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美国布什总统上台后,继续实行公开干涉巴拿马内政的政策,在使用各种手段胁迫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下台未果后,于12月20日悍然出兵入侵巴拿马。美国公然使用武力、粗暴地践踏一个国家的主权,充分暴露了它的霸权主义面目。巴拿马政治危机已经持续两年多。两年来,这个国家反对军事独裁、争取民主化的斗争和反对美国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相互交错,使局势复杂多变。 1987年6月,巴拿马实权人物诺列加操纵大选、排斥异已,参与国际毒品走私等问题揭发出来后,激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国内掀起要求诺列加辞职、争取民主的浪潮。美国里  相似文献   

2.
1989年12月20日美军入侵巴拿马,推翻了诺列加政权,扶植恩达拉政府上台。近一年来,恩达拉政府为恢复经济发展,稳定政局和多方争取经济援助,做了许多努力,总统本人甚至绝食十多大,以求人民理解政府的难处,并促使美国尽快提供援助。但是由于本届政府形象不佳,遭人唾弃,并且受到国内外各方的牵制,因此,进展甚少,步履维艰。一、经济活动开始起动,但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又缺少资金。巴拿马经济长期以来一直依赖美国。美国从1988年诺列加当政时期对巴拿马实行的经济制裁和1989年年底的军事入侵使巴拿马经济蒙受了极大的损失。1988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20%,建筑业下降60.7%,制造业下降24.5%,商业下降28.3%;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又下  相似文献   

3.
LH 《国际资料信息》2007,(11):39-43
美英非法入侵伊拉克及其对伊拉克人民带来灾难性后果已进入第五年,当前伊美关系僵局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惊恐,这种情形与其入侵伊拉克的准备阶段类似。在华盛顿,以切尼为首的鹰派正在无耻地鼓吹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同时曾推动入侵伊拉克的以色列院外活动集团,现正在鼓动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曾为人侵伊拉克企图欺骗西方民意而对事实的肆意歪曲,现在则被用来为入侵伊朗的另一次非法的先发制人战争铺平道路。像在伊拉克问题上一样,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所通过的反对伊朗的决议,是要为此类入侵提供合法的外衣。  相似文献   

4.
美国过去长期霸占巴拿马运河 ,在巴拿马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美国 1 999年归还巴拿马运河是同巴拿马的“一次极不情愿的合作”。运河回归后 ,美国根据运河永久中立条约所赋予的“保卫运河安全的永久责任”,仍会千方百计地控制巴拿马这块战略要地 ,只是控制形式会有所变化。巴拿马因与美国有长期的“特殊关系”,运河回归后对美国的依赖性不会立即消失 ,而独立性会有所增强。两国关系因运河回归实现了正常化 ,但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仍是不可避免的。影响两国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美国。  相似文献   

5.
一年多以前,美国纠集其盟友绕过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国发动这场战争当然不具有正义性、合理性。伊拉克战争一年多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再次评价这场战争时尖锐地指出,“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因为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一年多来,美军一千多士兵死亡,伤者近万,而伊拉克人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约有3万人死亡,伤残者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6.
1991年 1月 1 7日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借口 ,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1 993年 1月 1 7日 美国以伊拉克在伊南部地区部署导弹为由 ;向巴格达以南约 2 1公里处的一个核设施发射了 4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6月 2 7日 ,美国借口伊拉克试图杀害美国前总统布什 ,向巴格达市内的伊拉克情报局总部发射了 2 4枚“战斧”式巡航导弹。1 994年 1 0月 7日 伊拉克军队向科威特作战略移动。美国向海湾派出航空母舰及 5 4万人的军队和大批战斗机后 ,伊拉克军队撤离。1 996年 8月 3 1日 伊拉克出兵进攻受…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生性独特,敢说敢干,无所顾忌,被称为“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1980年即萨达姆执政的第2年,就挑起了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8月2日,两伊战争的重创尚未愈合,萨达姆又馋涎弱小而富有的邻国科威特,下令伊军入侵并将之吞并,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危机,并最终演变成199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海湾战争后,在与美国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他屡次巧妙地躲过了美国的在弦之箭,并以敢同美国“叫板”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相比美日、美韩、美菲、美澳这四大亚太同盟关系,美泰同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发展近年来磕磕绊绊,时而游离,时而受挫.截至2014年底,在美国亚太五大缔约盟国中,泰国是唯一未与美国建立外长加防长的“2+2”年度对话机制的国家.一方面,美泰对彼此的军事安全需求仍很强大,军事同盟2012年获得有力提升,全方位军事合作也在向前推进,尤其是泰国作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协调国”的地位无可替代.另一方面,美泰在军事合作中相互间也存在诸多不满.泰国政治斗争导致政府频繁更换,2014年泰国军人再度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陆军司令巴育将军随后担任总理.美国认为,泰国内乱迟滞了美泰军事合作,同时泰国非常注意美泰军事合作对中泰关系的影响,让美国觉得泰国在同盟问题上三心二意.泰国则不满美国借出售武器监控泰国军队,很多泰国学者还担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会给亚太地区带来新的紧张局势,引发国家间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9.
2003年的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是冷战后中东局势最为动荡的一年。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伊朗核危机、频繁的暴力与恐怖事件以及美国民主改造中东战略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中东“动荡图”。一、伊拉克陷入战后“乱局” ,重建步履维艰   2 0 0 3年 3月 2 0日 ,布什政府经过一年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准备 ,终于发动对伊战争。到 5月 1日布什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为止 ,这场持续 4 2天的战争 ,实现了美军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但战后伊拉克并未沿着美国所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反局势较战前更为混乱 ,美军陷入遭受暴…  相似文献   

10.
每月大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2月大事 :(一 )美英空袭伊拉克。 1 6日晚 ,美英两国出动 2 4架战机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 5处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摧毁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的通讯设施 ,并造成 2人死亡、2 0多人受伤。 2 2日 ,美英又对伊拉克进行第二次空袭。这是 5年来美英两国首次对伊拉克南部禁飞区以外的地区进行空袭。事件发生后 ,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弹。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马吉德谴责美英无端对伊拉克发动空袭并造成平民死亡 ,称将激起阿拉伯世界“愤怒和仇恨”。中国、法国、俄罗斯谴责美英破坏国际法准则的行为 ,希望各方遵守联合国决议 ,在联合国范围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处理同拉美国家的纠纷时,推行动辄出兵入侵和武装占领他国的政策,即通常所说的“大棒政策”。这项政策公开侵犯了拉美国家的主权,遭到拉美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强烈反对。从30年代起,美国政府改变了对拉美扩张的手法,放弃了“大棒政策”,代之以“睦邻政策”。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偶尔也向拉美国家挥舞一下“大棒”,但由于此种政策不得人心,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它一直未敢公开派兵占领某个拉美国家。直到1983年10月25日里根政府派兵占领格林纳达和1989年12月20日布什总统下令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在拉美重操旧业,又挥舞起“大棒政策”。由于美国最近两次武装入侵带有某些新的特点,我们把它称为新“大棒政策”。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31日将是巴拿马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根据1977年卡特总统和托里霍斯将军签订的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美国将在这一天中午把运河归还巴拿马。届时,巴拿马全国上下将举行隆重的运河回归庆祝活动。随着当天中午12点钟声的敲响,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历史的回顾巴拿马原是哥伦比亚的一个省。1903年11月3日,在美国政府的策动和支持下,巴拿马爆发一场所谓的“革命”,宣布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建立共和国。11月6日,美国正式承认巴拿马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1月18日,美国同巴拿马签订《…  相似文献   

13.
越南在苏联支持下入侵柬埔寨,已经三年多了。出乎侵略者的预料,柬埔寨的爱国力量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越战越强,从而粉碎了越南当局在六个月内吞下柬埔寨的美梦,以及它不断叫嚷的“柬埔寨局势不可逆转”的狂言。现在,越南在军事上泥足深陷,经济上危机重重,外交上非常孤立,正自食其发动侵略战争的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14.
九一一事件以后,面对风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小布什政府开启了一个军事制度改革的时代。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罗伯特?盖茨持续不断地推动美国军事制度的改革,试图满足美国反恐战争的要求。拉姆斯菲尔德在就任国防部长期间,积极推动美军转变军事学说,改革美军组织结构和国防部的制度形式,调整军政关系,强化文官对军队的控制。另外,美国还广泛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大力推动网络中心战。盖茨就任国防部长后,致力于处理拉姆斯菲尔德遗留的问题,继续推动美国的军事制度改革。他推动美国军事力量的再平衡,调整陆军的官僚体制,革新陆军文化,改革国防部的商业模式,并针对中国和伊朗等国家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略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理念。尽管在拉姆斯菲尔德和盖茨的军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力,但是其改革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军事制度,影响到未来美国军事制度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后,美国对古巴采取敌视政策,从经济封锁、贸易禁运、政治孤立、军事入侵与威胁到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利用各种机会对古巴进行打压,以颠覆古巴政权和社会主义。1960年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1961年同古巴断交并支持古巴流亡分子1000多人从猪湾入侵古巴。1962年,美国利用古巴导弹危机武装封锁古巴。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塔利班伊斯兰政权在美军事打击下土崩瓦解.此后4年,塔利班一度消失.从2005年起,塔利班又开始"复燃",特别是2006年在全国各地频繁制造各种恐怖袭击,引起阿局势持续动荡,各类袭击和冲突已造成1700多人死亡.①塔利班重新活跃的原因何在?背后有哪些对其有利的因素?无不引人关注与沉思.  相似文献   

17.
《“正义事业”行动——美军入侵巴拿马纪实》一书由易水寒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全书分楔子、正文8章和附录(《美军入侵巴拿马大事记》)3部分,共172页,12.1万字。本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推出的《战后国际重大事件纪实》之一。作者通过翔实的...  相似文献   

18.
闰瑾 《亚非纵横》2001,(4):12-15
今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受到严重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举世震惊。有的美国议员甚至惊呼,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世界各国政要纷纷谴责这一惨无人道的恐怖主义行径,支持美国打击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美国政府在政治、外交、法律、金融等方面迅速采取措施,并于10月7日与英国一道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9.11”事件对美国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巴拿马危机及美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机的前后今年2月下旬,巴拿马在10个小时之内发生了两次“宫廷政变”。事件的经过大致如下。 2月25日下午,巴拿马总统德尔瓦列宣布解除国防军司令诺列加的职务。但根据巴拿马宪法的规定,武装部队司令应由军队先提出3名以上的侯选人,然后由总统决定当选者。德尔瓦列总统未与军队协商,自行其是,并任命原参谋长胡斯蒂内斯接替,这一做法被认为是一次“宫廷政变”。国防军司令诺列加是巴拿马的实权人物,军方对总统  相似文献   

20.
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终是影响美伊关系及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13日伊正式宣布将无条件接受该决议。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武器核查将很可能再度成为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导火索”。 一、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在美国推动下启动。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美率多国部队对伊发动了“解放科威特”的战争。战后,为彻底削弱伊拉克这只“海湾虎”的实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同年4月3日通过对伊制裁的第687号决议。决议要求伊必须向联合国申报其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核、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生产这类武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