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语     
应讀者們的要求,在这一期我們把希賽尔的“东南亞的中国人”这本外国人綜述南洋华侨的著作一次刊完,(卷一、卷二及卷三分別发表于本刊1957年第四期和1958年第一期)並且把第二期、第三期合刊在一起。为了便于讀者参考布賽尔的这本著作,简略介紹一下布賽尔是有必要的。布賽尔(Victor Purcell)(南洋的华文刊物一般譯为巴素)曾經長期任职于英国馬来亞殖民政府,主管中国侨民事务;在劍桥大学里讲授过东南亞史;作为資产阶級的專家,他还受聘为联合国劳工移民問題的頋問。多年的从事殖民政府的工作,便利他編写这本資料比較廣泛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統一”馬來亞联合邦、新加坡、沙撈越、汶萊及英屬北婆罗洲(最后三个地区是在婆罗洲島)的計划已經提出了。这个計划的本質是什么?策划者是誰?意味着什么? 这个計划的背景为了囘答这些問題,必須稍为囘顧馬來亞的战后歴史——准确地說,囘溯至1946年。这一年,英國强行通过一項法令,將馬來亞切成兩个部分——所謂馬來亞联合邦和新加坡島。英國这样做,是作为反对人民要求一个独立、統一、民主馬來亞的一种蓄意的对抗行动;事实上,也就  相似文献   

3.
南洋問題資料譯叢是厦門大学南洋研究所所發行的定期刊物之一,自1957一月起創刊第一期,嗣后每四、七、十月發行各一期。这个刊物和-般國际問題刊物旨在報導和宣揚的性質不同,它的任务是选譯外文(包括南洋各國、苏联和資本主义國家的語文)有關南洋各國的經济、政治、文藝、歷史、地理以及國外学者对于南洋華侨問題的学術論著和統計資料等藉供本所和國内有關机構的参考。因此,本譯叢發表的譯件,並不就是南洋研究所的見解,代表南洋研究所各  相似文献   

4.
第四章不稳定的类型:第三世到第五世王統治时期的暹罗中国人社会甲、通婚和同化 19世紀暹罗中國人社会的主要社会事实,也許是缺乏中國妇女。1893年以前几乎沒有中國妇女移入;在1882-1892年中國人移入时期中,女性人数在到达的中國人中不超过2%-3%。当时,華南侨区的宗族会社从未准許妻子随丈夫出國,因为担心会失去整个家庭。迁移出國的人被認为是到國外賺錢以便耀祖荣宗,然后囘家料理家务。未婚女人移居國外,更被認为是不可設想的;当然,那些由于家庭貧困而被賣为妓女的又是例外。的确,1910年以前移入暹罗的中  相似文献   

5.
契約工人在華侨史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茲就契約移民中的苦力貿易,一述其特色,以明其如何在華侨史中佔有地位。 華侨之畸形兒-苦力貿易时代,將契約工人移住于海外,从來既不是非法的祕密貿易,又不是合法的自由移民,而是在兩者之間,在華侨史中佔有特殊地位的过渡的移民。  相似文献   

6.
二.新移民(新华侨)(一)内地前往香港的移民(新中国成立后)1.实施抵垒政策前的中国大陆移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1年期间就有要求避难和改善生活的i00万人从内地移居到了香港。二战后到1950年春大约有75万人从内地的广东、福建、上海等移居到香港。其后也持续有大量的移民从内地来到香港,  相似文献   

7.
少數民族問題一般來說是一个困难的問題,同時也是人們所關心的一个問題。特別是印度尼西亞的華裔少數民族問題更是如此。印度尼西亞的華裔少數民族問題是以前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問題,在殖民時代,殖民主义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他們使華裔处于緩冲地位,以此來逃避生活非常窮困的本地人对殖民者的極大憤怒。因此本地人有時候还搞不太清楚誰是他們真正的敌人。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有責任要解决这个問題。因为只有全民族和各少  相似文献   

8.
缅甸联邦的农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緬甸的農業改革,为几十年來对農業方面嚴重經济情况斗爭的結果,因此要適当詳細地說明这些情况为何引起以及農民問題何以發生。 1869年苏彝士运河一開辟后,由于大米对外貿易的擴張,發生了一个巨大的發展——就是下緬甸大米种植的特殊擴張,引起三角洲地區的開墾,並使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济为貨幣經济更進而为工業經济所代替。隨着这个發展的同時,發生有下列的農業問題:(1)農民負債;(2)土地讓与或是農民土地損失到非農民手里;(3)外地地主、地主及外國地主等制度的産生:(4)租佃期限及其地租、負債和租佃地享有权保証等問題。  相似文献   

9.
一百二十年前,美國浸礼教傅道会派遣了霍瓦特·馬尔昆(Howard Malcom)“去調查、并与傳教士們一道解决很多不容易通过信件來决定的問題,……并彙集該会还沒有掌握的各項問題的詳細情况”。他回去以后,出版了一本見聞錄“东南亞(包括印度斯组、馬來亞,暹罗、中國……和……緬甸王國)旅行記”。这就是現在我們通常称之为东南亞-从緬甸起至太平洋-这个地区最初(如果不是第一次的話)所接受的地理名称之一。但是在后來的一个世紀里,这个名称却很少被用到,流行的是另外一些名詞,如远印度(Further India)、印度支那、东印度或印度羣島(Island India),並加上有关的殖民  相似文献   

10.
十六、十七世纪大量华人移居东南亚,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其原因除了传统的各种因素以及明末清初政治性集团移民而外,主要是由于西方殖民者开发南洋对华人移民的需求和明后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所造成的.在这一移民潮当中,中国对东南亚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大批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表面上看,政治强制曾是导致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的突出原因,但总体来看,朝鲜和中国东北分别具有的推力和拉力因素,亦即经济因素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和需求,在朝鲜人大量移居中国东北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此外,铁路的铺设亦恰逢其时地便利了朝鲜人向中国东北地区的流入与散布。本文还尝试将朝鲜人移民中国东北的原因同近代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现象做一简单的比较,进而折射其移民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本世纪末俄罗斯的报刊上曾响起了“黄祸”的声音,不能不使人想起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沙皇政府在远东地区同“黄种人”———主要是同中国人斗争的历史。人们由此也会记起一句有名的格言:“历史常常在重复”。按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正式划归俄国。此后,尽管沙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欧俄臣民移居黑龙江地区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收到明显效果。从1859年到1882年,共有14409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平均每年移民只有微不足道的602人。[1…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多元族群的政治——在厦门大学的演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敬的王豪杰书记、庄国土教授,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到厦门大学来和大家见面。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有关马来西亚多元族群政治的经验和现况。我想先从华人到马来西亚的历史说起。早在15世纪初期马六甲王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少数的中国人移居到那儿。比较大的移民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马来西亚的华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南部,即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等地。这些人在不同时期移居到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印度的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士,借口中印边界問題掀起了一个新的反华浪潮。他們对中国进行无理的攻击和誣蔑,說中国“侵犯”了印度,“吞并了印度領土”。令人惋惜的是,印度总理尼赫魯竟也附和这种說法。为了辨明是非,中国人民和政府只好起来同他們进行爭論,并把边界問題的真相公諸于世。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主体問題是国际法的根本問題之一,不同的阶級对于这个問題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同它們对整个国际法的态度相一致,都是由它們的阶級利益决定的。資产阶級国际法是为資产阶級服务的,它对国际法主体的主張是体現資产阶級国家的利益的,尤其是体現强大的資产阶級国家的利益的。它在不同时期对国际法主体問題提出不同的主張,也是随着資本主义制度發展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轉移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东西方外長会議已从5月11日起在日內瓦举行。会議的主題是討論締結对德和約和西柏林問題。在二十世紀的头五十年中,德国帝国主义曾經两度發动世界大战,使将近四千万人丧失了性命,其中包括九百多万德国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們認为革命是为了解放生産力,那么,每当談到越南革命就必須把土地問題放在一个主要的地位。如果我們認識到,我國根本是一个農業國家,農民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那么,越南革命正如中國革命一样,在实質上也是農民革命。土地問題並不是什么新提出來的問題,而是老早就提出來的:在封建統治時期,土地問題表現在千百年來此起彼伏的農民暴動上面。在这个階段中越南的階級斗爭歷史过程,在越南民族与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的斗爭的同時,主要的是農民与封建地主之間的斗爭。土地問題沒有得到解决,農民革命不成功,那是因为越南社会还沒有新的生産  相似文献   

18.
泰國最顯著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經济上層結構建筑在農業的基礎上。泰國的外匯主要來自出售農産品。劳动人口中約有85%从事農業。这种对農村經济的重大依賴,使泰國对于可能擺在農業面前的任何問題,那怕是十分微小的問題,也不能不加以注意。类似这样的一个問題就是我們農村經济的貧困。这个問題有时当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問題。我國農民有相当大一部分过着經济上称为边际生存的生活,这是一个公認的事实。他們当中有許多人却生活在勉强維持生活的水平下面。  相似文献   

19.
结构分析根据基本的组织原则来进行社团组合,这对于北美的早期中国移民来说,比起对东南亚的早期中国移民来说,更不是一种难以理解的现象。大多数早期移居美洲的中国人都来自广东省的几个相邻地区。其社团的一些组织原则,例如,具有共同的方言、籍贯、血缘和职业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重合的。对于在早期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中国移民来说,社团的组合则完全是另一种社会现实。这些中国人来自福建与广东省的各个地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团组合原则是籍贯。我们把这个称为第一种地方组织原则(L),因为还有其它一些次要的地方组织原则。华人社团常以其成员在中国的原居地来作为其名称。这些社团的名称足以表明或暗示其  相似文献   

20.
馬來亞联合邦总理东古·阿卜杜拉·拉赫曼在倫敦談判“馬來亞合併”之后,12月5日囘到了吉隆坡,他可能面臨着一場政治風暴。为迎接他囘來而佈置的閱兵“欢迎”仪式,并未能驅散瀰漫于当地人民中間的不安甚至怨憤的气氛。拉赫曼自己似乎很緊張,这并非由于在倫敦進行了什么艰巨的討价还价(事实上是没有的),而可能是由于意識到他向英國賣身投靠(尤其是在軍事基地問題上),不僅在馬來亞,而且在婆罗洲三个地区——沙撈越、文萊和英屬北婆罗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