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瑜 《今日上海》2008,(2):29-31
主持人(秦朔):岁末年初,回顾前瞻。本期我们很高兴地采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教授来和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樊纲教授1987年从哈佛大学海归二十多年以来,目前是我们国家资深的、一直非常主流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
2007年的中国经济,在连创新高的 GDP 和 CPI增幅中高调收尾。这一年,宏观经济在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流动性过剩始终如影随形;被外国媒体称之为小猪周期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令百姓切身体会到了何谓结构性问题突出;而以多步骤、微调整为特点的宏观调控,则在国内外不确定因素日渐增多的背景下,避免了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放眼2008年,支撑当前中国经济继续快增的因素依然众多,如体制转型释放的增长动力;城市化、人  相似文献   

3.
外国学者读不懂中国文化,是因为他们不熟悉中国,中国学者读不懂中国文化,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4.
当下许多中国的分析家最常见的毛病是,他们在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时,会不知不觉地偏离"宏观视野"。一旦抛弃宏观视野,不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宏观问题,就会得出非常不同的判断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5.
李杰 《人民公安》2006,(9):52-54
这是一起永远也无法复原的案件,因为行凶者作案后用一瓶农药了断了自己的生命。连同刑警们的一声叹息一起掩埋了。在没有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我们费力侦破此案,但是心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觉得有责任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以警示社会和人们。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中国宏观经济态势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长期发展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增长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导向政策在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也伴生了很多问题。目前中国一方面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货币超发,资产泡沫生成,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处在一种两难的状态之中。正确的政策应对应该是"长短兼顾"、"标本兼治"。从短期层面来说,应该采取总体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但仍要充分灵活。从长期层面来说,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能否实现发展转型的关键,是能否切实推进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改革,首先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即明确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社会体制。在大系统的顶层设计做出以后,各个子系统都应有相应的设计。就经济体制方面而言,特别要关注国有经济、财政体制、金融市场、小企业等的发展问题。所有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基于法治的市场经济,而所有改革的关键又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胡少维 《政策》2005,(1):33-35
2004年,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宏观调控效果明显。总结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将在2005年延续下去,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操作上市场化色彩更浓、动用经济手段更多,调控政策更加稳健,政策与体制改革的结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8.
9.
200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在参观考察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时谈到,在发展高新企业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提高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企业。然而,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严重制约了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如履薄冰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中院立案受理了“小家伙”食品有限公司状告国内数家食品饮料企业涉嫌侵犯专利权案件。据统计,“小家伙”公司就“旋转式吸管瓶盖”实用新型专利,已在全国连续打赢了61场官司,获…  相似文献   

10.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过去20多年,由于受货币主义的影响,西方各国普遍推崇货币政策、轻视财政政策,担当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任务的是各国的中央银行。近几年来,西方各国开始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以使货币政策产生更好的效果,宏观政策的这种调整不仅在各个国家(集团)之间有所加强,而且得到像IMF等国际组织地鼓励和支持。西方国家的这些经验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营经济的八大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及国务院发出《若干意见》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营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等八个方面,论述了民营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ince October 1992, when the concept was formally endorsed. Many have debated its true nature. Is it really a socialist or a market economy? Is it an unwieldy synthesis of both, or has it through time matured into a manageable system for continued nat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我国会展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宁 《中国发展》2002,(1):62-68
会展经济是会议经济和展览经济的总称。会议经济和展览经济对促进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因此,人们将两者作为一个概念称之为会展经济或展会经济(本文用会展经济的提法)。会展经济指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展览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包括会议和展览的贸易成交金额,如会议费用、参展商销售产品的定单、展览会门票收入、会议费等。间接经济效益指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的展览装修、广告、餐饮、交通、运输、旅店、旅游、购物、邮政、电信等其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农经济改造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宗祥 《思想战线》2002,28(4):37-40
小农经济是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经济运作方式、经营手段。对于其与我国近现代化的关系 ,人们还较少关注。我国的工业化、近现代化脱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忽视了小农经济的存在 ,更忽视了对它的改造。小农经济具有适应商品经济的潜能 ,只有注重工业化与小农经济、小生产体系的改造相结合 ,摒弃其糟粕 ,挖掘其潜能 ,中国才能实现农业经济近现代化 ,进而实现全面的近现代化。“红塔模式”的成功实践 ,无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与小农经济、小生产体系“契合”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向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物价上涨面临较大压力。要继续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坚决清理整顿土地市场,认真清理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确保稳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6.
研究2003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从一些统计数据的变化中可以找到本轮经济"过热"的特征及其驱动力.针对这次"过热"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部分实现了为经济降温的目标,但是经济运行背后存在的深层问题,仍需长期关注,并通过改革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周娅 《思想战线》2001,27(3):39-41
200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旅游接待国,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正在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其中,为繁荣国内旅游市场立下汗马功劳的"假日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假日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为我国逐步实行"旅游福利计划"创造了市场机遇,开拓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China and the World Bank celebrate three decades of assistance and shared learning This year marks the 30th anniver- sary of the China-World Bank Group partnership,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厅级领导干部对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的总体评价显著高于往年,对2007年改革的总体评价略低于2005年,不同地区的评价有一定差异。今年在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和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工作进展显著,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深化机构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三项工作进展较慢。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和演艺人员是近些年来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务农农民"仍然是近些年改革中受益最少的群体,连续10年的调查结果高度一致;物价、居民收入差距和腐败是2007年社会形势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中城乡结构、利益结构尤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与房地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外贸与消费难以齐头并进之际,为了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势必有的“马”要跑快些。在一定时期,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得以实现,然而如果缺乏消费的最终支撑,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就必然面临产能过剩,商品积压,效益下降的局面,最终难免会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当前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重点是针对投资,因为它是这次经济扩张的主导者。目前,投资过热的情况已初步得到缓解,下半年还将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回落。为此,为了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扩大国内消费义不容辞。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