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丛大川 《理论探讨》2005,1(1):42-45
最近我重新研读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资本论手稿》,这是我十几年来提出“实践人道主义”所依据的主要文本,也是我同时提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信息·生态·人道新文明观的主要哲学思想来源。同时,我又重新研读了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这也是我新文明观创意的思想来源之一。比较马克思和佩鲁,我认为,二者极为相通。本文拟从七个方面漫谈佩鲁新发展观的哲学思想。  一、佩鲁新发展观的新研究方法———以人的“自由个性”和人的“丰富潜能”为中心的国际人道主义的“新人文方法”  对人类和社…  相似文献   

2.
杨肃 《瞭望》1984,(28)
入夏以来,北京几个闹市区相继办起商业夜市。我和几位朋友慕名而去,尽兴而归,但仍觉得若有所缺。假如,有的人不是想要购买东西或品尝小吃,而是想寻求知识和文化娱乐,那么在晚上到哪里去寻求呢?这就不由得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4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特别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朴实无华、内涵丰富的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既有深切的人民情怀,也有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和梦想,更有高屋建瓴的世界责任和时代担当,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穷尽几千年智慧都没有给出满意答案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4.
一位素不相识的《瞭望》读者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我的地址,从辽远的东北来了封信,说读了《对艺术和人生的庄严感》那篇“独白”,里面提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那篇“小说的倾向我不想在此评说”,要求道:“是不是可以评说一下呢,我们这里很多人读过这篇小说。”千里迢迢,盛情难却,就来评说评说吧。只是,这篇“独白”就变成“对答”了。  相似文献   

5.
探访黄龙府     
宋洪斌 《侨园》2015,(1):46
了解宋、辽、金历史的人,都知道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及直捣黄龙府的誓言。黄龙府在哪里?早年,曾听人说黄龙府在辽宁开原老城,此谬误大概和当年黄龙府管辖"五州三县"、统领区域广大有关。其实,黄龙府坐落在吉林省农安县城。我从陈旧的农安火车站出来,走进这座东北历史文化名城,入住时就向一位女士打听"黄龙府在哪里",她答:"这就是黄龙府。"我解释:"我是说黄龙府的具体地点。"她还说:"农安就是黄龙府。"显然,她是把黄龙府当作古城名称了,而我探问的则是府衙所在地。我转而又问"农安辽塔怎么  相似文献   

6.
漫话孝道     
时光 《学理论》2008,(21):96-96
◆我最痛恨两类人,一类是对自己的祖国说三道四甚至漫骂,瞧不起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人;另一类是不孝养自己父母的人!这两类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不论自己的国家多么穷,都应该爱国;  相似文献   

7.
你问我的一生象什么吗?象个老是搭错车的旅客:不是时间错了,就是地点错了,或者都错了。七错八错,以致行年六十几,回顾一生,自己都说不清该算哪一号人。比如吧,知识分子臭的时候,我算知识分子;香了,我却不算了。又如,刚赶上考职称这班车,却有一张“60次车”的车票塞到手中——该退休了。 有人说了:“你这家伙可能有奶便是娘,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钻,所以搞得那么复杂”。误会了,朋友。正因为我缺少时下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的伪商品经济意识,又死抱着“为人必须有远大理想”这个  相似文献   

8.
这几天天气不好,腰痛得象散了架似的。好不容易下班回家,老婆一边冲热水袋一边絮叨:“60几岁的人了,吃的苦还不够呀?你不要命我们要你哩!”我对她说:60几岁的人了,党还把几千万的家当交给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拼老命也要当好这个家。何况我的命大得很,哪里这么容易就去了? 真的,要是腰病就可以要我的命,我曾纪芦早就死过九十九回了。你看我这一生,当右派、坐监狱、  相似文献   

9.
人生隽语     
《民主》2018,(8)
正丰子恺: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柴群虹:有人说,最好的人生,是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从年轻美貌的时光,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我和多少人一样也曾那么以为,那么梦想。鲜有人能那么幸运,可以得到这样的人生。我,你,还有许多人,不曾那么幸运。我  相似文献   

10.
剑桥的魔力     
"剑大在哪里?"很多初到剑桥的人都会这样问。我后来才清楚,剑大在哪里?其实很难说,剑大与剑城是分不开的。最合理地说,剑大不是一个地方,虽然它也有本身的教务大厦、图书馆等,还包括一群学人的组合:大学校长、学院院长以及学者,还包括一年级以  相似文献   

11.
论生命美学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自由本性和人的解放,是对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的一种终极关注,体现着自省意识、批判意识和超越意识。生命美学站在人类的生命活动这一特定视角,重新确立了审美活动——自由的境界这一人类最高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中心地位,无疑为人类寻找到了理想的精神家园,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价值高扬,同时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切为了人     
我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觉悟很晚,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更是外行。但我知道这一切都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有关整个人类的话题,我也说不上。我只说一件可能是微观又微观的,也许只涉及人类中很少地区很少数人的一件事,搁在我心上二十多年,非说不可了。在70年代,我曾一度跟着地质队活动,长了许多知  相似文献   

13.
陆贵山在《人民日报》2006年8月31日中撰文指出:"天人合一"究竟"合"到哪里去呢?是人"合"天,还是天"合"人呢?道家主张"合"到"天"即大自然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自然中心论"的理念,有的往往把"人"理解为"自然人";儒家主张"合"到"人"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人类中心论"的理念,有的  相似文献   

14.
95回眸七、八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尤其是20世纪这一百年,人类发现地在探索外部实在世界、开发脑力方面已远远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文明成就的总和。我主要指的是科学技术的成就。比如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和交通,冲决人所居住的地球重力所构成的罗网和束缚等。但艺术则不然。我不认为20世纪末的音乐和建筑艺术就超过了18世纪末的音乐和建筑;21世纪的诗歌和绘画定能超越19世纪的诗歌和绘画。不。艺术成就不一定同科技文明先进程度成正比。96所谓人类文明,说穿了是人类大脑的产物,是大脑新皮质活动的结果。人类文明——从火的使用到卫星上天,从畜…  相似文献   

15.
审判案件,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能,也是人民法院最基本的执法活动。审判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法制建设的基本目的。作为特区法院,多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深圳特区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自觉地使法院工作为特区的这种“市场经济”服务。我们根据特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状况,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改革深入到哪里,开放扩大到哪里,经济发展到哪里,法院的审判工作保障和服务就适应到哪里。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使特区法院从执法观念、审判制度、机…  相似文献   

16.
原始人类的氏族社会是以血缘为群的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尽管血缘的影响依然存在,但作为群的划分的轴心却移到了阶级上。这种转移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以至阶级的概念代替了群的概念。尽管阶级的存在不是马克思的发现,但马克思赋予了阶级在社会革命中的支配地位,人们在对一个人的人际背景作分析时,阶级的背景远远超过了他的职业、兴趣、观念等等的背景。  相似文献   

17.
很多年以前我去非洲看动物,因为我对人的兴趣已经满足了一部分,当我觉得要进一步满足的时候就必须要找一个参照,那就是其他四条腿的哺乳类动物。我到非洲、到肯尼亚、到南非、到博茨瓦纳等很多地方以后,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动物身上真的有很多地方比人类强,值得  相似文献   

18.
冯仑 《党政论坛》2011,(16):19-19
很多年以前我去非洲看动物,因为我对人的兴趣已经满足了一部分,当我觉得要进一步满足的时候就必须要找一个参照,那就是其他四条腿的哺乳类动物。我到非洲、到肯尼亚、到南非、到博茨瓦纳等很多地方以后,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动物身上真的有很多地方比人类强,  相似文献   

19.
印度洋大海啸夺走的不仅是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还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信心。从人类历史上看,每当遇到人类力不可抗的天灾,总会有人彷徨无措,有人疑惧人类自身的能力,有人对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人与自然,以谁为本?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是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认为,应该是以人为本。我绝不反对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但需要弄清楚一个观念,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也是为了人。这个问题要搞清楚,…  相似文献   

20.
高伟民 《团结》2009,(4):59-60
一个傍晚.我偶然看到一个动物节目.节目里真实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德国,有一只黑天鹅深深地爱上了一只天鹅船。每天它都依偎在天鹅船旁边.天鹅船主人把船划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始终不离不弃。它挥动着翅膀抚摸天鹅船的船翼.它兴奋地拍打清波,让美丽的浪花溅湿天鹅船的“脸”。就这样.它一如既往地爱着这只天鹅船。这一特殊的现象招来了诸多游客前来观赏.有关专家称:这是动物的一种印痕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