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勇 《现代法学》2011,33(3):142-150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对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法律性质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中国认为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有拘束力的条约,美国却否认这一点。这种争议的结果既严重损害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权威性,更严重阻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根据国际条约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特别是从条约的基本特征、美国国内法关于条约的定性、三个联合公报的履约情况等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表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无疑是有拘束力的条约。基于此,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寻求维护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权威性及其条约性质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2,(9):16-16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震惊了世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乔冠华和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受命共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下称《公报》)。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菲律宾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划为菲律宾领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影响了两国关系.本文将运用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条约反驳菲律宾的行为,证实该法案的不合法性以及中国在法律上拥有对南沙群岛不容置疑的主权.  相似文献   

4.
国际环境法的迅速发展,使它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所谓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的普遍适用于国际环境关系各个领域的、对国际环境保护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构成国际环境法的基础的原则,是最重要的国际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国际环境法作为国际法的一个分支部门,必须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就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关系。因此,国际社会通过的关于环境问题的决议、宣言和缔结的国际条约,都指出国际环境保护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互相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的长期不正常状态,开始了中美关系的新时期。回顾30年来的历史,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成立,美国对中国实行了政治孤立、军事包围、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的反华政策,致使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中断了30年之久。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长期努力,1972年2月27日中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回顾了两国之间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政府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方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学》2014,(4):146-153
诚信是人类法律文化或文明的共同财产,广泛适用于国内法和国际法。在实然国际法体系中,诚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它是世界各大法系甚至各国法律体系所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其次,它构成习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再次,它具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抽象性、一般性、普遍性和至上性。最后,它构成条约的基础和核心,尤其贯穿于条约的谈判、解释和实施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美双方战略利益的契合为中美关系的解冻创造了基本前提,双方的积极互动最终实现了中美关系的解冻。尼克松政府在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上的矛盾立场突出体现在涉台表述的谈判和公报文本的各自表述。在台湾问题上的的各自表述既反映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政策的调整,又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某些立场的保留。本文着重叙述中美上海公报中关于涉及台湾问题表述的谈判,以期从这一侧面理解中美关系解冻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罗马条约》中没有规定个人对国家违反欧盟法的行为有向欧洲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的权利。对于现实中出现的这类问题 ,欧洲法院以加强对个人的有效保护为原则 ,借助于《罗马条约》第 1 77条及第 5条的规定 ,在Francovich案中确立国家责任原则 ,并在Factortame案中进一步细化了这一原则。本文旨在探讨此原则的确立与发展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政府关于钓鱼岛列岛与《马关条约》无关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国际协定,虽未出现"钓鱼岛"的字样,实际上确定了钓鱼岛的地位和主权归属。《旧金山和约》对中国没有拘束力。《归还冲绳协定》的基础文件乃至归还主体、方式和范围均违背国际法,应归于无效。美国向日本移交钓鱼岛的行政管理权违反了国际条约,是非法无效的行为,日本并不因此享有钓鱼岛的主权。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公然违反国际法,凸显出钓鱼岛主权之争法律解决方法的紧迫性。美国擅自处置琉球群岛之归属,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法上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海洋宪章”,构成规制所有海洋活动的法律框架。在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中,通过演化解释等方式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条款适用于该条约缔约时未出现的新问题,甚至将条约条款进行明显不同于文义的新解释,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裁判实践的一种趋势。一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海洋宪章”地位具有其必然性,遵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另一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能解决所有海洋问题,该公约未予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因此,如何确定该公约解释和适用的“界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法学评论》2022,(6):152-164
《民法典》生效后,《民法通则》第142条关于条约适用的指引规定自动失效,从而给我国直接适用条约的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目前,我国法院直接适用条约的法律指引模式主要由司法解释和特定通知、法律法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与指导性案例构成。然而,上述指引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无法适应《民法典》时代对我国法院精准地直接适用条约的更高要求。在上述背景下,我国应当在理论层面以重要的国际法原则作为指导,确立真正意义上直接适用条约的理论来革新我国法院直接适用条约的法律指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禁止酷刑公约》中存在的一部分无效保留出发,提出国际条约实践中"无效保留"问题的困境,通过考察国际条约实践且结合2011年国际法委员会通过的《对条约的保留实践指南》,论述条约实践中无效保留问题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共同利益:国际法本质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诚军 《时代法学》2004,2(4):29-36
共同利益是破解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关系诸问题的关键。该文从基本法理出发 ,并从国际条约与共同利益、国际习惯与共同利益、国际法各部门法与共同利益几个方面 ,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国际法的共同利益性。本文的中心议题是 :共同利益构成国际法本质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 ,我国的著作权涉外关系始于 1979年中美科技协定和中美贸易协定 (部分条款 )的签订 ,之后 ,1992年我国签订并执行了《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 ,同年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 ,次年加入了《录音制品公约》 ,1995年签订并执行了《中美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计划》 ,直至 2 0 0 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从经历的轨迹看 ,我国著作权涉外关系由签订双边条约发展到签订多边条约 ,由签订只有部分版权条款的发展到签订或者加入专门的国际著作权条约 ,由签订只具备抽象内容条款的发展到加入条款内容详细具体的国际条约 ,…  相似文献   

15.
赵建文 《当代法学》2013,(4):121-130
善意的基本含义包括诚实、公正和合理。善意原则是一项既构成一般法律原则也构成国际法一般原则的国际条约法的基本原则。它在条约的缔结、履行、解释和争端解决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原则规则相结合的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它维持条约法乃至整个国际法的精神和价值,保护条约主体的善意行为,排除恶意行为的合法性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面对北极争夺的升温,首先论述了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斯瓦尔巴德条约》以及国际海事组织相关公约等现有国际法律体系及机制下,中国在北极海域所享有的国际法权利;然后从政治和法律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以争取获得更多海洋法权利的途经。  相似文献   

17.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第30条第2款明确规定“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和协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是我国法律文本首次明确条约与宪法之间的效力关系以及真正在制定法规则体系中确立了“宪法至上”原则。根据《对外关系法》的相关规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所确立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合宪性审查职权为核心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不仅使得审查对象的范围得到了拓展,更重要的是合宪性审查有了新的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可以成为合宪性审查的确定性标准。因此,《对外关系法》的正式实施为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注入了新活力,使得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在制定法规则体系中获得了最高的法律权威,有助于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8.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引渡制度中已确立的原则。虽然引渡制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80年,①但是直到18世纪末,引渡主要是针对政治原因的逃亡者(包括叛国罪、轼君罪或反对君主制的犯罪),而对普遍刑事罪犯则很少引渡。欧洲第一个引渡条约——英国和苏格兰引渡条约就是引渡政治犯的条约。1625年格老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对引渡问题作了理论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李薇薇 《法学杂志》2012,33(4):104-109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39条规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的规定继续有效。《公约》在香港继续适用的理论基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条约继承,也不是国际法上的禁止反言原则,而是"一国两制"理论在条约继承上的一种制度创新。《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处理人权条约的继承方面既体现了国家主权、高度自治这一根本原则,又特别重视连续性原则和人权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20.
"附属物永随主物"早己确立为国际法的一项原则。基于领土条约中涉及的"附属岛屿"条款的解释与岛礁主权归属存在密切关系,不当的解释会严重损害当事国的领土主权,在国际司法、仲裁和国家实践中,确立了地理、政治、历史和有效控制等判断基准,但是,在适用中过于专注条约文本表达的精确性及相关嗣后实践和实际控制,而忽视了条约解释采取的基本方法及法律效果。中日钓鱼岛争端也涉及《马关条约》第2条规定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条款,以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的解释问题。无论从历史还是行政管辖的标准来看,钓鱼岛都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且为日本于1895年先行秘密窃占,然后利用《马关条约》涵盖条款,采取隐含的方式从中国割让所得。为使在今后的政治谈判中能够做到有理有据或防范司法诉讼,我国应加强对相关条约的解释规则的研究,并进一步收集相关历史文献、地图和管辖依据,同时强化对钓鱼岛主权的宣示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