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拿到2005年第12期《当代党员》,我一下子就被封面上朴实厚道的刘安模的形象吸引住了。《让信念之声传遍仙女山》一文,我读了三遍,一个对党赤胆忠心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屹立在我面前。当读到刘安模常对乡亲们说“思想要老来红”时,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说出了当代老党员、当代老年人的心里话,闪耀着当代老党员、当代老年人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2.
心灵的慰籍     
虽然我还没入党,但我对《当代党员》的喜爱并不亚于党内人士。在漫长的打工生涯中,《当代党员》伴我成长,慰籍着我的心灵。 在对生活、对工作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常常看看“助您成功”中的精品美文;遇到想不通的问题时,读读“心灵沟通”、“七嘴八舌”,从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当代党员》的忠实读者。我觉得《当代党员》越办越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代论坛”、“特别报道”、“特别策划”、“当代风采”等栏目,我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打工青年,工余勤奋笔耕,迄今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认识《当代党员》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上周我到厂里办事,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的《当代党员》,精致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吸引了我,出于好奇,我向办公室领导借阅了这本杂志。回家细细一读,我觉得“当代论坛”、“特别策划”、“助您成功”、“巴山夜雨”这几个栏目很亲切,很耐读。但令人遗憾的是,刊物没有一个专门为打工者倾诉心声的栏目。打工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在都市谋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人文关怀。所以,作为一个打工者,我建议《当代党员》能否为打工者开辟一个倾诉心声的栏目,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振兴重庆。  相似文献   

5.
夏思扬 《当代党员》2006,(12):51-51
作为《当代党员》的一名忠实读者,这些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当代党员》,我觉得它权威、实用、通俗。它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一份值得收藏的珍品。今年第9期的“特别策划”——《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组稿件立意新。质量高,可读性强,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春风拂面的感觉,我也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一口气读完这组文章时,心情像彩虹一般绚丽。我希望各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少抽一包烟,也要把《当代党员》带回家。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位72岁的农民党员,近日,学习了《当代党员》刊登的《“提问栏”里故事多》,党员和群众都说,文章报道的村干部是好样的,值得村干部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我是上海市一个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职时长期担任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现在已经退休,在社区做老年工作。退休后,我自费订阅《当代党员》已有一年多了,每当看到一期新的刊物时,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常常是一口气从头至尾读完刊物。我感觉自己虽然退休了,但还在和《当代党员》一起成长。欣喜之余,掩卷沉思,将自己的感受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家民营企业的普通工人。我们这个企业建立了党支部,所以我有幸能接触到《当代党员》,并在她的感召下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读《当代党员》时,心中总有许多感动。我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体现在本职工作中的,所以我以《当代党员》为老师,像她所介绍的许许多多先进党员那样,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我也因此多次受到了公司和部门领导的表扬。我目前正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希望能够继续得到老朋友《当代党员》的帮助与支持,使我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我今年4月写的一篇《群众对村务公开有“五盼”》在贵刊第6期上刊登后,在璧山县大路镇党员干部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大家一致说贵刊真正是市委的喉舌,真正是全市党员群众的良师益友,是广大党员及群众信得过的好党刊。为什么这样说呢?此文我曾投过其他一些报刊,结果均石沉大海,还是《当代党员》能够倾听基层声音,既敢听真话,也敢为群众说真话,就为这一点.我们耕兽为《当代党员》叫好。  相似文献   

10.
“你们爱看哪本刊物,有何理由?”一次闲谈,我和几位同事扯到这个话题。“论熟悉程度,当属《当代党员》!”对第一个问题,同事们异口同声。可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各持己见。“以往在学校教书时,我经常看到校长办公桌上摆放着《当代党员》。一次,我随手翻看了一会,感觉这份刊物很有深度,文章也很生动,一来二去竟上瘾了。”一位美女同事道出她的理由——“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1.
丁青 《前线》2013,(5):85-85
1988年,彭真曾到新疆视察工作。在一次厅局级干部大会上,他说:“今天,作为一个老党员,我想和同志们谈谈家常。”这次谈话后来被称为“一个老党员的家常话”,收录在《彭真文选》中,成为体现共产党人精神魅力的经典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各地传真     
中共贵州省委机关刊物《当代贵州》是我省综合时政类期刊首家开通电子版的刊物,在全国各省(市、区)党委的机关刊物中也是首家。它标志着《当代贵州》从传统期刊走向与现代电子网络的结合,对我省党委系统电子政务和“数字贵州”的建设也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和推动。《当代贵州》的电子版主页,将是《当代贵州》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平台,对于实现《当代贵州》办刊的自动化,促进党政机关的资源共享有着积极的作用。麻江县在全县31个行政村中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试点工作,其内容是做到“八个一”:即党的方针政策要讲一讲;致富经验要传一传;…  相似文献   

13.
我是秀山县的一名高中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阅读《当代党员》,不知不觉已有4年多了。我到县城读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在周末一般都外出上网或者看电视,而我却喜欢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聚精会神地阅读《当代党员》。4年多来,是你,陪着我度过了寂寞的岁月;是你,让我这个山里娃知道了山外的世界。我从心里感激你,你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4.
我读《当代党员》一年多了,它最打动我的是不乏思想品味且语言鲜活、故事性强。我常把里面的文章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看,可以说,在我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好多老师都爱上《当代党员》了。  相似文献   

15.
进入组织系统工作两年了,《当代党员》一直扮演着我的良师益友的角色。拿到每一期刊物,我最先“品尝”的必定是“开卷有益”这道“开胃菜”。为什么?因为它好看、好读、好玩、好品,因为它板块较小、节奏明快、层次感强,正好符合我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07,(1):29-29
2004年以来,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会根据形势发展和受众的需要,提出了“市场第一、读者优先”的理念及用生动、鲜活、有思想的新闻产品适应读者需求等重要办刊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日益提高,已成为宣传重庆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当代党员》已有32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知音》、《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其中《邓书记受委屈之后》、《酒家为何”坚决不接待乡干部”》被《人民日报》转载,《让农民版画“叫好又叫座”》被《中国文化报》头版转载。  相似文献   

17.
邓平寿 《当代党员》2006,(12):60-60
《当代党员》编辑部:我叫邓平寿,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曾光荣地成为贵刊2005年第4期“封面故事”《一股劲一种情一个梦》里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8.
宁乐乐 《党课》2013,(15):69-69
山西省曲沃县把关怀照顾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详细记录老党员的个人情况、帮扶情况等,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他们将印有乡镇党委书记和组织部工作人员电话的组织联系卡发到老党员手中,同时将有老党员及子女联系方式的老党员联系卡分发给组织部工作人员;县委领导在每年春节和“七一”时对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乡镇党委做到老党员生日等“五必访”,  相似文献   

19.
王晓莉 《当代党员》2006,(12):61-61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2006年10月24日下午,在南岸区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社机关党委书记宋愚,副总编辑李学光和《当代党员》编辑部全体同志来到南岸区南山街道真武山社区,和南岸区13位读者代表一起,参加了《当代党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恳谈会暨2007年办刊调研会。  相似文献   

20.
黄坦 《当代党员》2010,(12):74-74
随着“80后”、“90后”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当代党员》应该针对这一群体,准确把握“80后”、“90后”党员的成长环境、心理状态、话语方式,个性化打造相应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