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慧眼识英才 1926年4月,万毅被任命为张学良司令部副官处少尉副官. 这已是万毅第二次到张学良身边工作了.1925年3月底,正值奉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时,18岁的万毅考入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第四期步兵科学习,教导队队长是张学良.入学以后,万毅即显示出其优良品行和才能,深得同学的信赖,也得到众位教官的赏识.经过6个月的紧张学习训练,万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天津张学良司令部副官处当上士.后又调往他部.1926年春节后,万毅找到张学良司令部,写了个"签呈",请求录用,重新回到司令部工作.张学良批示:"考试,因才录用."  相似文献   

2.
孟红 《党史纵横》2009,(7):32-34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不顾劝住。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从此后张学良的人生道路便急转直下。由于蒋介石背信弃义,对张学良施以狠毒的报复打击,一代少帅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活。张学良在大陆被关押期间囚禁地点一直变化不定: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奉化溪口的雪窦山;1938年秋,又被迁徙至贵州修文县。1946年,在蒋介石的一手策划下,张学良被秘密转移到台湾,并且几次转移关押地点,使外界对张学良将军的关押地无从知晓。  相似文献   

3.
说起沈从文与青岛,就如同在讲述一个富有诗意的故事。巴金曾说:1932年,我来到青岛一个朋友山上的宿舍,在这里创作了《爱》和为《砂丁》写了序。此处他提到的山就是八关山,朋友的宿舍就是沈从文故居。八关山东麓,福山路,3号。站在门牌前,透过锈迹斑斑的铁门与高处的小楼对  相似文献   

4.
在青岛南部蜿蜒多姿的海岸线上,有大大小小数个海湾,其中位置居中、风景最佳的,要数汇泉湾了。从汇泉湾顶端沙滩浴场的西侧向上走,穿过莱阳路,从小鱼山脚下往东,沿福山支路步行不远,就可以看到一处造型别致的西式洋楼,矗立在八关山南坡。这里就是福山支路5号,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人物康有为的故居——“天游园”。  相似文献   

5.
路蔷 《广东党史》2005,(2):15-16
日前,笔者采访了周恩来当年的勤务员李学文老人。当问及他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情况时,77岁的李学文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显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愉快的相识李学文1927年出生在陕西省华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39年12 岁时参加了八路军,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任勤务员。1940年4月  相似文献   

6.
于军 《党史纵横》2003,(6):25-26
1928年6月,东北上空风云变幻,形势险恶。张作霖被炸身亡后,日本关东军蠢蠢欲动,剑拔弩张,伺机实现其满蒙侵略政策,妄图霸占东北。东北内部新旧派系矛盾加剧,造成人心浮动,政局动荡不安。加之奉军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扩充兵员,军费剧增,使财政赤字,奉票贬值,如,1925年10月,现洋一元可兑奉票2.29元,到1927年可兑奉票55.8元至11元;1928年4月,则可兑奉票20—30元;至1929年6月奉票已贬值到最低点,现洋一元竟能兑奉票72元。随着奉票的毛荒,物价也飞涨。1927年2月猪肉每斤奉票1.80元,玉米面每斤0.26元,到1928年2月,猪肉每斤则达奉票8元,玉米面每斤为…  相似文献   

7.
林丕 《新视野》2000,(5):24-24
从1997年10月至2000年7月,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已连续出现了两年零10个月的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也已连续出现了两年的负增长(从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对这一现象应当怎样认识呢?它是不是通货紧缩呢?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认识。一  首先,我认为它不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一般有三个标志:(1)货币供应量显著减少;(2)物价持续负增长;(3)经济出现衰退(负增长)。  这三个标志并不是平列的,在三者之中,第一个是基本的、决定性的标志。这是因为,所谓通货紧缩,其基本内涵就是货币(即通货)供应量的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高峰 《党史纵横》2009,(9):19-22
1955年3月16日,时为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发布了《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开幕典礼》的新闻报道。开幕式的盛大典礼于15日上午9时在新落成的中苏友好大厦中央大厅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潘汉年出席并讲了话,还为此剪彩。在同一版面上,留下了潘汉年剪彩时的照片:他低着头,左手握彩球,右手拿着剪子剪彩。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活跃、最前沿的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大陆对台经贸政策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提出两岸经贸交流思想主张及政策阶段;对台经贸政策走向法制化建设阶段;开创政党交流平台模式、深化互利双赢的新阶段.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造福于两岸人民,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大庸  书民 《党史纵横》2003,(10):41-43
1932年7月29日至30日,沈阳<盛京时报>、大连<泰东时报>、北京<商报>、上海<时事新报>、<申报>、云南<国民日报>、山东<民国报>、香港<大公报>等十几家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爱国人士、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等十几人被捕、惨杀一案.<盛京时报>发表了题为<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谋叛始末--袭击省城未遂事件>的文章;上海<时报>又以<割舌火焚而死>为专题报道了惨杀事件;<中央日报>也以<残暴日兵,焚杀张凤岐、割舌杨春元>为题作了报道,这些报道震惊全国上下,各阶层反映极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