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信访工作机构和人员第三章信访渠道第四章信访事项的提出第五章信访事项的受理第六章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第七章信访秩序的维护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土资源信访行为,维护国土资源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信访条例》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2.
[文(令)号]第54号令[公布日期]2007.2.16[类别]行政法.卫生[施行日期]2007.2.16[同时废止法规]1993年《卫生部门信访工作办法》等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卫生信访工作和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根据《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纵观学界的研究现状,对信访权威和司法权威关系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实际上囊括了信访制度的各主要方面,比如,信访的性质、信访的功能、信访的文化、信访的程序、涉法涉诉类信访、信访的权威等等。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实证的研究;第二,缺乏系统的研究;第三,混淆涉法信访与涉诉信访的外延,常常用涉法信访将二者替代之;第四,没有对“信访权威是否阻碍司法权威”这一论断的前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信访工作,维护保险信访秩序,保护保险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规范信访行为和信访工作,保持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促进国家机关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轻伤害刑事案件引发的涉检信访问题十分突出,其中因轻伤伤情鉴定引发的涉检信访又在这类信访案件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轻伤伤情鉴定引发涉检信访的原因第一,被害人一方伪造伤情。如我院办理的被告人王某某、医生王某等人诬告陷害案。  相似文献   

7.
1.2011年7月1日民政部令第43号公布2.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民政信访工作,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信访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取书信、电话、走访、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向民政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  相似文献   

8.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党和国家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道门槛”,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案件线索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全面履行信访举报工作职责,积极探索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完善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和程序,积极推进信访举报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本刊特选取3个市、县的经验做法,从不同角度展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成果,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9.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党和国家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道门槛”,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案件线索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全面履行信访举报工作职责,积极探索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完善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和程序,积极推进信访举报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本刊特选取3个市、县的经验做法,从不同角度展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成果,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0.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党和国家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道门槛”,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案件线索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全面履行信访举报工作职责,积极探索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完善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和程序,积极推进信访举报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本刊特选取3个市、县的经验做法,从不同角度展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成果,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信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预防和化解农村基层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信访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与2005年同期相比,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的案件改判发回率.涉诉信访率.纪检监察信访投诉率分别下降了30.8%、68.9%和33%。过去,一中院在北京市法院系统中涉诉信访数量最多。如今,连续3年“三率”大幅下降,这个昔日信访大户一跃成为北京市信访工作综合考评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3.
[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文(令)号]高检发控字〔2007〕1号[公布日期]2007·3·26[类别]行政法·信访[施行日期]2007·3·26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信访工作机构及职责第三章信访事项的管辖第四章信访事项的受理第五章信访事项的办理第六章信访事项的交办和督办第七章责任追究第  相似文献   

14.
信访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以下简称各级行政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信访条例     
[公布机关 ]国务院 [文 (令 )号 ]第 4 31号令[公布日期 ]2 0 0 5 1 10 [类  别 ]行政法·信访[施行日期 ]2 0 0 5 5 1[同时废止法规 ]1995年《信访条例》①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信访秩序 ,制定  相似文献   

16.
信访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权利救济制度。长期以来,它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信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5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直到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信访条例》,才有了第一个正式的信访法规。随着实践的发展,其制度缺陷逐渐显露,于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5月1日国务院修订了新《信访条例》。虽然新条例对老条例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是学术界和实务工作部门对信访制度各种问题的争议并未因此而停止。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仅仅是信访制度改革的新起点,后续的改革应…  相似文献   

17.
[文(令)号]第34号令[公布日期]2006·6·24[类别]行政法·环境保护[施行日期]2006·7·1[同时废止法规]1997年《环境信访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环境信访工作,维护环境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环境权益,根据《信访条例》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活动。采用前款规定形式,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群众自身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信访诉求复杂多样,对司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期望不断提高。为适应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需要,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粗浅性的探讨破解信访难题之道。一、法律层面上的破解之道第一,《信访条例》第20条规定了六种具体的禁止性行为,如: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不得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  相似文献   

19.
《特区法坛》2002,(71):30-32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省高院立案庭在院党组和最高法院立案庭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认真开展立案信访工作,继续深化信访申诉改革,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信访、立案、申诉案件复查和审判流程管理等各项任务。分别被最高人民法院和省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法院立案信访先进集体”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0.
信访条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