育是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兴起的 ,它是以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结合传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综合欧陆教育人类学的哲学传统和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而成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庄孔韶是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汉人社会、教育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研究。庄教授于 1 989年出版了《教育人类学》一书 ,对于中国教育传统做了历时和共时的考察 ,并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视 ,提出了中国人类学家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给人启迪 ,让人深思。最近 ,本刊编辑部对庄孔韶教授进行了访专 ,现以问答形式发表 ,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除了物理学研究之外,张首晟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投资,以"丹华资本"为名,表达着他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他非常希望为中国的科技升级做贡献,仅此一点,他就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上一期写了杨振宁先生,这一期我要写一下不久前不幸离世的张首晟教授。这两位教授是某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张首晟教授出生于1963年2月,逝于2018年12月。可以说,在华人物理学界,他是"60后"中最优  相似文献   

12.
艺术人类学研究在国内渐成热点,从学科发展进程中对学科的认知、学科基本定义、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构成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对认识和分析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科定位及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科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中,应当秉承人类学立场的艺术人类学研究,明确学科定位,不断深化理论思考。与此同时又需要有更大的包容性,既基于学科的纯洁性,发展建立在学科认同基础上的理论追求,又能够面对实际问题开展更为广泛的跨学科交流,谋求跨学科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庄孔韶教授出生于194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的人类学社会学泰斗林耀华先生。1990-199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从事博士后研究,与美国人类学家郝瑞教授共同工作,并长期在该校担任访问教授与访问学者。庄先生198B年在林耀华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教育人类学》,于1989年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中国本土教育人类学专著。2002年他主编了中国大陆首部《人类学通论》教材,这是中国学人独立编写的首部融合东西方人类学知识的教科书,目前已被多所国内重点高校指定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读教材。1996年…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言     
正艺术人类学伴随着人类学传入中国而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从开始就有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艺术,但艺术人类学真正作为一个学科受到关注,则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田野,到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许多研究艺术人类学的学者开始结成一个学术的共同体。走到今天,有关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也由此,需要对以往的研究有一个理论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张晓辉教授1955年出生于昆明,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到云南大学任教。1994年1月-1995年1月在英国阿伯丁学法学院任客座教授,现任云南 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辉教授还担任了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 在近20年的教学与研究中,张晓辉教授致力于扩展法学研究的视野,倡导法律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强调经验研究对法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他不仅重 视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还亲自进行实践。10余年来他…  相似文献   

16.
叶舒宪     
《新东方》1998,(1)
1954年9月20日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陕西范大学中文系(七七届),留校任教。1986年破格越级任副教授。1990年国家教授选送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校当访问学者。1993年调任海南大学文学院副都授。1994年任教授。1995年获台湾汉学厂家中心资助赴中央研究院等访问讲学。1996年获加合大物别研究奖赴多伦多大学等校访学。二、学术兼职1、20世纪国外文艺学丛书主编,侠西师大出版社出版。2、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泽丛书编委,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3、艺术人类学丛编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4、弗莱研究丛书编委,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5、中国…  相似文献   

17.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文化艺术教授吴·斯日古楞,是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旭光村人。1969年11月,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他,应征到海军旅顺基地演出队当了一名文艺兵。还不到两年,在全军精简文艺团体时演出队解散,吴·斯日古楞下连队当了战士。做战士他思想上进、工作进取、业绩突出,不仅入了党,还被推荐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专业学习,毕业留校任教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国际学术界有了对话的平台,但学术创新仍是这一学科中国化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创新,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包括理论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中国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主要目的是对世界学术提供独特的贡献。建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既要适合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同时也要能够适合全人类不同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海力波 《思想战线》2011,37(5):6-10
当前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在侧重发掘"艺术的社会性"的同时,却相对忽略了对艺术这一审美本体的言说,导致未能对艺术创作与审美批评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直接有力的回应。在具体的研究路径上,艺术人类学可以将对不同文化中审美认知体系的发掘与建构、尤其以对不同审美认知体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作为重点,从而为深化艺术人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视野,凸显出艺术人类学的学科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美学、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的学者纷纷打出艺术人类学的招牌,关于何谓艺术人类学、如何看待艺术等问题,学者们各持己见.相对于强调艺术本质论及艺术发生学的美学、文艺学专家而言,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则强调注重艺术的情境,强调艺术要以人为本,要注重整体观以及文化理念等.日本学者提出的"艺术周边"理念,消解了艺术的本质性,有利于将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带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有启发意义.对于跨学科的艺术人类学而言,重要的不仅是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还需要在长期的学术积累中把握对方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