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环境政治中,南非正试图扮演领导角色,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外交,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南非国内脆弱的生态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紧迫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等限制了其环境外交的政策运作空间。南非必须妥善处理好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追求全球环境政治领导国地位这对矛盾,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环境外交才会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作为国际关系的新课题的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新的理念开始渗透到各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当中。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化的进程中,把地球环境保护作为拓展大国外交的重要领域,积极推进环境外交。近年来日本同亚洲邻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而政治外交领域却一直处于较为紧张和日渐疏远的状态。为了改善同周边邻国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为了在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能得到东亚各国的支持,更企图抓住地球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这个国际政治的“第三重要课题”,欲从环境外交入手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3.
全球环境问题及环保事业陈凤英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减少、酸雨蔓延、大气和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地缘政治变迁与中国崛起的安全环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杨鲁慧 《东北亚论坛》2007,16(3):43-49,56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印度的安全环境沈元加前言最初源于西方世界的地缘政治学说(地缘战略是地缘政治派生出来的安全问题概念),在历史上曾服务于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政治目的,也被西方霸权主义者利用来作为一种方便的理论工具。单从学术角度看,地缘政治学理论也存在着缺陷和疏漏之...  相似文献   

6.
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地缘战略环境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冷战终结以来,亚太及全球地缘政治力量对比大幅变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出现重新分化组合趋向。以此为背景,我国地缘战略环境发生了值得注意的若干新变化,并且将对我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一、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三大变化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巨大...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世界经济军事强国,冷战结束后,在政治大国化的推动下,日本的内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作为防卫政策支柱之一的“无核三原则”在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突破。对日本而言,其核潜力巨大,制造核武器并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核武装”只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日本的发展方向。日本无核化政策存在内在的矛盾性,同时,日本国情及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着日本的核国家道路。  相似文献   

8.
非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陆。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虽然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较,非洲仍贫穷落后,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还面临政治发展易变性大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严峻等突出问题。然而,非洲形势逐步缓和,政治发展进入新阶段,非洲经济也出现转机,非洲一体化进程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非洲的前途会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9.
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化和国际经济政治化并行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一度被西方许多国际关系学者视为“低政治”的环境问题 ,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甚至有上升到与传统意义的“高政治”(如外交和安全 )地位相当的趋势。当前 ,围绕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与斗争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各国为追求自身更广泛的利益而开展的环境外交活动日益活跃。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对外关系中已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环境外交政策。一、环境问题国际化与环境外交的兴起  环境问题国际化是环境问题进入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前提 ,也与环境问题自身的…  相似文献   

10.
论东北亚战略格局与朝鲜半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半岛问题已经被纳入了一种国际政治“合力”之中。围绕朝鲜半岛的东北亚战略格局可划分为彼此交叉、相互影响的三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力量能否在克服各种障碍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能否在实际的运作与整合过程中达到效用的最佳值,是能否真正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关键。半岛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半岛南北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相关大国的积极推动与促进,并且依赖于大国之间关系在该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政治--浅析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但仅仅指出人权问题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借口和幌子是不够的,还应从文化和政治层面探讨中美人权分歧的政治现象及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原因.本文指出有着不同权利文化渊源的中美两国,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分歧,是中美两国人权问题产生的深层背景.人权问题走上中美关系前台,更多地是缘于在国际政治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美国国内政治对其外交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2.
范菊华 《国际观察》2006,4(3):30-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一项国际政治议程.本文简要叙述了公众的关心、科学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三个促使全球环境问题成为国际政治问题的因素,分析了全球气候制度谈判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根据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着重分析了"认识共同体"如何影响政治领导层的偏好,促使其重新定义收益,旨在阐明,要建立真正行之有效的全球气候制度,必须改变传统的理性主义收益观,而建构主义则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政治环境中,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恐怖主义是对世界安全的最大威胁。霸权主义虽有新的表现,但国际政治环境总体上趋于稳定,霸权主义并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威胁。所以,我们观察问题不要事事处处与霸权主义相联系。在分析当前中美关系发展趋势时,更应该客观认识两国关系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伊斯兰世界整体正处于转型进程之中,即从文化教育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不高、政治民主缺失的发展阶段,向文化发达、工业化程度高、政治民主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同时受到全球化、信息化等世界最新发展趋势的强烈冲击。在此特定发展阶段和特殊国际环境下,伊斯兰国家像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样,力图通过改革来实现向更高发展阶段的转型。期间,它们内部存在的多种问题和矛盾加速演进、进发,并强烈冲击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固然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方面的挑战,譬如全球化与国家主权问题、全球化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问题、全球化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等。联系拉美研究的实际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们大学曾参与一个预测性的研究课题,具体反映了俄罗斯发展的政治方面以及动态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其结论主要预测了俄罗斯2020年前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印巴水资源之争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频频出现在两国交涉的议题中。引发印巴两国水资源纠纷.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政治上,水资源与两国在克什米尔领土争端相互交织;经济上,地理环境决定了两国的生存与发展对共同的水资源的依赖。水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两国所面临的共同压力,随着两国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而气候环境变化导致全球性缺水趋势加剧,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印巴两国只有在加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水资源安全问题上加强对话并建立协作机制,重视和加强相关技术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问题——关于墨西哥政治改革的几点思考曾昭耀许多西方政治学者都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为参照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认为政治发展就是不发达国家趋向于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模式的过程。近20年来,西方政治文化的全球性扩张...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的根子在美国,其产生、演变与美国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最终解决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制约。中美建交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力图在两岸关系中获取最大利益。美国国会作为美国特殊政治环境中的最高代议机构和立法机关,在“双轨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跨界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严重威胁地缘政治稳定,能够导致国家分裂、主权争端、地区冲突等.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与墨西哥移民有很大关系.墨美跨界民族问题不仅改变了美国的民族构成和地缘政治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墨美两国的关系.未来美国周边的跨界民族问题将引起一系列地缘政治后果,对美国的霸权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