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结论是伤害案件中的重要证据,其鉴定结论的正确与否,往往涉及到行为人罪与非罪,或罪轻罪重问题,一旦鉴定失误就会造成错案,为了把好伤害案中人体损伤程度鉴定质量关,法医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艳平 《法律适用》2012,(4):116-117
故意伤害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实践中确定伤害后果的方式是人体损伤鉴定,具体可分为损伤程度鉴定和伤残等级鉴定。损伤程度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伤害的程度是否达到刑事法律规定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是否构成犯罪。目前故意伤害案件人体损伤鉴定存在以下典型问题。一、伤害程度鉴定和伤残等级鉴定的分离广义的人体损伤鉴定包括伤害程度鉴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多年以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人身伤害损伤程度鉴定过程中,存在部分鉴定本身存在主观性、人身伤害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不统一、司法人员过分依赖鉴定意见以及制度本身规定不明确导致的适用困难等问题,由于人身伤害损伤程度鉴定制度的价值定位不明确,对于鉴定意见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指导作用。文章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应当完善鉴定制度,建立明确统一的鉴定标准;其次,应当加强对鉴定人员和司法工作者的规范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我国的人身伤害损伤程度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伤害程度评定的具体情况很复杂,因此不能采用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进行全面地综合评定。伤害与医疗伤害终应包括损伤当时的原发病变和与损伤有直接联系的并发症,以及损伤后引起的后遗症。一般认为,不能把医疗措施得当而改变原来的损伤程度,更不能将医疗上的失误而导致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归结于损伤所致。鉴定时应依据人体损伤当时的伤情及其损伤的后果或者结局、全面分析、综合评定。这就包含了鉴定时应考虑的多种因素。其中就含有治疗的效果,治疗该损伤的好转或加重对评价损伤程度的影响较大。作者曾遇一例投毒案:一男子服用含有一…  相似文献   

5.
损伤参与度的评定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绪言在人身伤害事件中,由于损伤或者损伤所致的继发症、并发症(称为损伤相关伤、病)的作用,出现个体死亡或者肉体障害和精神障害的场合下,必然涉及到人身伤害事件相关损伤是否与这种结果的出现有因果关系的问题。如果有因果关系,那么相关程度为多少呢?这种相关程度的讨论已经成为赔偿医学和法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法学家对损伤相关伤、病在人身伤害事件结果中的相关程度判断早已认为不能单纯地以有或无的二者择一的思考方法去判断。1968年,日本的加藤一郎、野村好弘就提出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伤害时,必然涉及到如何采用分割的方…  相似文献   

6.
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轻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不深,犯罪动机简单,社会影响面小。刑事诉讼中轻伤害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自愿和解,从而终结刑事诉讼程序,能够实现最佳的刑事诉讼效益。公安机关移送起诉到检察院的轻伤害案件,检察机关可以根据被害人是否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请求情况,主持调解或由其双方自行和解,进而作出起诉或不起诉等决定。  相似文献   

7.
袁尚贤 《证据科学》1999,6(3):105-109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方法 通过对204例由司法部门委托进行法医学精神损伤程度鉴定实践,重点对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 204例中,男、女比例无差异。年龄组以21-30岁(63例)、31-40岁(53例)居多。表明上述年龄组的社会活动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大;职业以工人、农民为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损伤以伤害(107例)、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8.
张小宁 《法医学杂志》2007,23(3):213-215
应激相关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因无统一的评定标准,成为司法鉴定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不同专家提出的评定标准中对该类伤害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意见不一,甚至还有对轻伤再分级的,且各家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亦有差别。本文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进一步进行探讨并提出见解,认为该类伤害应该属于损伤并应该评定损伤程度。评定必须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进行诊断,按照已有的损伤鉴定标准的原则,根据具体的临床种类、病情程度、病程及预后等综合考量,酌情作出不评定伤情程度,或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结论,意在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人身伤害发生或病残发生后,权利主体诉求义务主体赔偿损失,在处理时必须认定损伤程度、伤残等级、劳动力是否丧失、人身保险金的给付比例等,这时,往往需要作法医活体鉴定以提供依据。一般来说,法医活体鉴定,主要涉及损伤程度鉴定和伤残程度鉴定。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主要是为涉及伤害的各类刑事案件提供轻微伤、轻伤、重伤鉴定依据。伤残程度的鉴定主要包括伤残等级、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鉴定,即依照有关法规标准对伤残程度等级级别的划分,对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社会生活能力丧失程度进行评定。伤…  相似文献   

10.
Tang YB  Gao BL  Liu XL  Zhang LL 《法医学杂志》2011,27(4):295-299
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经常涉及对被鉴定人造成伤害的事件参与度的评估问题。伤害因素参与度反映了加害方对受害人造成伤害程度的大小,是加害方就有关伤害的结局承担应有责任的量化指标。伤害因素参与度是法庭判决依据中迫切需要的证据。我国目前尚无公认的、操作性强的、可客观反映伤害事件参与程度大小的量化工具。本文复习了国内外对精神损伤伤害因素参与度的研究进展。对精神损伤伤害因素参与度的概念、内涵、相关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伤害因素参与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彭振  方立云 《法医学杂志》1998,14(4):223-223
在民事审判实践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所占比例较大,此类案件的处理普遍存在证据收集难、调解处理难、判决执行难等情况,尤其是双方当事人互殴的案件处理就显得更加困难。究其原因,案件当事人双方互殴,均有损伤存在,伤情轻重不一,治伤所花费用千差万别。在查清纠纷事实、分清事非、责任划分明确的前提下,损伤程度的轻重就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也是审判人员处理的难点。法医鉴定人则应对双方伤者损伤程度的轻重进行比较,并作出明确的结论。l对损伤程度进行比较鉴定的意义对损伤程度进行比较鉴定,明确指明互殴双方伤者中谁的伤情轻,…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 1987年5月20日晚,廖××(女)与同学聚餐后返家,中途与曾打过民事官司的邻居陆××(男)相遇发生斗殴,造成双方不同程度的轻度损伤.其中,廖××(女)用去医药费188.24元,陆××(男)用去门诊医治费7.40元.案发后,公安派出所进行了调查,双方承认造成对方伤害的事实,但无法认定谁先动手,调解无效,公安派出所遂告诉双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安机关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讨论中有二种意见.一种认为公安机关对于这种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如调解不成就不能裁决,由当事人按民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伤害行为对人体健康侵害程度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损伤分为“杀人”或“致人死亡”、“重伤”以及“伤害他人身体”三种情况(未达到上述前二种程度的为“轻伤)”。这样划分是量刑所必需的。关于划分轻、重伤的具体标准,英、美等国刑法典的规定不甚具体。苏联在1928年颁布的《关于编写伤害轻重意见书的规则》,有比较详细的规定。我国刑法  相似文献   

14.
王雄 《检察风云》2023,(S1):70-72
<正>一、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进行实质性审查的意义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以及《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第28条、第29条之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之一是被害人因故意伤害行为所遭受的损伤至少达到轻伤二级以上,因此,故意伤害案件中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具有认定罪与非罪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颂跃 《证据科学》1998,5(1):39-41
绪言 在人身伤害事件中,由于损伤或者损伤所致的继发症、并发症(称为损伤相关伤、病)的作用,出现个体死亡或者肉体障害和精神障害的场合下,必然涉及到人身伤害事件相关损伤是否与这种结果的出现有因果关系的问题.如果有因果关系,那么相关程度为多少呢?这种相关程度的讨论已经成为赔偿医学和法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应对尸体非致命伤作出鉴定王剑司法实践中,法医仅对活体的损伤程度作出属重伤、轻伤、轻微伤的鉴定,而对于尸体大都是判明死因,推断致伤物、死亡时间等,同时对尸体上其他非致命伤作出描述;并不鉴定这些非致命的损伤程度。这种做法给处理数人伤害一人或数人互殴致人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重伤和轻伤程度的鉴定时机以及与鉴定时机有关的问题。鉴定人体损伤的轻、重程度,只能以损伤当时原发性病变为主要依据,才能据以准确界定损伤程度,从而确定实施伤害的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犯罪的轻、重程度。至于与损伤有直接联系的并发症、损伤引起的后遗症以及损伤后的最终结局,则不能作为鉴定损伤程度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定”的主要依据,只能作为对实施伤害的行为人的量刑及其应负赔偿责任的参考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以下简称两院两部)颁布的于199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人体重作鉴…  相似文献   

18.
受害人心理类型特点的研究,属于犯罪学或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对减少或预防犯罪以及司法审判中经济补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1975年和1976年先后二次在耶路撤冷和波士顿召开了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受害人心理类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早已被不少法医学家所认识。作者就近年鉴定的3676例伤害案中受害人的心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简要讨论。材料及方法  从作者1991年8月至1997年4月受理的3676的伤害活体损伤鉴定的资料中,收集受害人的有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凡是对人体健康,生命造成伤害,威胁,涉及人体损伤的刑事犯罪案件,对人体损害程度的评定,从证据学的角度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经调查发现,目前,在办理伤害案件时,开展损伤程度的评定,鉴定工作制度很不健全,主要原因及表现有:1、重视不足,形同虚设:在办理涉及人体损伤的刑事犯罪案件时,鉴定结论是一种非常重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体损伤的鉴定研究工作,以往都集中于机械性损伤,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由于其它原因引起或造成人体损伤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例如环境中的化学因子通过缓慢和长期的作用,能给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特别是某些化合物能诱导人的遗传物质产生突变或畸变,从而使人体受到极其严重的危害。虽然讫今为止尚末见到用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