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阐释革命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不同形式和阶段的基础上,从政治观、政治哲学、政治原则、政治思维、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模式、政治热情和民主、自由观等八个方面论述了从革命到建设的政治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陶元浩 《桂海论丛》2010,26(5):125-128,F0003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和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政党从革命到执政的转变、经济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政府从全能到有限的转变和社会从整体到个体的转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对人民群众和公务员群体双重作用缺失的困境。行政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共同的属性,是对传统思政工作的创新和超越。因此,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应不断加强服务型行政文化、法治型行政文化、民主型行政文化和科学型行政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化革命与制度修辞本文所讲的文化革命,是指中国近代以来长程革命历史上的文化革命.如果把近代中国的革命三分为经济革命(器物革命)、政治革命(制度革命)和文化革命的话,那么,其基本进程也是从经济、制度再到文化.洋务运动就是经济革命的肇始,戊戌变法则是政治(制度)革命(改革)的肇始,而新文化运动就是文化革命的肇始.我在这里之所以用制度修辞,而不用法律修辞,是因为法律仅仅是制度(正式制度或大传统意义上的制度)的前提要件——尽管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除了法律之外,制度还需要理念、主体、行为、反馈等条件.所以,制度修辞更能够表达修辞对法治建设的意义.那么,文化革命和制度修辞之间是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著名学者朱中原认为,从权力主导型改革向权利主导型改革转型,既是改革的新转向,也是改革的本质回归。在他看来,中国要真正实现从“权力本位型改革”向“权利本位型改革”的转变,必须要认识到以下两个最根本性的问题:一是改革必须由现行的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及民间主导型转变。中国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得过去的那种政府管制模式到现在仍然大规模地存在。事实上,政府主导的权力本位型改革突出的是政府的权力意志,这是中国政府的一种煞费苦心。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社会,在改革方面不可能完全放开,不但没有全面放开,而…  相似文献   

5.
延安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富有时代内涵和普世价值.科学发展观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产物,也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驱车行至开化县长虹乡库坑村,正是雨后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派天然好风光.这个距离开化县城35公里的小山村,其实已近皖、赣两省.80多年前,关英、邵长河等革命先烈选择把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所在地设在了这里.从此,这片名不见经传的山村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成为浙西革命的摇篮,红色基因在这片绿色中孕育成长.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阜新人民曾经创造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在煤炭资源走向枯竭的现实面前,如何推进经济转型以化解各种矛盾成为阜新改革发展中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8.
尽管国家极力在为城镇化开发制定约束性规则,但从根本上说主导城镇化基层治理场域的是利益政治逻辑而非规则政治逻辑。这首先源自城镇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它是包含着多重任务的复杂系统,而且各环节间都充斥着利益分配的纠纷和较量,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为相关行动者的讨价还价提供了动力和空间;其次是由社会转型阶段的制度特征所致。改革中变动不居的制度、文本与实践的背离以及体制内创新、试错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规则的社会化过程且削弱了规则应有的指导与约束功能。城镇化在基层场域内的权力较量与利益争夺看似无序,但各方行动主体都在理性选择行动策略、重塑其行为准则,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预期结果,例如村民民主意识的生成、集体经济以非传统的"自组织"形式对基层社会进行再组织等,原本虚弱而破碎的社会在这过程中表现出缓慢的自我发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作为革命法宝、伟大的工程来抓,确立了党建的正确方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抓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增强了党的生机和活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论文通过对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四个特点的分析,集中论述十四大以来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和重大成果,旨在为实现跨世纪的目标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李明伟 《桂海论丛》2004,20(6):84-87
清末社会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群体,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及其他进步社团,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新思想,形成了反封、排满、批判传统文化的革命政治文化,并利用舆论工具迅速传播,发挥了变革政治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对清末民初政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南龙 《湖湘论坛》2001,14(5):69-71
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进一步前瞻性的考察时,学界往往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政治体制改革之上,而很少注意到政治文化的泛化性影响。本文试在回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后,揭示政治文化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我国渐进式体制改革的文化渊源。 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转型及三者的关系 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时,主要模仿苏联建立起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公共情感的失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疏导和引导公共情感本身,就是一个关乎世道人心的重要课题。中国传统仁政的情感逻辑,即基于同情的治世之道,这种情感逻辑具有内在的局限性,经常演变为麻木不仁。而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政治革命中使用的情感动员策略,也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基于理性的公共运用的情感启蒙,可以重塑公共情感的道义基础和感受规则,并超越同情的文化走向尊重伦理。  相似文献   

13.
关小燕  子歌 《前沿》2013,(13):179-181
新创企业也有企业文化,只不过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和创业者和创业阶段的组织特点和任务融为一体,带有创业期固有的一些特点,是非自觉、非系统、非成熟的企业文化.在创业期,企业文化对企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关系到企业进入成熟期后能否稳定健康地发展.新创企业要为企业进入成熟期发展提供坚强的文化发展动力,使企业进入成熟期后明确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具有明辨的价值观和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推动企业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20,(4)
革命文化诞生于艰苦卓绝的血与火的革命斗争,蕴含着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和熔铸着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政治信仰和精神价值,并以其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革命性和政治性,而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二者同根同源,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为源,都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主线,都熔铸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之中。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尤为重视发扬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以筑牢党的政治之魂,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的突出问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泥浊水,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回顾新中国统一战线50年的风雨历程,意义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完成了从革命的统一战线到建设的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转变,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的新纪元。充分认识这一根本转变的实质和意义,对我们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里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代,大众媒介的主要形式是印刷媒介,其"文字引导"的形式让国人形成一种内向、素朴、严肃、理性、善于思考的社会性格,此为审美文化产生的温床.1990年代后,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把人们带入到"图像引导"时期,国人的社会性格也开始变得外向、奢华、浮躁、感性甚至非理性.消费文化便在这种社会性格中潜滋暗长.因此,在市场经济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广告形象所打造的符号结构与图像引导所召唤的大众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异质同构性.思考文化转型,大众媒介虽然并非唯一因素,但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短信火爆的深层意义、短信内容的特点、短信的主要类型及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作出发,阐述了这一新时期的时尚已渐变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短信已成为借助科技产品而经常与我们碰面的一种社会交往与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理论创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革命范式到建设范式的转变.在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上,从传统社会主义的"战争与革命"变成"和平与发展",论证了社会主义从革命范式向建设范式转变的历史前提;在工作重心的确定上,从阶级斗争变成经济建设,确立了建设范式的根本任务;在建设思路的构想上,从闭关自守变成全面开放,制定了建设范式的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有一个从洋博士到革命女作家,她就是浙江的陈学昭. 陈学昭(1906-1991),海宁盐官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爱国女校文科.她学习勤奋,爱好写作,在读书时就常和其他女同学交换作文卷子、日记,相互提出批评意见,因此进步很快.17岁那年,就在上海<时报>上发表了题为<我所希望的新妇女>的征文,获得第2名.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时报>主笔戈公振先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有一个从洋博士到革命女作家,她就是浙江的陈学昭。陈学昭(1906-1991),海宁盐官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爱国女校文科。她学习勤奋,爱好写作,在读书时就常和其他女同学交换作文卷子、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