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城镇化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城镇化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城镇化必然对中国原有的农村土地制度提出改革的新要求。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过程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私有化和土地国有化等不同观点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以农户拥有产权为基础的土地共有制的新观点和改革征地制度,让农民分享城镇化成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在国家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肖楚女的《中国的农民问题》这篇文章出发,分析了肖楚女的“三农”思想,并分析了他的“三农”思想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启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村特殊的 ,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的基本问题。对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 ,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而且对今天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都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紧密相联 ,在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 ,因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衍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农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农民负担问题、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吻合的问题等 ,因此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对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政权建设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成功后的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制度架构的科学构想,是在深刻批判西方现代国家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总结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一个从国体到政体、民主与专政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和根本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政权建设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中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通过合作制的形式进行。本文考察了这一理论在我国农业中的实践情况,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总结了几点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原则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原则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创举。通过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创举。通过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解放区一亿多农民翻身得解放,获得了土地,发展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基层民主政权,充分调动了解放区农民的政治热情和革命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农村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 ,在关于农业基础论、农村经济体制及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方式与途径等方面 ,继承并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农村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8.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近年来,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呈多发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因素之一。《仲裁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是,由于《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都比较原则,各地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中存在机构设置不统一、工作程序不规范、裁决执行不及时等问题,以至于造成许多土地承包纠纷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面对日益复杂的土地纠纷,我国目前仍没有制定出一部有关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的单项法律,使大量的农业承包纠纷不得不采取诉讼程序,增加了纠纷的解决难度。因此,为了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合法权益,以低成本、高效率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立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解决机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社会分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在这部著作中,他们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结合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从不同角度具体阐明分工思想的主要来源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中所体现的分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丰富的分工思想,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分工思想的来源及内蕴,通过说明民族分工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旧的分工必将消灭的历史必然性,以此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分工思想的理论价值即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解放,并且进一步有助于我们分析和把握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推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和历史观去解释与理解人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异化”问题的由来与实质,以及提出解决“异化”问题的方法途径,这为当前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纲领以及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途径、手段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世界沉浸在技术对自然征服和资本获取利益的狂热潮流之时,马克思恩格斯就前瞻性地洞察到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矛盾,指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剖析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深刻内涵,遵循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平衡原则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原则,正确把握人本性、辩证性和科学性的显著特征,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动就业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之一,直接关涉着社会建设的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述了深刻的劳动就业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就业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就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就业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人地关系正在转变。主要的变化是农民从粘着于土地,土地应用的单一性,变成农民与土地逐渐有了距离,土地应用立体化、多元化。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产业观光园,在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中,构建了稻田画空间艺术形态、稻作农耕生态、复合产业业态和城乡文化融合生态等"多态融合、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保持生态平衡,助力农民市民化,但存在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平衡、企业与农民收益平衡、产业和生态平衡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创作史问题主要是围绕《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以及《共产党宣言》这"三个稿本"提出的。《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史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诞生史以及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史,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诸多关键乃至核心的问题,如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问题、"三个稿本"的作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关系问题、"三个稿本"间的关系问题、《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的研究问题以及《共产党宣言》的经典文献地位问题,等等。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这些问题并试着给出相对合理和科学的解答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邓勤 《理论前沿》2003,(12):44-45
纵观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无论是过往的“土地革命”还是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本质特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物权!这是土地仍然作为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功能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WTO的环境中,要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其创新的思路是让“农民依靠土地,又要从土地中走出来!”。公司制形式是指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或以合伙的方式组建农业公司,在大规模租地的基础上形成大农场、大种植园、大养殖场等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形式。其特点是:以实施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产权股份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依然困难重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各种土地权益矛盾的突出,农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引发了"三农"问题.土地产权国有化改革、土地产权私有化改革和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设想难以真正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实质,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上,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倾向将越来越强,势必要求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使农村土地的流转更具有规模.这就要求农村产权制度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动员令。在《报告》中,针对农村问题,做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的决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如何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18.
在立足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和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包括社会主义新人主体的广泛性、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载体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新人素质的全面性等内容。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不仅为社会主义的坚持、巩固和发展以及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而且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是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过程,就是农民增收的过程,就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有了新型农民,农民增收了,农业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上,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两次重大的突破。一次是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另一次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47年起草《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是“公有制原则”,并且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此后,他们又多次表达了这一思想。例如,1890年8月1日,恩格斯在致奥·泊尼克的信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