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法中法律地位和作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使得审讯双方地位趋向对等化,对侦查机关的审讯工作影响相当大。传统的对抗性的"刚"性审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为此,立足于新修订的法律和审讯现状,重新审视审讯关系、审讯步骤和审讯方法,探索构建全新的"柔"性审讯模式。"柔"性审讯模式是指建立在分析审讯的根本规律及犯罪行为人心理及行为特征基础上,为达到明辨真相、获取证据、感化教育的目标,审讯活动以说服犯罪嫌疑人,让其自愿进行供述的审讯模式,包括准备、接入、交锋、突破、善后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法中法律地位和作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使得审讯双方地位趋向对等化.对侦查机关的审讯工作影响相当大。传统的对抗性的“刚”性审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为此,立足于新修订的法律和审讯现状,重新审视审讯关系、审讯步骤和审讯方法,探索构建全新的“柔”性审讯模式。“柔”性审讯模式是指建立在分析审讯的根本规律及犯罪行为人心理及行为特征基础上,为达到明辨真相、获取证据、感化教育的目标,审讯活动以说服犯罪嫌疑人,让其自愿进行供述的审讯模式,包括准备、接入、交锋、突破、善后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审讯气氛是指在审讯活动中占优势地位的,能被审讯活动双方强烈感觉到的,特殊的精神体验和情绪状态。这种特殊性是由于审讯人员、审讯环境和被审讯人之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审讯意识     
本文从审讯意识的内涵和作用出发,重点探讨了与传统审讯意识对立的现代审讯意识,提出现代审讯意识应是"以他为主"即以犯罪嫌疑人为中心、出发点来决定审讯活动的基本方式,具体从认识情感、基本需要和意志品质三方面论述审讯意识的结构内容.  相似文献   

5.
“软审讯法”中心理效应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讯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交流沟通。传统的"硬审讯法"将被和谐沟通为过程,自愿供述为目的"软审讯法"所替代。审讯实战中,审讯员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心理状态,通过灵活运用角色互换、亲和、正强化、牢骚、暗示、巴纳姆、第三人、面子等心理学效应,科学劝说,缓解审讯双方的对立矛盾,建立和谐沟通,达到审讯目的。  相似文献   

6.
测谎和九步审讯法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的刑事审讯领域,其中测谎被视为现代科学审讯两大基础之一,九步审讯法在发达国家被誉为"审讯圣经"。文章首先阐述测谎在我国审讯中的主要作用,其次结合一起内部盗窃案的成功侦破,阐述测谎与九步审讯法在审讯突破中结合运用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以期测谎与九步审讯法的结合的体系化审讯范式能更好地服务于审讯实践。  相似文献   

7.
审讯是一项复杂的心理交往活动,但这种交往又不是一般的人际交往,是审讯人员同犯罪嫌疑人带有心理冲突性的交往。本文从审讯活动心理准备阶段和展开初期入手,对审讯双方心理关系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拟为审讯计划和审讯对策的制定提出心理学依据。进而增强审讯人员的实战水平和能力,实现审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979年至2018年,国家基于对权力的限制和人权的保障,构建了"过程—结果"的刑事审讯双重控制机制。然而经过40年的构建,刑事审讯控制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刑讯逼供很少发生,但审讯违法问题依然存在,审讯的人员、时间、地点不合法等程序性违法问题依旧频繁出现。为了达到"既获得口供,审讯又不违法"的目的,应及时立法完善全程录音录像、界定审讯时间、规范律师介入的审讯程序,赋予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沉默权以及严格排除非法审讯获得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审讯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强有力的较量,犯罪嫌疑人抗审能力的增强、法律限制的增多等给审讯带来严峻的挑战。笔者通过对在押职务犯罪罪犯进行调查问卷,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原因、自我评价等进行了分析,侦查人员应运用使用证据、利用矛盾、情感影响、认知重构等审讯方法,完善审讯体系,破解审讯难题,提高审讯水平,充分发挥审讯在查办职务犯罪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职务犯罪审讯主要面临着以下难点和问题:犯罪嫌疑人抗审能力增强、法律限制增多、缺乏有效的审讯方法、可用证据不足、侦查员的办案能力不高等。实践中常用的有效审讯方法主要有:使用证据、揭露嫌疑人谎言、同伙之间分化瓦解、情感感化攻心等。面对困难和挑战,侦查人员需要注重总结归纳审讯方法,提高审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审讯的局,把审讯过程合理布局,能增强审讯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这是提高审讯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审讯有没有局呢?象下棋、打球之类的竞争活动分局进行一样,审讯也有局。先打个比方: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往往要运筹若干个战役分别进行,通过穿插分割、迂回包抄、声东击西、各个击破来实现各个战役的战略目标,从而赢得这场战争的全面胜利。预审中讯问被告人(按我们习惯称为审讯,下同),这种审讯,是两个局中人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价值冲突中实现和提高审讯的有效性是讯问的永恒主题。诉讼规则的变迁使审讯有效性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讯问中存在的虚假有罪供述则使审讯有效性问题更加凸显。为此,审讯人员应纠正对审讯有效性认识的偏差,树立新的审讯理念,强化对无辜者的识别,积极探寻提高审讯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审讯成为侦查工作的难点后,加强审讯说理研究很有必要。在论述审讯说理技巧时,需要对审讯说理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审讯说理分为批驳式与确立式说理,单面与双面说理,归纳式与类比式说理,侦查人员与其他人说理,口头、书面与视听说理几类。无论哪种类型的审讯说理都必须符合说理的一般规律,即要求审讯说理要把握说理的逻辑、信用、情绪三个要素,在审讯说理中溶入法律、政策、事实等要素,还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有的放矢、把握关键性问题、避免逻辑性谬误、调控情绪、保持语调低沉明朗、根据情形调节语速、保持适中的音量、配合身体语言、戒掉口头禅等是审讯说理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4.
当审讯成为侦查工作的难点后,加强审讯说理研究很有必要。在论述审讯说理技巧时,需要对审讯说理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审讯说理分为批驳式与确立式说理,单面与双面说理,归纳式与类比式说理,侦查人员与其他人说理,口头、书面与视听说理几类。无论哪种类型的审讯说理都必须符合说理的一般规律,即要求审讯说理要把握说理的逻辑、信用、情绪三个要素,在审讯说理中溶入法律、政策、事实等要素,还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有的放矢、把握关键性问题、避免逻辑性谬误、调控情绪、保持语调低沉明朗、根据情形调节语速、保持适中的音量、配合身体语言、戒掉口头禅等是审讯说理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5.
“微笑”审讯概念的提出是着眼于我国警察机关审讯活动中的“稀缺元素”而论的。“微笑”审讯倡导的是审态平和、含而不露的谋略性的审讯方式。它是将形态上的沉静温和、语言表达上的通情达理与用智用谋完美结合,使审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艺术化。因此说,“微笑”审讯是一种建立在施策用谋基础上,又高于一般施策用谋的艺术化审讯活动。  相似文献   

16.
对审讯录像的特征、规范化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实的阐述,分析了审讯录像中的各项规定,提出了审讯录像的技术规范、拍摄要领,总结了审讯录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审讯僵局是经常遇到的难题。审讯僵局主要出现在试探摸底阶段和对抗相持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审讯僵局呈现对抗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分析审讯僵局的形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打破审讯僵局并推进侦查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审讯期间,审讯人员不仅凭借自己法律地位进行审讯,而且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策略同犯罪嫌疑人进行斗争。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罪责,必然要采取各种反审讯的方法,企图满混过关。审讯人员必须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制定审讯策略,如:试探摸底,加强心理攻势,施加心理压力,运用政策攻心,制造错觉,欲擒故纵,情感激发等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审讯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激烈较量,犯罪嫌疑人抗审能力的增强、法律限制的增多、可用证据不足等给审讯带来严峻的挑战.笔者通过对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对审讯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常用有效审讯方法等进行了分析,认为侦查人员应科学合理地使用证据法、利用矛盾法、情感影响法、说服教育法和错觉扩大法.  相似文献   

20.
用于审讯犯罪嫌疑人的场所类型、空间大小、室内装饰色彩、亮度及物品的摆设等都会对犯罪嫌疑人心理产生不同的刺激和影响。侦查人员在审讯前要精心选择审讯场所并巧妙地对其布景设计,从而利用环境效果来营造有利的审讯氛围,达到瓦解犯罪嫌疑人的精神防线,促使其如实交代自己罪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