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新见解施一青在《哲学研究》第5期上发表题为《哲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码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上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他指出,近年来广泛流行于我国哲学教科书和报刊上的一种观点;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另一种观点: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 “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而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和全国一样,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省经济步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1989年同1978年相比,全省社会总产值增长3.39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1倍,国民收入增长2.15倍,财政收入增长1.03倍,出口总值增长4.83倍,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今后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毋庸讳言,我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增长  相似文献   

3.
普世伦理扎根于人类社会的公共理性,它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人类活动都起到道德约束作用。在一般的意义上,当代世界各民族认同的普世伦理具有四大主要特性与基本内容:其一,普世伦理具有植基于人类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性,因此它包含为公共理性所认同的普遍真理性内容。其二,普世伦理具有跨地域、跨文化的公度性,因此包含优先于各特殊文化价值的可公度性内容。其三,普世伦理具有当代工业文明提供的现代性,因此涵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现代性话语系统的内容。其四,普世伦理具有最基本起码的人类底线性,由此决定了它涵纳不容违逆的基本人权内容。由此,普世伦理的最大功能是其能服务于和谐世界的建构,而这与中国的国际战略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
为什幺要研究科学哲学(一)什么是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哲学的一门学科,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科学哲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为一门学科的。因为那时,第一,科学哲学不仅有了代表性的学术专著,而且有了教学用的教科书、选读;第二,科学哲学已经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5.
世界观形成于人从"我"的角度看待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构建中国哲学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即获得了最具根源性的创造能力。认识自己既是人类运用、发挥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也是可能迷失自己、荒废自己宝贵能力的无形陷阱。精神劳动者在追问自我的精神探索中发现了真实的我,也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文化。中国文化的本体是先哲发现的真实的我——君子。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构建中国哲学,需确立可使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跻身世界哲学学术平台的哲学观念——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形成于人在自我认知中发现的真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29日至8月14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在庐山联合举办“哲学与改革”讲座。全国著名的哲学专家、学者17人,共作了23场报告。这些报告围绕哲学怎样为改革服务,哲学本身怎样改革的问题,发表了不少有益的见解。 针对哲学如何为改革服务,专家们集中探讨了哲学发挥服务功能的机制。他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指出,三十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辩证唯物论的宣传,坚持用哲学指导我  相似文献   

7.
近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辩证唯物论方面的研究有较大进展。人们的视野比过去开阔了,不仅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再认识,而且结合国内外科学和实践的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现将争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简介如下: (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我国哲学界过去曾对哲学基本问题开展过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展开。近  相似文献   

8.
1978年在全国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认识论领域的研究中开辟了许多新课题;提出了许多新范畴;取得了一些成果。现仅就理论界深入讨论的三个主要问题简介如下: 一、关于主体和客体问题主体和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认识论范畴,是现代认识论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学者们主要在两个方面对主体和客体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唯物辩证法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仅对旧有的争论问题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而且结合当代科学的新成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创新工作,现就几个争论的主要问题简介如下: (一)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1980年以来,我国哲学界对构成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原则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必须坚持:逻辑和历史的一致;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体系安排应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客观到主观;概念的发展应以实践和认识为根据,以对立  相似文献   

10.
1978—1998年来,与改革开放同步,我国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已走过了整整20年。 “我国现代化的命运是与我国哲学事业的命运,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密切联系着的。……从根本上看,现代化的前途取决于哲学事业的前途,而哲学事业的前途则取决于社会实践对它的需要以及它本身的发展。” 2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粉碎了“四人帮”,祖国的  相似文献   

11.
姚士伟 《世纪桥》2010,(7):68-69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关注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领域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如新型国家、社会和个人良性关系的构建,公共治理、意识形态建设等问题,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的根本理论特征和品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若干前沿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沿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内容方面、基本原理的拓展方面、人学方面、中国化方面、经典文本的研究方面。这些方面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风问题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理论历史的虚无主义、伪学术主义、解经主义、拿来主义、文本实用主义和学科关门主义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仅必须反对只讲学术不讲政治的政治冷淡主义,而且要反对只讲政治不讲学术的理论官僚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开放性和自足性的统一,保持一定的理论边界意识;既要追问理论为何脱离实践,更要追问实践缘何背离理论的问题,以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风问题产生之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界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若干哲学问题进行探讨,现将部分问题简述如下:一、哲学宣传何以适应改革实践改革需要哲学。几年来我国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是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指导的。当然,这绝不是说,哲学能够给各行各业提供改革的具体方案,哲学是做不到这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观形成于人从"我"的角度看待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构建中国哲学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即获得了最具根源性的创造能力。认识自己既是人类运用、发挥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也是可能迷失自己、荒废自己宝贵能力的无形陷阱。精神劳动者在追问自我的精神探索中发现了真实的我,也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文化。中国文化的本体是先哲发现的真实的我——君子。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构建中国哲学,需确立可使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跻身世界哲学学术平台的哲学观念——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形成于人在自我认知中发现的真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六、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 对生产力标准哲学研究的思考,也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至于这里的“一切”包含着什么内容,则有不同看法。一些论者认为,这里的“一切”包含三个层次:从宏观上看,生产力是衡量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准:从纵观上看,生产力是衡量同一社会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准。成熟的社会主义其生  相似文献   

17.
军事哲学是对军事与战争问题的哲学思考。军事哲学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必须始终随着军事与战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对军事和战争理论与实践发展做出哲学上的回应。当前,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宏阔的时代眼光,着重探讨和回答和平发展合作潮流中的战争价值、战争形态的演变规律、信息化战争的制胜因素、军事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5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二战以前,美国的中国研究以传统的汉学研究为特征,以语言学。文学研究为主要内容。二战以后,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冲击之下,美国的中国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演变为以历史研究、政治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对现代中国的研究。近50多年间,美国的中国研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反映时代特色的不同的研究模式、研究重点和研究热点。战后中国研究的起步二战结束后,美国深深地陷入了中国的内部事务之中,同它的计划相反,中国共产党夺取了政权。在它看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方面 1、关于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关系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与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原则区别与界限”。这种观点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称为“理想的社会主义”,说它只存在书本上,谈不上有什么“优越性”;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称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其“优越性是大大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探究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实际需要,应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及其内蕴的实践逻辑,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本文深入讨论了上述问题。陈先达先生回顾了学术生涯中的一些细节,阐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实质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实问题,很多观点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