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学理论》2012,(24):23-25
反思是哲学运思的特点,是哲学的本性所在,也是哲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哲学在反思中实现了自我理论的自觉与超越.反思思维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典型的思维方式,是西方知识论哲学的本质特征与核心,黑格尔哲学将反思思维这样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哲学究竟反思什么?哲学反思常识,呈现真相;哲学反思方法,追求真理;哲学反思思想,澄明前提;哲学反思人生,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2.
社会政治生活离不开政治哲学的引导。中国的政治建设实践是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基础。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不是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移植",也不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拷贝",而是基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建构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和完善提出的客观性要求。这一理论建构应基于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反思与超越、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避免片面性,在创新维度、超越维度、现实维度、个性维度上提出符合现实政治发展需要、能够引领政治价值发展的理论思考和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什么?有一种回答: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总览哲学,哲学史这一纵与基本方式和当代哲学观这两横而构成,对哲学自身的追问、解释和回答的关键就在于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解释和反思哲学是一种不同于常识、科学、艺术思维方式的思维方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反思",那么何为"反思"?这并不是指我们常识意义上的反复思考,而是说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的思维方式。而对反思的进一步认识,更需要我们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入手进行讨论。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进程出发,重新理解思维和存在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合理性,并且从此问题到哲学的思维方式即"反思"的思维方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赵华飞  陈飞 《学理论》2010,(21):94-95
马克思哲学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本质上是实践,它是通过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思维逻辑对相关哲学理论展开批判的;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了不同的形态:一、思辨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二、“现实”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三、实践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实践批判思维方式的确立,使传统哲学由仅局限于单纯的纯粹理论批判向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侯海燕 《学理论》2009,(8):19-20
哲学思维方式是人对哲学问题的理解、把握和评价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实践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节点上,对中国共产党具体运用实践思维方式而形成的建设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方式加以论述,无疑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2)
马克思哲学观的核心是实践观思想。马克思把实践视为哲学的最根本原则,用实践的思维方式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颠覆了传统哲学理论性质和方式,完成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华丽转身,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开辟了新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实质上就是思想反思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反思不同于康德的批判反思和黑格尔的思辨反思.这种实践反思是奠基于社会实践与历史关系基础上的反思,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建构意识、扬弃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在对"历史走向"的把握中形成问题意识,在对"片面实践"的扬弃中完成理论自身的重构,在彻底的批判中,完成思想的解放和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娜 《学理论》2011,(31):48-49
马克思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是因为马克思终结了思辨的独立的哲学即抽象思维哲学,创建了感性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的思维方式不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抽象理论的思维方式",而是以实践为基础和导向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张志勇 《党政论坛》2008,(19):12-15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进行哲学审视和反思的结果,是关于发展观的哲学思维方式的一次革命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思想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之中,演变出了不同的内涵。而管理哲学作为管理在哲学层面的认识以及哲学在实践层面的运用的综合性研究范式,其不仅体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实践活动和管理理论之中,同时也蕴含在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之中。一方面,管理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对于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反思;尤其是处在文化价值多元的社会环境之中,传统的管理理论正在丧失其普遍适用性;而反思作为哲学认识事物的方式之一,应和管理理论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哲学发展的"实践转向"则可以管理实践作为载体,通过与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哲学在实践层面上的"落地"。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必须做到: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确保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性和人民性,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使理论具有普适性和对话能力.同时,需适当地改变已有的理论文化形象和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非科学理论的本质所在。实践观点引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本身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也使世界观方法论,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产生根本性转换。实践观点、实践理论一经被人们掌握,就会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动思想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这不仅被一个半世纪以来无产阶级运动所证明,也被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一、实践观点引发思想领域的革命,伟大实践推进伟大事业实践观点、实践标准构成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质有三种主要观点: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三种观点互有参差,其中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既不认同传统物质本体论,也不赞同实践本体论,而指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把握并贯彻活生生的具体的和现实的人的观点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去理解人,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哲学解释魅力,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问题丛生.  相似文献   

14.
在费尔巴哈哲学中"类"指谓人的本性,体现人的"内在生活".费尔巴哈对"类"的思想规定导源于对宗教神学、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则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实体性思维逻辑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立场,从人的生命活动入手赋予"类"以真实的历史内涵与人性逻辑,真正实现了类和人本性的内在统一.在哲学观的意义上,就"中西哲学"存在相互理解、彼此融通的具体人性根基而言,中国哲学的"仁"道恰恰是会通西方哲学"类"理论的思考视角和阐扬"类哲学"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哲学是思想家在反思中把握到的时代。反思作为哲学思维方式力求透过具体的层次和环节达到对普遍必然性的把握,实质是对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的思考和觉解。自发的反思与自觉的反思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反思思维本质上是以感性经验为中介的概念思维。反思的思维方式具有辩证本性,经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等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粟竹英 《学理论》2010,(12):62-63
应该从思维方式的维度出发来理解和阐释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而不能将外在的、相对孤立的结构引入统一的内容—形式中。而对思维方式概念三维度两层面的理解,是把握以上问题的关键:尤其应注重于强调其哲学思维方式层面的理解,从实践出发,建立起实践思维方式的思维框架;从而立足于实践思维方式来建立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构形。  相似文献   

17.
曾凡丽  卢爱国 《学理论》2012,(27):133-135
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高校管理人本化何以可能,需要立足哲学高度进行形而上沉思.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高校管理人本化是高校管理者通过制度创新满足教师和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过程,是高校成员坚守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是为了建立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与富裕而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是对中国古代 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创造性转化。运用客观冷静的理性思维方式追求认识的真理性,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然要求,而注 重实践的功用与效果的现实主义思维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哲学教研室唐渊:从哲学角度上讲,创新的实质,是创新主体在创新观念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以及由此调动的外部事物的运动,引起有关事物要素的重构,使之产生某种有价值的新质的事物。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除了上述共性特征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本质内涵,它既包括理论创新,又包括实践创新,需要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基础上,扬弃原有的内容、方式,进行创造性、突破性的思维活动,推出新思想、新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和思维方式,注重学科间理论的借鉴和融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方法,培养和引进多学科教育人才,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