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亚同印度的接触,大概可以回溯至公元前的几个世纪,虽然还不能完全证实,但几乎已是定论①.从地理位置来看,马来亚与印度正好扼守孟加拉湾的两端,遥相直望.对季风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使隔海相望的马来亚和印度之间通过海路建立联系成为可能.双边贸易、人员往来、文化的交流随之展开.对于马来亚印度人的研究,国内外一般多限于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很少关注英国殖民统治前的马来亚印度人情况.从历史上看,早期的马来亚印度人在马来亚的活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对马来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1961年中至1962年中,大不列颠政府和马来亚联合邦政府,经过几个阶段的谈判,已于去年(1962年)8月1日达成了初步协议,规定在1963年8月31日以前组织一个新国家——马来西亚联邦.除马来亚联合邦外,这个未来国家还要包括新加坡"自治邦",英国在加里曼丹(即婆罗洲)岛的殖民地沙捞越、北婆罗洲和汶莱保护国.拟议中的马来西亚联邦,其领土有33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1,000万人.  相似文献   

3.
“英属马来亚”是一个历史名词,是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殖民地,它包括现在属于马来西亚国西马部分的马来半岛和现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新加坡岛。“英属马来亚”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地区),全地区总人口五百多万人中,华人约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以闽、粤、琼三省籍人为主。当时的“马来亚”只是英国殖民地,华人中只有少数人属英籍民,其余大部分还是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国籍的华侨。在国家观念上,马来亚华侨强烈地把中国认同为自己的祖国。即使理论上享有“英移民”身份的“海峡殖民地”(马六甲、新加坡、槟榔屿)土…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联邦自1957年新加坡独立并实行自治后,由于新加坡国家小而且大部分是华人,使得英国和马来亚担心新加坡会演变成共产党国家,对国内正发生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冲突的马来亚构成威胁。1960年新加坡大选时,出现了共产党获得议会席位之多出乎意料之外,使新加坡政府的地位为之动荡。马来亚人开始担心共产党势力将渗透到本国。马来亚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认为马来亚很有必要联合新加坡以便共同抵抗共产党,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英属马来亚”是一个历史名词,是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殖民地,它包括现在属于马来西亚国西马部分的马来半岛和现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新加坡岛。“英属马来亚”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地区),全地区总人口五百多万人中,华人约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以闽、粤、琼三省籍人为主。当时的“马来亚”只是英国殖民地,华人中只有少数人属英籍民,其余大部分还是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国籍的华侨。在国家观念上,  相似文献   

6.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马来亚联合邦的农业资源,在各种不同的经济部门中,对于增加产量和就业机会将提供极大的潜力,这种情况看来是很明显的.有些估计认为未开垦但有生产潜力的土地,几达目前耕地面积的50%.当然,在马来亚农业资源缺乏任何有系统调查的情况下,这些估计数字差不多等于一种猜测.但是,鉴于在具有耕种潜力的士地中存在着大  相似文献   

7.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印度劳工流入马来亚马来亚半岛和印度之间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前基督时代。然而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马来亚半岛的印度人数量并不多。直到19世纪晚期,随着英国人在马来亚半岛的稳固,印度人才逐渐增多。而印度工人大量涌入马来亚,与橡胶种植的兴起密不可分的。英国人于18世纪始控制马来半岛。从1786年莱特首登槟城至1895年的《邦咯岛协约》,英国人势力一步步地从马六甲海峡延伸到内陆的马来州属①。通过律政司制度,英国逐渐控制整个马来半岛及新加坡,并开始了对马来亚的经济掠夺。除了利润丰厚的采矿工业,英国殖民当局对发展出口型农业十分热…  相似文献   

9.
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亚华侨是南洋的“抗日援蒋运动”的中心,具有与侨居地马来亚的政情无关的、极强的亲中国倾向。在“马来亚”这个国家尚不存在的当时,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态。他们对中国的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因此被誉为“爱国华侨”。他们对战后中国的国共内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以往人们对华侨的分析来看,在抗日运动时期之前,一般以华侨与中国的关系为中心,而进入日本占领时期之后,则把马来亚的抗日斗争与中国的关系分开(马来亚与中国之间的往来断绝后,的确在物理上与马来亚共产党之间没有合作,但心情上和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10.
英殖民统治时期的马来亚劳工移民,是导致今天的马来西亚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分析英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由来、印度劳工的境遇以及印度移民社会的变迁等,并通过与同期的马来亚华人作比较,以揭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越南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2003年人均土地面积为0.4公顷从,人均农地面积为0.12公顷/人,农业人口人均农地面积0.16公顷/人,人均土地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①.  相似文献   

12.
一、绪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狭义的“英属马来亚”就是指英国所统治的马来半岛,由新加坡向北伸展到玻璃市,面积比除掉威尔士的英国略大,而比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较小。在这半岛上,主要有三种不同文化传统的种族聚居着,那就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根据一九四○年的人口统计,马来半岛的人口总数略超过五百万,而人口增加的速率大约是每年一万人。在人口总数中,马来人占44.7%,华人39%,印度人14.7%,而欧洲人只有0.4%。 一般说来,马来亚的农业经济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她是英国的原料供给地以及工业制  相似文献   

13.
绪言马来亚联合邦1957年人口调查的结果,已经由联合邦统计部以报告书的形式制成报表并予以发表.到目前为止,报告书包括若干有关整个联合邦的统计表(第1号报告书),各邦的详细分表(第2号至第12号报告书)以及一份行政报告(第13号报告书).有关整个联合邦的一份全面又详细的最后报告书已经预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表.马来亚联合邦和新加坡一样,其政府机构也没有就人口的各种特征提供任何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因此,本文是为了弥补此缺陷而进行  相似文献   

14.
缅甸联邦的人口情况:1961年22,780,000人;1965年24,732,000人.全缅有自耕农1,806,403人,耕作的土地面积为9,490,971英亩;佃农1,071,807人,耕作的租佃土地为7,259,534英亩.1964—1965年缅甸劳动力人口统计缅甸联邦1964—1965年度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下:农业600多万人;畜牧和渔业10万余人;林业2万余人;矿业5万余人;工业70万余人;电力业1万余人;建筑业10万余人;运输事业  相似文献   

15.
经过几个月来紧张的幕后会谈之后,以苏联修正主义者和南斯拉夫铁托集团为一方,与马来亚傀儡政权为另一方之间的关系,达到了相互支持的程度.早在今年3月间,苏联和拉赫曼当局的正式接触已经进入相互谅解的阶段.苏联修正主义承认"马来西亚"今年3月,苏联官方派遣出国的塔斯社记者斯维林访问了马来亚和沙巴,并在这些地区进行多次的正式接触.1965年4月1  相似文献   

16.
1.三种经济马来亚经济不是一种经济,而是三种经济.这样地从经济角度来划分和另一种划分法(从种族、阶级、和政治态度)相交叉着,后一种划分法在前一种划分法中有时候很突出,有时候却很模糊.这三种经济统治着马来亚的生命和生活.首先是生计经济,包括大米、鱼、和擅自占据土地者的多种作物农场,这种农场大都是在北部和东部,以及森林边缘;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政府和一般概况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作为大英帝国联邦的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成立了,它包括马来亚联邦(已经独立)、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联邦议会席位的分配在于保证马来人继续保持政治上的支配地位,对婆罗洲人口稀少地区的立法权力是按照幅员大小而不是按人口分配议席,同时限制新加坡城市华人的政治势力。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导  相似文献   

18.
在二战以前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中,英属马来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二战以后,中国与马来亚各自在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双方的贸易关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拟就二战以后,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至197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之前中、马双方的贸易关系演变与发展,作一简要叙述和分析。一、战后中、马贸易往来的发展状况中国与马来亚的贸易在二战期间,尤其是马来亚在1941年至1945年为日本侵略者占领期间曾一度中断。在战后初期,由于中、马双方的共同努力,彼此间的贸易贸易往来得以迅速恢复和扩展。以中国在…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军政的华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到1942年5月上旬,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印尼)、缅甸以及太平洋上许多重要岛屿,强占土地达38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亿五千万,气焰十分嚣张。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南洋各国人民遭到残酷屠杀,财产遭到疯狂洗劫。南洋华侨更是首当其冲,备受日寇的残杀和掠夺。  相似文献   

20.
马来亚联合邦和新加坡不久就将成立民选的立法议会,各政治党派照例要求选民支持他们,因此自然地会提高当地人民对政治的热心.战后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一些自称为"劳工的"或是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集团或政党的产生.马来亚共产党的情况是众所周知的,无需详述,其他左翼集团,有时表现对于完成社会主义纲领的真诚愿望,但是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