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袭性民事诉讼问题剖析及立法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突袭性民事诉讼在实践中的表现   突袭性民事诉讼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不当行使诉讼权利而使对方当事人陷入猝不及防的诉讼状态之中,从而危及对方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以保护其实体权利的行为。   总结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突袭性诉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原告提交起诉状提出虚假的诉讼请求,而将真实的诉讼请求在庭审时提出。而这时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属法律允许,对被告来说则防不胜防,感觉不公正,但面对法律规定又无可奈何。   (二 )原告提交起诉状时不提交相应的起诉证据或提交次要证据,或提交与本案…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3月 7日 ,某市公民陈某突然收到市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书和市移动通信公司的起诉状副本。移动通信公司起诉声称 :被告陈某自 1 997年 1 2月至 1 998年 4月期间使用手机所发生的通话费及滞纳金共计人民币6 0 0 3 5 0元。被告陈某答辩 :自己是个菜农 ,经济状况极为一般 ,固定电话都未安装 ,更谈不上使用手机 ,不可能有所谓拖欠话费的情况 ,原告的请求没有事实根据。审理过程中 ,原告移动通信公司提供了申请人为被告姓名的装机申请登记表 ,以及被告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和所欠话费的清单。被告对此进一步辩称“自己从来没有填写什么…  相似文献   

3.
原告:被告:住所:送达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住所:送达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诉讼请求:事实和证据:上述内容经法院工作人员向原告当面宣读后,原告表示该内容与其口述内容无异。原告签名或捺印年月日法院工作人员签名年月日目录1.口头起诉登记表2.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3.申请转入普通  相似文献   

4.
1、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收到起诉状经审查立案后,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 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经济纠纷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2、原、被告双方同时到庭请求解决纠纷的,可以当即审理,当即调解。 3、原告到庭请求解决纠纷,被告在本地的,可以用书面、电话、请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捎信等简便方式传唤另一方当事人到庭。被告口头答辩的,记入笔录,可以当即审理;被告要求书面答辩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多来,行政诉讼中的撤诉现象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关注。为此,我们对部分法院的行政案件进行了调查,发现撤诉的行政案件在已结行政案件中的比例居首位。在被抽查的35件撤诉行政案件中,原告因认识到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而自愿申请撤诉,或因被告纠正了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22件,占62.9%;原告因其他不正常原因而申请撤诉的13件,占37.1%。上述情  相似文献   

6.
<正> 1992年8月2日,原告某公司与被告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一份。规定:由被告供给原告嘉陵——本田JH70型摩托车300辆,单价6350元,计总货款190万零5千元;原告在同年9月9日前将货款汇入被告帐上,款到十日内被告将货供完,到期不履行合同,承担4%的违约金;合同有效期为1992年8月2日至9月20日。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生效后,原告按约于同年9月8日将货款182万5千元汇入被告帐上,仅比合同约定先为给付的货款差20000元。被告将货款分解挪作他用。同月14日,被告以原告未按约定付清货款和摩托车价格上涨为由,要求原告继续履行先为给付义务。原告从被告工作  相似文献   

7.
统一的诉讼举证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汉昌  刘田玉 《法学研究》2005,27(2):96-108
举证责任的实质在三大诉讼法上都是将某些法律要件事实的举证义务分配给一方当事人 ,如果该当事人不能举证或不能证明该法律要件事实 ,裁判者则做出与该当事人利益相反的“事实拟定” ,并以此为基础做出判决。从罗马法到现代 ,只有两条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 :原告作为主张的肯定者 ,负有举证责任 ,被告作为主张的否定者 ,不负举证责任 ;原告作为主张的肯定者 ,不负举证责任 ,被告作为主张的否定者 ,负有举证责任。两条原则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诉讼领域。  相似文献   

8.
田明 《知识产权》2004,14(2):44-46
[基本案情] 原告于2001年9月7日中请了"电池标贴"的外观设计专利,该专利于2003年3月20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公告授予专利权.原告诉称被告未经许可,销售了原告的外观专利产品,并于2002年2月3日请求当地技术监督局查封了被告销售的涉嫌侵权的电池产品500件.原告要求被告1.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2.赔偿损失20万元人民币:3.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对市区县法院1984年至1987年审结的32件因机动车交易而引起的纠纷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错误的确认当事人诉讼地位的有12件,占该类案件总数的37.5%。如有的将第三人确认为被告;有的遗漏了诉讼第三人;有的企业法人是被告,却将法定代表人列为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法院办案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后,法院经审查后发现,被告下落不明,起诉材料无法通过直接送达或邮寄方式交给被告。无奈,法院通常会选择在人民法院报或者其他报纸上刊登公告,试图让被告知晓起诉内容,从而于指定时间到庭应诉。但法院用来刊登公告的报纸通常被指定为《人民法院报》,而该报的阅读对象主要是法院系统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专业性强。作为普通民众的当事人是几乎不可能看人民法院报的。此外,人民法院报刊登全国范围内法院的公告文书,报纸公告栏里各法院的公告送达排列的密密麻麻,即便深爱法院报的读者也不会花时间去看公告,更何况当事人。故而本文就一问题展开分析,尝试用更好的方式来实现诉讼文书的准确、及时送达,保证当事人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南口法庭采取三加强措施降低农民工讨薪风险一是加强立案阶段的审查和送达。在立案时,对被告的姓名、身份、现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详细核实,并告知原告,如果被告姓名不准确其可能承担的诉讼风险,督促原告高度重视完备的被告信息对诉讼的重要性;对于经询问,被告工程即将完工或有其他可能找不到被告的情况,收到诉状后及时指派专人在原告的协助下前往被告的临时住所地进行送达或通过电话通知其领取传票,减少因被告有意逃避责任给原告带来不必要的讼累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合同的根据,因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获得的利益。民法通则实施以来,我院先后审结了8件返还不当得利的案件。其中:由于原告经办人员粗心大意,多发贷少收贷款的2件;被告拾得遗失物不肯返还的3件;被告冒领遗失物1件;错收他人现金,事后不肯返还的l件;错领信用社存款1件。从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原因看,被告积极取得利益即得利时知情的5件,被告消极取得利益即得利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当事人举证一恶意举证的种类:1.突袭举证。突袭举证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告提交起诉状时只提交次要的证据,而将有效的主要证据在庭审时提供,使对方诉讼参与人来不及对证据进行充分辨认和系统反驳。2)被告在答辩期或反诉时不提供主要的不利于原告的证据,而在庭审时突然提出。3)在法官主持的证据交换程序阶段,只提交次要的或对方已掌握的证据材料。4)制约定案的主要证据在一审时不提出,而是二审时才提交,致一审判决被改判或发回重审。5)影响定案的主要证据在原审时不提出,申请再审或申请抗诉时…  相似文献   

14.
自1990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实施至今年6月,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831件,案件涉及30余个行政管理部门。审结803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原告接受具体行政行为自愿撤诉的占66%;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占14.6%,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后原告撤诉的占13.2%,作其他处理的占6.2%。通过审理这些案件,公民、法人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都有所增强,行政审判这一新  相似文献   

15.
原告:王云被告:朱波诉讼请求:依法变更原告为朱鸿儒的监护人开庭时间:2006年9月7日14:00审理法院: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还没正式开庭,2号法庭就弥漫着浓重的战火硝烟。审判长首先核实了原被告双方的姓名、年龄、民族、家庭住址以及代理人的基本情况。但是原被告均对对方的工作单位表示了强烈异议——“他不是什么医师,早被医院开除了”、“她是假记者,真骗子”……审判长表示,工作单位情况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资格,这才阻止了双方在法庭的第一次交锋。被告:非凡少年源于非凡的父亲审判长:现在开庭。(敲击法槌)今天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依…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在审理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时,常常遇到原告将出版单位作为被告一起拉人当事人中追究其侵权或其他责任的情况。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姜某诉被告长城出版社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中,原告没有起诉直接的侵权者(侵权与否这里暂且不论),而是与出版单位“对簿公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抄袭、剽窃者的线索难寻。当事人除了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被诉作品中被抄袭、著作权被侵害外,再就是被诉作品中的作者姓名,至于该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是男是女等…  相似文献   

17.
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一种传统观点:当事人在一审民事诉讼程序中称为原告和被告,而在二审民事诉讼程序(上诉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其中上诉人是在一审程序中的原告或被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被上诉人是上诉人在一审程序中的对方当事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见统编教材《民事诉讼法教程》第356—357页)。笔者认为,一  相似文献   

18.
一、片面追求“一步到庭”,缺乏必要的庭前准备 “一步到庭”这种庭审方式又叫直接开庭,即在开庭前,法官只有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其他证据一概由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在庭前不同当事人及代理人接触,不进行任何庭前调查,询问取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提高审判工作的公开性、民主性和高效性。实质上,片面追求“一步到庭”,  相似文献   

19.
诉讼文书送达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诉讼文书送达工作的现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两个当事人两个代理人的案件审判中有12个诉讼文书需要进行11人次送达(向原告分四次送达受理通知书、答辩状副本、开庭传票、裁判文书;向被告分三次送达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裁判文书;向两个代理人各送达两次出庭通知书和裁判文书),以及组成合议庭,出具财产保全裁定等,送达的工作量还要增加。 根据某基层法院统计,目前符合民事诉讼法送达规定的仅占55%,还有近一半的诉讼文书送达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如果按照规定进行送达,送达难度很大,工作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如原告上海市长宁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房屋管理所诉被告徐某等占房、房屋使用一案。法院判决被告徐某等应于判决生效后7天内搬离本市仙霞路750弄44号101房屋,补付所欠  相似文献   

20.
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地位都是平等的。只要是按照法律规定,正确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遵守法庭纪律,法官都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但是,如果当事人不遵守法庭纪律,滥用诉讼权利,干扰法庭的正常秩序,又不听法官的劝阻,法官就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譬如对其进行罚款或将其拘留。 我院以前就处理过这样一位当事人,是个离婚案的被告。原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