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具有特殊的作用,但目前行政机关落实普法责任制中还存在普法内容不全面、普法主体法治意识有待加强、普法与执法未能有效结合、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等问题,行政机关要深化落实普法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和普法工作考评制度,大力提升普法主体法治素养,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精准普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普法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在党的领导下践行法治建设,推行现代法治理念。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客观方面要健全法治教育体系,完善普法教育的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普法宣传平台,提高普法教育的效果,不仅要向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在国家层面上要推行法治建设,建构国家治理方面的法治文化认同;主观方面要提高公民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注重宣传法治精神。健全社会主义普法教育体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和公民对法治的认知程度,加强普法教育,健全法治建设环境和制度,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法治文化的建设传播是普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对促进公民法治人格的养成、规范公权力的法治化运行、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等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期间,应更加重视法治文化的建设和繁荣,通过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法治教育载体拓展、法治文化环境建设等可行途径,使人们在法治文化的浸润下将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指导人们合法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人大代表履职表现为通过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以在会上发言、讨论的方式提出议案,从而推动政权建设、维护民众利益,发挥其桥梁沟通作用。实务中有些人大代表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懈怠履职或渎职已成常见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尤为突出。这不但严重危害人大代表制度建设,也危及国家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更无益于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形成。在现有体制下,建立人大代表退出机制,把关键的位子提供给能更好发挥价值的代表去做,有助于提高各级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此既乃广大民众所盼,也为法治社会所亟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地方法治建设,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特定的原则和尺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立法工作制度、监督工作制度、重大事项决定制度、选举任免工作制度等,实现其在法治建设中法律创制、程序规范、秩序维护的形式功能和权力约束、权利保障、文化弘扬的实体功能,创建地方法治建设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在巩固传统普法阵地的同时,借力新媒体打造普法宣传教育新平台,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普法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法治宣传应直面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及时更新理念,在注重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中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掌握法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全力提升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能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有效开展全民普法,增强公民法治素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自1986年以来,云南省已经有效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工作,公民法治素养有效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得到落实,普法效果日益显现,普法在法治云南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这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宗旨。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大力倡导法治文化,对于提高全社会崇尚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市场经济发展法律文化;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范围,创新宣传阵地。弘扬法治精神,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精神只有武装了领导干部的头脑,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构筑普法长效机制需要和谐法治文化作支撑。目前我国法治文化建设从总体上看还很薄弱,其缺失主要表现为普法总是停留在面上,民众的法律意识仍很薄弱,有概念无理念;社会管理者的法治观念急需进一步增强;部分领导者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法治社会缺乏感情。其法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广大民众中进行以崇尚法治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动员整个社会力量创造出尚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0.
人大代表履职表现为通过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的方式推动政权建设、维护民众利益。有些人大代表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懈怠履职或渎职已成常见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尤为突出。这不但严重危害人大代表制度的整体建设,亦影响国家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更无益于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形成。故在现有体制下建立、健全人大代表退出机制,把关键的位子提供给能更好发挥价值的代表去做,有助于提高各级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此既是广大民众所盼,也为法治社会所亟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相适应,全体公民恪守具备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坚持持有并遵循,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前提和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灵魂和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普法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程的主要障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诚信与法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诚信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必须依靠法律制度作保障。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监督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3.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安法治人才是历史赋予公安院校的必然使命,应当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公安教育的全过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一步强化公安专业学生"对党忠诚"的政治能力,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公安专业学生"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的履职能力,聚焦实战、强化训练,着力锤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持"纪律严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行政法治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刚性法律约束与强制的作用,还要积极探索不具有行政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协力等柔性行政,以拓展刚柔相济的行政法治新视野,树立刚柔相济的行政法治理念以及相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工法治意识的缺乏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要求其公民应该具有法治意识。农民工作为我们国家的重要社会群体,其法治意识对法治社会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农民工尚未普遍具有法治意识,他们对法治和法律的认识存在偏差,对法治和法律缺乏信任、信念和信仰。这种状况是由历史文化传统、法律运行的失调、普法活动的重心偏离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法治文化难以养成,以至于法治模式难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困境长久地困扰着国人,阻扰中国法治发展的深化。理性的法治文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内在核心动力,是推进我国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在需求。在寻求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寻求打破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乃是今日之中国法治建设的不二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与农民有关的法律纠纷,集中在农民在城市买房对买卖合同的履行问题、在城市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或雇佣单位的工资及交通事故侵权纠纷、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拆迁及买卖问题、进城后对城市公共设施和绿化的损害行为问题等等,这些都显现了乡村法治建设中存在普法上的严重欠缺。乡村法治建设中的普法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政府通过利用法治资源丰富的单位或组织,建立起法律知识对口帮扶机制,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学教育与法治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并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信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推行法治不仅要进行法律移植和制度完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法治启蒙。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的法治启蒙功能却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制约了法治秩序的真正建立。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度的法学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法治启蒙功能,推进法治国家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9.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法治乡村建设存在涉农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善、乡村行政执法力量有待加强、司法参与乡村治理参与度低、乡村整体法治氛围尚未形成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完善涉农法律规范体系、提升乡村行政执法能力、推进司法参与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普法宣传实效等措施以期进一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0.
新疆宗教工作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治理现代化和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新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宗教工作法治化在立法、政府管理服务和普法宣传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从修法、提高宗教工作执法水平、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以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领域矛盾和问题几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