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死亡时间(PMI)、尸体及样本保存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并分组,包括室温组、冷藏组、冷冻组、人工溶血组、血清样本保存组,并设立对照组。大鼠处死采血后,按离心后上层血清颜色进行溶血程度分级。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E、类胰蛋白酶在各组中的质量浓度。结果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室温、冷冻保存下血清IgE、类胰蛋白酶随PMI的不同有明显变化,冷藏保存下浓度相对稳定;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均呈升高趋势。样本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25 d,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过敏性休克死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明显升高,但其水平受PMI、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室温或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免疫荧光表达的强度,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法医学鉴定依据。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进行类胰蛋白酶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Image-pro plus6.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计算阳性颗粒数,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高度怀疑过敏性休克但无法获得满意的血液标本时,检测其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的免疫表达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情况,试图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方法健康豚鼠24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死亡即时组、冷藏48h组和冷冻7d组,每组4只。实验组将0.5mL人混合血清用生理盐水1∶10稀释,注射于豚鼠后掌皮内,致敏后3周以人混合血清1mL注入心腔诱发过敏性休克致死;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混合血清。提取豚鼠心血及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豚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少,分布在小血管和小气管周围。实验组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多数细胞形态不规则,阳性染色颗粒脱出肥大细胞并弥散到组织间隙。冷藏48h和冷冻7d的条件下对这两种酶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过敏性休克致死豚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明显增强,在冷藏48h和冷冻7d内的条件下,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一项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休克法医学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敏性休克致死者因常规尸检未能发现特异性的病理改变,故确诊是否由于药物等因素所致过敏是法医学鉴定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对过敏性休克的诊断指标和方法学(包括检测IgE、组胺、类胰蛋白酶、糜蛋白酶、P物质等指标在血清中的浓度以及它们在组织中的免疫表达)进行综述,试图寻找一些稳定、可靠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2010—2015年尸检案例心肌标本共30例,分为颅脑损伤致死组、过敏性猝死组、冠心病猝死组,每组各10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心肌组织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BNP的表达。结果过敏性猝死组、冠心病猝死组心肌组织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荧光染色均出现阳性染色;三组间两两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猝死组心肌组织内BNP的表达量高于过敏性猝死组、颅脑损伤致死组(P0.05),过敏性猝死组与颅脑损伤致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心肌组织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BNP有望为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的法医学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免疫正常人和过敏性猝死者血清类胰蛋白酶、IgE含量及类胰蛋白酶在咽喉、肺和小肠组织的表达,探讨过敏性猝死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测定115例正常人和6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类胰蛋白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IgE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15例过敏性猝死者咽喉、肺、小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并采用BL-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115例免疫正常人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在0.80μg/L~8.86μg/L之间,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0岁以下、21~40岁和41~60岁组之间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而60岁以上组含量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②6例过敏性猝死者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均高于免疫正常人;③7例过敏性猝死者中有6例血清IgE水平高于正常值(〉333U/mL);④过敏性猝死者咽喉、肺和小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表达升高,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过敏性猝死者血清IgE、类胰蛋白酶含量及咽喉、肺和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表达升高,可对敏性猝死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咽喉、肺、小肠组织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MCT) ,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交通事故致严重颅脑损伤死亡者 10例 (对照组 )、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者 15例(实验A组 )和羊水栓塞死亡者 8例 (实验B组 )的尸体 ,分别取其咽喉部、肺及小肠组织 ,石蜡切片 ,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进行MCT染色。结果 实验A组的咽喉部组织充血、水肿 ,咽喉部粘膜下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为 48 2 3 ) ;实验B组的咽喉部粘膜下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为 42 72 )。肺间质尤其是小支气管壁及小血管壁上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分别为 46 98和 43 5 0 ) ,小肠粘膜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分别为 48 2 3和 42 72 )。对照组的咽喉部、肺和小肠MCT颗粒计数较少 ,分别为 7 79、 12 94和 2 0 2 5。实验A组与对照组相比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A、B组相比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过敏性休克及羊水栓塞死亡的尸体 ,其咽喉部组织、肺组织及胃肠道组织MCT增多。  相似文献   

8.
类胰蛋白酶与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hen YW  Lu C  Zhao ZQ 《法医学杂志》2002,18(3):132-134
目的探讨类胰蛋白酶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方法从类胰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正常人分布、检测方法及其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三例尸体血清类胰蛋白酶的浓度,对三例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案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血清中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分别为52ng/ml和121ng/ml(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另一例浓度为0.73ng/ml。结论诊断过敏性休克,类胰蛋白酶含量的检测是很有意义的,但不能单凭检测结果下结论。  相似文献   

9.
豚鼠过敏性休克类胰蛋白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Guo W  Chen YC  Liu SP  Cheng JD 《法医学杂志》2001,17(4):212-213
目的探索过敏性休克法医学客观诊断标准。方法建立豚鼠异种血清过敏性休克模型,采用专性底物对模型鼠的血清,肺,气管类胰蛋白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清,肺,气管类胰蛋白酶活力均增加,且三者增加的程度是平行的。结论过敏性休克时,血清,肺,气管类胰蛋白酶活力增加可作为法医检案客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特点.方法 对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与62例非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血清IgE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敏性休克死亡大多发生于医疗机构,占77.46%.采用单纯静脉给药方式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占53.5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生前治疗药物中占有重要比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多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非过敏性休克死亡组的血清IgE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死因鉴定应根据案情、解剖检验结果及血清IgE水平等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相似文献   

11.
Caspase3和iNOS在人挫伤脑组织中的时序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变化,为法医实践中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因颅脑损伤死亡案例为损伤组,5例非颅脑损伤急死的案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分别于死亡后2h、4~8h、10~14h、1~2d、3~5d及8~11d检测脑组织标本中caspase3和iNOS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1)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在伤后2h以内组开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d组表达强度增高,3~5d组仍见高表达(P〈0.05),以后逐渐下降。(2)iNOS阳性细胞表达在2h以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8h开始升高(P〈0.05),1~2d组表达强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11d仍有弱表达(P〈0.05)。结论caspase3和iNOS的表达可能成为实际检案中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体脑组织多种RNA指标的表达水平与早期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例已知PMI(4.3~22.5 h)的个体,提取脑组织总RNA。选取8种常用RNA指标(β-actin、GAPDH、RPS29、18S rRNA、5S rRNA、U6 snRNA、miRNA-9、miRNA-125b),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运用geNorm软件筛选早期PMI表达稳定的内参指标,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死亡原因)的关系。运用R软件将内参标准化的RNA指标代入前期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推断PMI,计算推断PMI的误差率以验证模型精确性。结果 5S rRNA、miRNA-9和miRNA-125b表达稳定,其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无关。利用β-actin推断PMI的误差率为24.6%,GAPDH为41.0%。结论 5S rRNA、miRNA-9和miRNA-125b在死亡早期表达稳定,适合作为人体脑组织的内参指标。β-actin表达水平与PMI相关性良好,有望成为推测早期PMI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过敏反应死亡案例分析,探索过敏反应死亡法医学鉴定标准,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地区1998—2008年59例诊断为过敏反应死亡案例,对案例中死者的临床病史、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尸体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59例过敏反应死亡案例中有58例死于药物过敏(其中77.6%为抗生素),正规医院与非法行医各占37.3%和61.0%,过敏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颜面发绀等,自接触过敏原至死亡从1 min到3 d,血清总Ig E浓度50~576.92 IU/m L,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检查结果也有明显改变。结论在排除其他死因基础上,综合分析案情、病史、临床表现、尸检结果,可以得出过敏反应死亡的鉴定结论。其中案情调查(包括过临床病史、过敏原接触史、临床表现)对诊断过敏反应死亡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挫伤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uaproin 1,AQP1)在大鼠挫伤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备肺挫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AQP1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肺挫伤后1和3h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5h炎性反应进一步加重。AQP1表达在挫伤后1、3和5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伤后时间延长,水肿加重,AQP1持续上升。正常AQP1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和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挫伤后肺AQP1的表达部位未发生改变,但积分光密度值(inter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挫伤肺组织可能存在AQPs的基因表达调控失衡,导致大量水的异常跨膜转运以及在肺组织中的异常聚集,这可能是挫伤肺组织水肿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growth in popularity of flying ultralight aircraft and paragliding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volvement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because of various types of trauma suffered from both inexperienced and skilled individuals. This case presentation reports on a paraglider pilot, who was seen spinning “unusually” rapidly toward the ground, without visible attempts to regain control of the aircraft. Besides the bilateral mydriasis and the absence of any ECG activ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welling of face, lips, neck, and tongue. Upon opening the mouth, a dead bee was found over the tongue, underneath the palate. A fatal anaphylactic shock was the likely cause of death of the pilot while still “in mid‐air.” This case is certain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ly reported accidents during paragliding. An updated review of the medical literature shows no reported cases of fatal anaphylactic shock during the practice of paragliding.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肌Fas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侨  李永宏  朱献  吴茂旺  胡升明 《法医学杂志》2008,24(6):414-416,I000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earditis,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VMC、DCM和对照组(各20例)心肌Fas蛋白的表达,并对其阳性反应结果进行Ridi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MC和DCM组Fas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经Ridit检验,3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5);进一步采用两两比较Ridit检验,对照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VMC和D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C和DCM心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VMC和DCM的发病都有细胞凋亡的参与:凋亡可能是VMC引起心肌损伤及演变为心肌病的一个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功能障碍时心肌组织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表达变化,探讨BNP在急性心功能障碍的法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功能障碍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法、实时RT-PCR等技术检测心功能障碍过程中心肌组织BNP蛋白和BN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随心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增加,免疫阳性着色不断增强。1~2h主要表现为弱阳性,4~6h心肌细胞主要表现为阳性,10~12h大鼠心肌细胞表现为强阳性。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RT-PCR结果均显示,随心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增加,BNP明显升高,而且心功能障碍1h即能观察到BNP mRNA显著升高。结论检测心肌组织中BNP蛋白及BNP mRNA的表达能为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客观评价心功能状态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