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出于政绩的需要往往缺少保护环境的动力,因此中央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政府愿意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行动。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综合政治体制、经济和道德的激励因素构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方略的政策执行者、推进者。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决策的优劣对地方经济、社会乃至全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社会的发展对地方政府的决策行为提出了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决策行为中还存在不足,为更好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优化决策行为,提高地方政府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于政府信用也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是有序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于政府信用的积极效应,另一方面则是无序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带来的消极效应。针对消极政府竞争行为对于政府信用的破坏,需要从构建"服务型政府"、"信用政府"、消减社会不公、构建多中心的信用体系等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一困局。  相似文献   

5.
6.
流动性与我国地方政府闻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突出地表现在各地方政府为本地经济发展而围绕外资进行的争夺战中。为防止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恶性效应发生 ,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积极作用 ,应当有第三方尤其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间竞争实施干预 ,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集权来消除地方政府间竞争。为此 ,中央政府需要 :建立和维持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行以公平为基础的政策、构建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分配机制、建立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裁决机关、保障并促进居民的退出与呼吁权、将居民的退出与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主要表现为争夺资源和控制权的分配、争夺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之间在竞争博弈过程中陷入了“囚徒困境”,在竞争中由于各地只顾经济的发展实行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干预企业等扭曲的竞争手段,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公共物品的浪费。对此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竞争应该逐渐从竞争转向竞合,实施差异化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建立统一协调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利益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几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建立利益约束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来实现协调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转型,我国大部分地区已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体制,然而有些地区发展水平相对缓慢。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格局。各地区的经济转型及其绩效呈现差异特征,在众多影响因素当中,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地方之间的经济转型绩效差异的影响最大,而各级政府的行为直接受到其财政收入的制约。本文通过对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已有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展望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研究的前景,探析中国地方政府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因素有居民流动性、政府间协调机制、法制环境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2.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政府治道变革,其叠加了服务型政府、数字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等多重治理理念与治理任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地方经济发展。既有研究对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因及其激励机制的关注多是单向度和分散的,忽视了地方政府在优化政务、法治、市场营商环境中还存在的诸多不足。以“双向互动调试”为分析框架,发现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政策和举措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激励、经济激励和自主权激励等正向激励与考核、问责等负向激励间的结构失衡,以及激励机制设计中反馈机制的缺乏。因而,在正负双向激励机制与反馈机制互动的基础上构建调适性激励机制,能激发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推动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演进脉络,并对照中国的实践对该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中国的实践也为该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经验基础。地方政府作为利益主体参与竞争,名义上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财政、货币和经济稳定权力,实际上有可能被地方政府分解或抵消。责怪地方政府"非理性"不仅无用,且可能是误导的。在中国宏观调控、行政区划和政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从深层次分析地方政府的性质和经济行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应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当前府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竞争与合作关系则是府际关系的两个关键纬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区域市场融合需要的加剧,基于传统行为观念主导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和调控模式,越来越严重地固化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变相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建立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关系,以此快速而稳定地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现象。当前地方政府间竞争在凸显其积极、正面效应的同时,由于不当竞争行为已经引发了诸多的消极、不良效应。只有对地方政府间的种种不当竞争行为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范,趋利避害,才能切实提升地方政府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政府在政府竞争的压力之下,起着政治企业家的作用,进行了诸如产权制度变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改革等制度创新行为。但行政性分权的非制度性和非稳定性,法律约束机制的缺失以及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式微等制度安排中的缺陷导致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中的悖论,地方政府在政府竞争中以曲解规则、补充文件等异化的制度创新行为和方式来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实施的制度规则,以求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竞争的动力是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制度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知识溢出是制度创新的重要源泉。地方政府竞争、制度创新与知识溢出三者通过经济增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知识溢出促进合作为解决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失当困境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之间以"地方保护"为主要特色的竞争,破坏了规范竞争的良好秩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要使这种竞争转向良性,一种有效的措施就是地方政府间的竞合。分工理论为地方政府间的竞合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竞合的具体实现则需要制度、组织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方政府是地方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在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展开科学执政、民主行政与理性施政,以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平抑公共;中突、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优化地方政府治理,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民主治理理念,强化“法治行政”的制度化治理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性改革,优化利益均衡实现的公共政策过程,提升政府综合治理的技术化水平,建设具有公共协同性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同时人类正在步入信息社会,整个社会随之发生变革,因此对我国政府行使其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出发证明行政改革的方向应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原则应是公共性和效率性的统一,并据此提出了地方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